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学反思
篇一: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设计人:张妙(枣庄二十四中学)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生活领域发生变化的一些情况。这种叙述体现了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占有承上启下的总结性地位。
二、课程标准
以《申报》、商务艺术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
掌握在革命后火车、轮船的传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中国近代生活和古代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发展观。
认识到工业文明的传入,它在改造着中国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中国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客观上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申报》、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研究报告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30年前中国刚从“十年文革”中挣扎出来,社会各方面都是千疮百孔,相当落后——中国当时没有一公里的高速公路,向外学习的中国访问团,归国后印象最深的是外国时速百里,宽阔的高速公路;中国当时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汽车也许是奢望;中国当时,人们的信息来源是收音机,人们联络的唯一介质是信。农村家中的电器也正如赵本山所说——手电筒,城市中人们见到电视吃惊的是这个黑匣子里的人竟然会动;鸡、鸭、鱼、肉对于城市人也不只是顿顿就有,对于农村来说那更是奢望,就算是过年也不会悉摆桌面,当时的人问路会喊“同志”;当时的人民休闲娱乐会去跑步、爬山;当时,当时,当时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落后,至少和改革开放后相比——现在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后自行者慢慢减少,摩托车、汽车开始慢慢取代自行车的“王者”地位,汽车不再是奢望;现在的中国网民总数世界第一,互联网取代收音机等,
配套K122018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我与社会
一、单选题
1.社会由是由无数个人结成的一定社会关系的有机整体(如图所示)。以下能正确反映右图寓意的是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身份是法律确定的 ②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每个人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④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A.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 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D.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3.肖雪在日记中写道:“走进学校,我们是一名学生,学习知识,学会做人;回到家里,我们是子女,尊重父母,为和谐家庭出力;身处社区,我们是居民,自觉爱护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就是变形金刚,在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感受着生活的丰富多彩。”肖雪这段话表明
A.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具有一种身份 B. 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是相同的 C.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4.下列说法正确的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案3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案3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教案
学情分析:
“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但五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他们对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有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迫切需要。本课教学注重开放性、活动性的增强,学生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一些基本的民主生活形式,知道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发表自己看法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
2、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1、调查、访问。
2、查找有关资料(包括课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孩子们,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我们对学校、班级民主生活有了一些了解。谁知道社会生活中又有哪些民主生活形式?(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聊一聊民主选举和民主对话。(板书:民主选举民主对话)
二、活动一:我们都知道
1、出示党的十八大选举图片,(这是我们国家刚刚结束的十八大)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于2012年11月8日召开,11月14日在北京闭幕,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会上选举出了新一届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2、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国家领导这是我们国家民主选举的一种方式,请
七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2.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3.图3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4.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看电影照相
B.坐火车、汽车出行
C.拍电影打电话
D.用电脑上网聊天5.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
6.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下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
第四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七单元《走向现代世界》的第四课内容,主要描述的中国近代悄然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国的近代开始于鸦片战争,随着鸦片的输入,西方的工业、科技、文化、生活、制度、思想等也输入中国,中西方文化产生了激烈的交汇和碰撞,使中国上千年相对稳定的社会生活状况开始解冻,发生悄然转变。本课从近代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两大方面入手,展示了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等西方工业文明在中国的传播和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介绍了受辛亥革命和西方文化影响下,人们服饰、娱乐、文化和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同时通过介绍科举制度的废除,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展示了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和逐渐被接受。课文按照由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逐层递进的顺序,展示出一幅丰富的近代社会生活画卷。
(附教材结构)
一、生活中的变化
1、物质生活变化(新式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的出现)
2、文化生活变化(看电影、读报纸等新型文化生活出现)
3、社会习俗变化(男人留辫、妇女缠足等封建陋习逐渐革除
二、头脑中的变化
1、科学思想广泛传播(科举制度废除,现代教育制度建立)
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精选汇编 经济和社会生活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3.【2015厦门】《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B】 A.魏源 B.张謇 C.陈独秀 D.胡适
10.【2015怀化】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如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A】 A.兴办实业 B.创办学堂 C.筹划海防 D.编练新军
10.【2015南京】右侧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造成【A】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015盐城】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B】 年份(年) 1915 1916 7.61 1917 36.73 1918 21.43 1919 70.56 盈利指数(%) -4.38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B、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
七年级历史上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练习 鲁教版
第22课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选择题
1.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
B.《新青年》
C.《申报》
D.《人民日报》
2.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女士、小姐等。这种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3.图3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A.辛亥革命后 B.新文化运动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
4.在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看电影照相
B.坐火车、汽车出行
C.拍电影打电话
D.用电脑上网聊天5.1919年春,胡老太爷从绍兴到上海探亲。此时,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身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行驶在南京路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申报》头条新闻——巴黎和会召开了”
D.大孙子正在为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作准备
6.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轮
建国后社会生活中变迁和变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1年1月15日至2011年2月5日 二、调查地点:1、家中 2、村街 3、村委会 三、调查对象:村民、村干部
四、调查方式:访问当地村民,查找有关资料
五、调查目的: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省邵阳市的一个小村庄,建国后,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层层深入,三农政策的全面开展,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调查,是为了年轻一待加深对党对农村建设的认识,也能增进我们对家乡的情感以及更深入的了解家乡。 六、调查内容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老一辈眼里都不会陌生,我们的爷爷奶奶,甚至爸爸妈妈都是靠着这个过来的,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
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
密度与社会生活 学案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学案
1.举例:(1)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常采用 、 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在产品包装中常采用密度 的泡沫塑料作填充物。 2. 密度与温度
(1)、放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气体受热后,根据公式_____,质量_____,体积_____,密度_____。 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 ,密度变 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水的反常膨胀 : 水结成冰后.质量 ________,体积变大,密度 , 练习题: 1已知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一块体积为80cm3的冰融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 ,水的体积是 cm。观察可以得知水在 时的密度最大。 2. 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1Kg/m B. 2Kg/m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