cpc临床病理讨论
“cpc临床病理讨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cpc临床病理讨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cpc临床病理讨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病理学临床病例讨论
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 病例讨论(一) 病史摘要:
李×,男,农民,38岁,与本村张××打架时,被张用棍棒猛击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2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上升达39·50C。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疗效。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后到当地县医院治疗,行左下肢截
肢术。 病理检查:
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
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cm,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
栓。 讨论题:
病人所患何病,其发生机制是什
么?
病例讨论(二) 病史摘要:
男性,43岁,系突然死亡,由法院委托作病理解剖,检查死亡原因。死者生前身体健壮,无任何疾患。1986年9月23日晚饭后曾带其小孩外出游玩,晚11时回家后,被王××叫到马××家解决家庭纠纷,至半夜2时回家,返家后即言不适,此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胸闷不适,回家后一小时
死亡。 尸检所见:
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内膜散在有黄白色粥样斑块,左冠状动脉内膜
也有黄白色粥样斑块,管
病理讨论
病例讨
论
以下相关病例,同学们可根据病例一模式,先判断病理过程,然后指出相关机制,接着就 是防治原则。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病
例六 病例七 病例八 病例九 病例十 病例十一 病例十二 病例十三
病例一:
返回
女,36岁,体重50kg,因烧伤入院。烧伤面 积85%(Ⅲ度占60%),并有严重呼吸道烧伤。
入院时神志清楚,但表情淡漠,呼吸困难,血压10.0/7.3kPa(75/55mmHg),并有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Hb 152g/L,RBC 5.13×1012/L,pH 7.312, [HCO3-] 15.1mmol/L,PaCO27.33 kPa
(55mmHg),[K+]4.2mmol/L,[Na+]135mmol/L,[Cl-]101mmol/L。立即气管切开,给氧,静脉输液
及其他急救处理。伤后24h共补血浆1400ml,右旋糖
临床病案讨论
第五篇 临床病案讨论
病例1.
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
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心肌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着(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病例2.
患儿,5岁,10天前被自行车撞及右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上略有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出现红肿热痛,第3天体温升高达39℃。第4天下肢高度肿胀,下达足背,最大周径为48cm,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在当地医院用大量抗生素治疗,未见效果。第6
临床病例讨论
前 言
临床病理讨论
临床病理讨论(Clinical pathological conference CPC)是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基础上,由临床和病理医师联合召开的讨论会其主要目的在于明确疾病的诊断,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死亡原因。对医学生来说,可以帮助理论联系实际,病理联系临床,巩固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在CPC中有关病理诊断的注意事项:
1.病理诊断中的措词应该是病理学术语,不要用描写性词语,如肺泡腔红细胞渗出,应写为肺出血。 2.病理诊断通常先列主要疾病,再列并发症,最后是伴同疾病,主要疾病是指导死亡或通过并发症致死的疾病,并发症与主要疾病有关,伴同疾病则与主要疾病无关。如尸检发现有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同时又有脂肪瘤,此时主要疾病为肝硬化,并发症是腹水、消化道出血。脂肪瘤则是与肝硬化毫无关系的伴同疾病。
3.列主要疾病与并发症时,一般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或疾病过程中,各病变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相互间内在联系列
病理学病案讨论
临床病理病案讨论
病例(1)
病史摘要:35岁男,农民,10天前与本村村民打架,被对方用木棍击打至左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皮肤略有损伤,小腿很快出现肿胀,且疼痛难忍。事后第2天左小腿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第3天体温升高达39℃。第4天左下肢高度肿胀,最大周径为48㎝,疼痛更甚,在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肿胀蔓延到左足背。当地医院用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良。第6天,左足拇趾呈污黑色。第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随后到上级医院就诊,行左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左下肢高度肿胀,左足部污黑色,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10㎝,与管壁粘着,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讨论题: (1)写出病理诊断
(2)讨论该病变的发生经过及临床表现。
1.病理诊断:(1)左足湿性坏疽;(2)左下肢动、静脉混合血栓形成。
2.撞伤及感染损伤血管,形成血栓,血栓形成后阻塞了动脉供血,也阻碍了静脉血液的回流,局部缺血坏死合并瘀血水肿,腐败菌易感染并产生毒素,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因局部含水分较多,易于腐败菌大量繁殖,腐败菌分解坏死组织形成硫化铁使病灶处呈污黑色、肿胀、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病例(2)
病史摘要:男
病理学各章节病理讨论参考答案
科学出版社〈病理学〉教材 各章节后附病案分析讨论参考答案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案例2-1
