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原文断句

“《狼》蒲松龄原文断句”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狼》蒲松龄原文断句”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狼》蒲松龄原文断句”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蒲松龄的《狼》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狼》蒲松龄【译文】

《狼》——蒲松龄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了下来,另一只狼仍然跟从着。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前面的那只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处境非常危急,害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野地里有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堆积在场当中,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背靠在柴堆的下面,

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都不敢上前,瞪着眼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外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夫面前。很久,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屠夫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正要上路,转身看到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打算钻洞进去,以便从背后攻击屠夫。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先从狼的后面砍掉了它的大腿,然后把这只狼也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法来诱惑敌方的。

狼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篇二:狼原文 译文 注解

原文

蒲松龄《狼》三篇原文及翻译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及走,(狼)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通“早”,早上)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拂晓)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疑虑徘徊),近视之,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通“值”,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译文

从前,有个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经晚了。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夫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吓跑。狼看见了屠刀,一开始被吓了一下,往后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夫没有了计策,于是就想,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等明天早上再来取肉。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尖把肉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

蒲松龄《狼》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只供参考

蒲松龄《狼》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所教学的课文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狼》。第六单元是以“动物”为主题,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与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进一步思考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来的人类的生活轨迹。

《狼》是一篇文言文,选自《聊斋志异》中《狼三则》中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2、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本人把教学目标定为 1、 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 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

3、 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难较长时间的集中,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点无味,甚至反感和恐惧,故要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除反感、恐惧的心理。再加上这之前已经学习过几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字、词、句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对文言文的分析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教师的点拔启发下,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和理解课文。

三、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问题导引法,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性,教师

蒲松龄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蒲松龄

蒲松龄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71岁时才破例补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感触。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书成后,蒲松龄因家贫无力印行,直至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方刊刻行世。后多家竞相翻印,国内外各种版本达30余种,著名版本有青柯亭本、铸雪斋本等,近20个国家有译本出版。全国《聊斋》出版物有100多种,以《聊斋》故事为内容编写的戏剧、电影、电视剧达160多出(部)。

蒲松龄印章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余首;词1卷,1

判断句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

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注意判断句与叙述句的区别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是叙述句。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2构成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

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乙]

万历①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②,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③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④者。既而鼠跳掷⑤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⑥,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⑦何异鼠乎!

(节选自《聊斋志异》卷九)注:①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②狮猫:猫的一种,俗称狮子猫。③逡巡:从容,不慌不忙。④无能为:无本领,无所作为。⑤跳掷:跳跃。⑥“彼出”二句:讲的是用运动战术避敌制胜。⑦匹夫按剑:指庸人斗狠,勇而无谋。

184.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

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

18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一狼洞.其中(2)其一犬.坐于前(3)辄被啖.食(4)启.扉急视

18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止.有剩骨②一狼得骨止.

B.①意暇.甚②意.与日去

C.①驰担持.刀②辗转争持.

D.①以为是.无能为者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87.用现代汉语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狼_蒲松龄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27)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可以效法狼的精神和处事哲学等角度作答。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

牧竖①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②。各登一树,相去③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④。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⑤。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⑥。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⑦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⑧彼,跑⑨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牧坚:牧童。竖,童仆。②谋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只小狼。

③去:距离。④仓皇:惊慌。⑤嗥(háo):狼的叫声。⑥号(háo)且爬抓:一边大声吼,一边抓挠树身。⑦致:使。⑧趋:向,到。⑨跑(páo):同“刨”,兽用前爪刨地。

25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甚仓皇意:心意

B.大狼闻.声仰视闻:听到

C.狼闻声四顾.顾:看

D.气已绝.矣绝:断

255.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久之.不动

A.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B.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C.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则》)

D.久之.,目似瞑(《狼》)

256.下列句子,与“

判断句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

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注意判断句与叙述句的区别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是叙述句。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2构成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

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

英语语音断句规则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英语语音断句规则

“断句”在表达中很重要,话不用说的很快,但却显得很连贯自然。长的句子按照意思的群落(即“意群”)适当断开、稍加停顿(即“停顿”),断开的几部分都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这样,你每一次停顿,别人都会听懂你表达的意思,不至于前言不搭后语。主要是短语,从句,主谓宾等的你首先就要分清,要熟悉.

断句的方法:大致按照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足语”的结构断开或停顿

1. 有标点的地方常是断句所在。

如: John Smith, /our teacher,/ came in/ with a book in his hand. Our teacher 前后逗号隔开,那么一般读的时候这也需要断开。 2.一个功能可能是断句所在。

如: John Smith, /our teacher,/ came in /with a book in his hand. 从另一个角度讲our teacher 做的是同位语,因此作为一个语调群。 Came in 做谓语With a book in his hand 做方式状语, 因此要放在一起作为一个语调群。 3. 分句常是断句的地方,

如: He did not come to work yest

以狼的角度改写狼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4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以狼的角度改写狼】

(颜杰)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一个屠夫担子里有骨头,然后我们跟着屠夫,想把屠夫和骨头一起吃了。

我和另一只狼说:兄弟,你紧紧的跟着他,我看到时机就去前面攻击他。”

忽然,他说:兄弟,那个屠夫投了一块骨头给我,你快来。”我想了想说:兄弟,我们就这样跟着他,等他把骨头投完了,我们再去吃他。”

它说:行,兄弟听你的。”然后,我们看到屠夫去跑到一个麦场里,同伴说:麦场里有很多的柴草。”我说:这下可好了,在这柴草中,可以吃了他。”过了一会儿,我就和另一只狼说:兄弟你在这里假装睡觉,我去他的后面柴草堆打洞,在屠夫后面攻击他。”

突然,我听到狼的惨叫声,心里很害怕,想出来,出不来了,可惜我差一点可以出来了,却被杀死了。

我要是知道最后会这么惨,我就吃完骨头就应该知足了,不应该再想把屠夫吃了,哎,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篇二:以狼的角度改写狼】

(程月)

一个苍茫的夜晚,因为太过狡诈而被狼群驱逐的我和一个死党饿了三天三夜,我们的仇敌太多了,只能在晚上觅食,而晚上又没有东西出没。

这天,终于看到一个满身肥肉的人,他的担子里还有骨头的气味。但饿了很久的我们竟追不上他,作文不过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