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二年级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37—40页
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角和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要求学生把角按大小分为三类,锐角、直角和钝角。由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角和直角,这节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正确区分锐角和钝角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好本节课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准备:三角尺、直尺、白纸、活动小棒、各种有角的彩色图形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有各种各样的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各种角。
3、结合生活情景,进行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尺子画出各种角。
4、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
智力。
1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角的知识?(直角、画角、做角、找角) 5、谈话引题。 知的欲望;通过对角的知识的回忆,引导学生自然的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3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材第41、第4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经历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过程。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拼出钝角。
3.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难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具学具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角。
二 自主探究
1.教学例5。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5)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尺,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说说图中三个角的大小。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经过与直角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教材封面上的角和直角一样。 生2:红领巾上的两个小角都比直角小。 生3:红领巾上的大角比直角大。
师:我们通过与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知道了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比直角大、比直角小的角也都有名字,你们想知道吗?像红领巾的小角那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像红领巾的大角那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边说边在相应的图上写出角的名称。
师: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告诉小组里的同学,三角尺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随笔
刘 立 霞
在本学期教学大奖赛中我讲的是《认识锐角和钝角》,本节课学生在二年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够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具体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做角——画角——创造角——设计美丽的图案”等多层次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简单教学思路:
一、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就结合生活实际出示情境图,情境图里藏着很多角,让学生把它找出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生活。
二、学生在找到角以后,进行观察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个环节让学生动手
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息烽县第一小学:张 梅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并能直观判断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的过程,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纸。
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活动角、长方形纸
课前准备:每个学生桌子上放一个信封,里面装:三根小棒、一个三角板、学生用活动角、一张长方形彩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想)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
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息烽县第一小学:张 梅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并能直观判断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 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的过程,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能正确地指出物体表面的角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纸。
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活动角、长方形纸
课前准备:每个学生桌子上放一个信封,里面装:三根小棒、一个三角板、学生用活动角、一张长方形彩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想)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
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1直角的认识及画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1
找到角吗?用三角板上最大的角量一量各角,你会发现什么?
3.这种角叫直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直角的认识)大小一样。
3.齐读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4.剪一剪。(只能剪一刀哦!)
(1)剩下1个直角。
(2)剩下2个直角。
(3)剩下3个直角。
5.画一画,在下面方格上画一个直角。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从生活中找直角。
明确直角的意义,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
直角。
2.折直角。组织学生
做折纸游戏。用一张
纸折出一个直角。引
导学生按照教材第
40页中的折直角的
方法,动手折直角。
3.认识三角尺中的直
角和判断直角。
(1)引导学生找出三
角尺上的直角。
(2)引导学生学会用
三角尺判断直角。
4.画直角。
(1)引导学生回忆角
的画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
40页例4,指导学生
1.小组内互相交流。
课本封面上的角,黑板上的角,桌面上的角,墙
面上的角,窗子上的角……
2.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40页中折直角的
方法,再动手折直角:先将纸上下对折,再左右
对折。同桌之间比较一下折出
的直角的大小。
3.(1)组内交流并找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
摸,感受直角的特点。
(2)组内探究用三角尺判断直角的方法并实
践操作。汇报方法:先将
二年级数学上册3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1直角的认识及画法导学案新人教版
直角的认识及画法
1
找到角吗?用三角板上最大的角量一量各角,你会发现什么?
3.这种角叫直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直角的认识)大小一样。
3.齐读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3.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4.剪一剪。(只能剪一刀哦!)
(1)剩下1个直角。
(2)剩下2个直角。
(3)剩下3个直角。
5.画一画,在下面方格上画一个直角。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从生活中找直角。
明确直角的意义,引
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
直角。
2.折直角。组织学生
做折纸游戏。用一张
纸折出一个直角。引
导学生按照教材第
40页中的折直角的
方法,动手折直角。
3.认识三角尺中的直
角和判断直角。
(1)引导学生找出三
角尺上的直角。
(2)引导学生学会用
三角尺判断直角。
4.画直角。
(1)引导学生回忆角
的画法。
(2)课件出示教材第
40页例4,指导学生
1.小组内互相交流。
课本封面上的角,黑板上的角,桌面上的角,墙
面上的角,窗子上的角……
2.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40页中折直角的
方法,再动手折直角:先将纸上下对折,再左右
对折。同桌之间比较一下折出
的直角的大小。
3.(1)组内交流并找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摸一
摸,感受直角的特点。
(2)组内探究用三角尺判断直角的方法并实
践操作。汇报方法:先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 - 平均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48—50)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教具学具准备】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