患者,女,35岁,10年前,曾因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刀口感染,经一月余才愈合,起初局部形成一个5cm×3cm大小的、红褐色、质地柔软、稍隆起的长条状组织,随后慢慢皱缩,质地变硬,色泽逐渐呈灰白色,但刀疤中部逐渐变薄、隆起约5cm×2cm大小,且随腹压的变化明显隆起或凹陷。体查:下腹部有一长约5cm,宽约2cm刀疤;表面失去正常皮肤的色泽和纹理结构,呈光亮、较薄、无毛发生长、明显高起于周围皮肤的隆起区。
思考题:
1. 患者的刀口出现了哪种创伤愈合?请分析其发生和演变过程。 2. 产生了何种并发症?为什么? 案例分析:
1.二期愈合:由于刀口的感染,使局部组织坏死加重,形成了大量的肉芽组织,随后肉芽组织演变成纤维性瘢痕而修复,同时,皮肤附件严重受损不能完全再生,因而无毛发可见,局部仅有较薄的表皮层和瘢痕。
2.腹壁疝形成:由于局部形成了较薄的瘢痕组织,因其缺乏弹性和抗拉力强度不足,在腹腔内压长期作用下,局部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
案例2-2
女性,85岁,夜间起床上卫生间小便,不慎摔倒在地,右侧臀部着地,局部疼痛不能站立,被送入医院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一)
某男性患者,因呕吐、腹泻伴发热4天住院,患者自述虽口渴厉害但饮水即吐。检查发现:体温38.2℃,呼吸、脉搏正常,血压14.7/10.7kPa(110/80mmHg),有烦躁不安,口唇干裂。血清钠150mmol/L,尿钠25mmol/L,尿量约700ml/d。立即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3000ml/d)和抗生素等。2天后,情况不见好转,反而面容憔悴,软弱无力,嗜睡,浅表静脉萎陷,脉搏加快,尿量较前更少,血压9.6/6.7kPa(72/50mmHg),血清钠122mmol/L,尿钠8mmol/L。 试分析:
1.该病人治疗前发生了哪型脱水?阐述其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2.为什么该病人治疗后不见好转?说明其理由。应如何补液? 3.阐述该病人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 检查结果变化的发生机制。
病例讨论(二)
某男性患者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实验室检查:pH7.23,PaCO2 3.2kPa (24 mmHg),BB36.1mmol/L,BE-13.9mmol/L,SB13.6mmol/L,AB9.7mmol/L。 试分析:
1.该患者发生了何种酸碱平衡紊乱?处于什么代偿阶段?为什么? 2.原发性
在病理学教学中注重临床病理联系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病理学教学中注重临床病理联系的作用
作者:朱崎 欧瑜
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01期
摘要: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推动下,病理学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突破与革新,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使学生的病理学应用能力可得到根本提升。作为一门以理论为主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不仅关系着学生医学基础知识框架的构建,同时也与临床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何在病理学教学中与临床病理建立起有效联系,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问题。笔者特从当前病理学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对临床病理在教学工作中的联系作用进行了切实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病理学;临床病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1 CPC教学方法的应用
CPC教学即为临床病理讨论教学,旨在通过对病变特点的观察,对患者的疾病症状及体征进行推导[1-2]。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方法的核心即为“推导”,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围绕这一核心,指
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物证重点
法医物证 一:名解 1、亲子鉴定 2、遗传多变性 3、基因型频率 4、中和试验
二、简答题
1、简述亲子鉴定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 2、简述血痕检验需解决哪些问题 3、简述吸收----解离试验的基本原理 4、简述精斑检验的步骤
1. STR序列 2. PCR 3. STR分型 4. 血型的定义 5.ABO血型:其基因型与表型、亚型与变
异型、正反定型试验 6.分泌型与非分泌型:基因型与表型,孟买型(定义及血清学特点)7.MN血型:基因型及表型 8.白细胞血型的定义,HLA遗传特征,HLA分型方法 9.血清型分类,血清型分型原理(HP)10.酶型(PGM\\ESD\\EAP)基因型及表型 11.亲子鉴定基本原理 12. 法医物证检材的提取,包装和送检(注意事项) 13. 血痕检验:步骤以及各个步骤关键环节,吸收试验与解离试验 14.精斑检验:检验步骤,预试验,确证试验,中和试验 15:唾液斑检验:血型测定 16.混合斑P278表 19.表17-4 P299 20.DNA数据库分类
法医病理学
1.死亡的概念,死亡过程 2. 死后变化(早 晚期)有哪些,机制 3.钝器伤与锐器伤的特征 4.高坠伤的特征 5.枪弹创特征 6.颅脑损伤的
临床医生如何应用诊断病理学
临床医生如何应用诊断病理学
临床医生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患病个体,首先要对他们的疾病确立诊断,然后才能谈得上正确的治疗。因此要选用各种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诊断,对于肿瘤及某些病变有形态特点的疾病,常常要用诊断病理学检查技术以便确诊,从这个意义上讲,诊断病理学就是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如果对其了解透彻,就能得心应手,大大地提高自己的诊断率,而了解得不够或这方面知识结构欠缺,则会适得其反。
一、正确选用诊断病理学检查种类
临床医生不但要了解病人各种情况,还应了解诊断病理的上述重要性、局限性、各种检查的优缺点及病理诊断表述的含义,才能做到进行病理检查时心中有数,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从而提高诊断效率。①一般地说,患者条件允许,取材又比较方便,首先应选用术前小活检,在病理诊断确定后,或做保守治疗或做择期手术,术后再做“大材”检查、确诊。但是如果病变较小,又易于手术切除(如体表),可把病变全部切除,送小活检。如结果是良性,则无需再做手术。如为恶性,再择期进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再做“大材”检查、确诊。②对怀疑为容易播散的疾病(如恶性黑色素瘤),则不宜术前取小活检,因为出病理诊断至少3天以后,以防有血行转移的可能。对于不能术前取材或包括小活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