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两首
“李白诗两首”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李白诗两首”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李白诗两首”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 诗两首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我爱这土地
自主预习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 ,笔名 、 、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
高二语文李白诗四首3
第三课时 赏析《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
一、导入新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描写美好境界不时穿插着对险境的描写,也许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美景与险象同在。《梦》中的赢洲确实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神仙境界,可是它却也是险象环生之所在,要不然,豪气冲天的李白为什么要“哭”。请大家读《哭晁卿衡》。 二 赏析《哭晁卿衡》
1、基本解读: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主旨)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据《十州记》,蓬莱山对着东海东北岸,周遭五千里另有圆海绕山,圆海水黑,人称为冥海,无风之时尚且洪波万丈,人不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之所,只有飞仙才能通过。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
1诗两首2
饶平县新丰职业技术学校 中 年级 科教案
第 周 星期 科任 P 章节、课次与课题(内容) 教材 教学 目标 要求 教学 重难点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课型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3、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具或实验准备 教 学 过 程 第二课时 一、回顾 二、研习余光中《乡愁》诗 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 教师提示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1929~)当代诗人和诗评家。湖南衡阳人。现居台湾。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主要作品有《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等,诗集《灵河》《石室之死》等,诗论集《诗人之境》《诗的创作与鉴赏》等。其中《乡愁》一诗,因为
散文诗两首
镇龙中学七年级上语文讲学稿
4 散文诗两首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内容:金色花 荷叶 课型:自读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思想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逐步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嗅( ) 闻 花瓣( ) 菡 萏( )荫蔽( ) 徘( )徊( )并蒂( )罗摩衍那( ) 匿笑( ): 祷告( ): 沐浴( ): 2、走进作者
①泰戈尔(1861-1941) 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代表作有 和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问安中学 李晓莉
【教学目标】
①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力争当堂背诵。
② 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 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① 有感情地朗读。
② 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面对茫茫夜空,你会想到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夜晚 神话传说
2、师导语:在1921年,有一位年轻的诗人,面对茫茫夜空,同样浮想联翩,这一想就一发不可收拾,他由此创作了一系列的诗歌,都收录在他的诗集《星空》里,他就是郭沫若。(投影出示郭沫若简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代表诗作《天上的街市》、《静夜》,面对同样的夜空,看到的景不一样,自然想到的就不一样,表达的感情就更不一样。
学习这两首诗,我们应完成以下教学目标:(投影出示)学生齐读。
二、新授
(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得流畅。(提示读书习惯:左手拿书,右手拿笔)
1、学生自由地朗读两首诗。
2、请两名学生范读。(同学们请仔细听,把字音读得很好的地方勾画出来,读得不太准确的地方也勾画出来)
3、点生评,后师生同评,不足的板书
郭沫若诗两首 2
郭沫若诗两首·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缥缈 陈列 闲游 灯笼 笼罩
漏出 疏星 模糊 鹦鹉 鲛人 2.选词填空。 (点 闪 明 现)
A.远远的街灯________了,好像________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________了,好像________着无数的街灯。 B.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3.《天上的街市》第二小节中,“我想那缥缈的空中”,“缥缈”一词换成“晴朗”不是更好吗?能不能换,请说说理由。
4.“天河”在民间传说中是既宽又深的,在牛郎织女的传说中他们二人也是天隔一方,可诗人笔下的故事与前面所说的完全不一样,你能说说理由吗? 5.如果把第三小节做如下修改,你认为怎样? 你看,那深邃的天河, 定然是无限宽广。 那河两岸的牛郎织女, 只能够隔河相望。
6.“流星”一般说颗,而诗中却说“朵”,为什么?
7.同是夜晚,同在天上,同条天河,可在两首诗中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意境,你能说说原因吗? 8.填空。
郭沫若原名________,籍贯________,是著名________,代表作有________。 9.查找资料,请同学们补充说明作者的一些其他情况,借以帮助对诗的了解。 10.夜晚,仰望晴空,面
1.诗两首
1.诗两首
一、明确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培养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感受意象,体悟情感,把握主旨。
【学习难点】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把握诗歌主题。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嘶哑( ) 汹涌( ) 腐烂( ) 黎明( ) 窄窄( ) 1.yīnyǎ xiōng fǔ lí zhǎi
2.解释下列词语。
嘶哑: ___________ 汹涌:__________2。
2.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3.填空:
(1)《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_________,原名 _________。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的作者是_________ (姓名),他是我国 _________(省名)诗人。这首诗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
白居易诗两首教案
白居易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背诵本诗;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东明实验中学 单允霞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其人格魅力。 2.能借助注解鉴赏本专题中李白的代表作品。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诗美特点并对其内涵有所了解。 教学难点:
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风格 一、导入: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追求完美的不容有卑屈的人格,在他的笔下一切高山大川都像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还海不复回”,他眼里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眼里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处处以自己吞吐宇宙的豪气,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的审美价值,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领悟他的一些代表作品 二、作者生平及思想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乐观、自信、豪迈
公元八世纪的前半个多世纪中,唐帝国以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称雄与世,巍然屹立与亚洲的东方。在这百年前后,中国诗坛出现了群星灿烂的局面。有以李白、杜甫“双子星座”,“惊天地、泣鬼神”的时代巨人,初唐四杰,白居易、无瑱的新乐府运动,韩愈的古文运动??一时种流派迭起,或仿效古人、或改革新、编著立说。遂名人辈出。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光芒照耀着国内诗坛。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被保存下来的诗约有千余首,这些诗篇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进步的政治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就一个作家在同时代所产生的轰动而论,中国文学上没有谁可与李白相匹敌,李白就像一把火炬,一股狂风,挟着惊天泣地的文势,以流畅的文笔,虚异的想像,诗画的语言震撼着同时代的读者。他的诗各体背工,乐府、古诗、咏怀、送行、临别、寄赠等都不乏精美绝伦之作,既有雄奇奔放的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