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
“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除法的初步认识听课记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第一部分,平均分.教材(第12页)首先用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提供素材,为认识平均分做准备.例1用为每个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的活动,由“应该每份伺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认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接着,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第二部分,除法.例4用熊猫平均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接着,通过例5,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设计“除法”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
以上的两部分内容共有5道例题,并依序编排了练习三、练习四两个练习.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概述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中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科目: 数学 提供者:张瑞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单位: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 课时:1课时 表内除法(一)的第1课时:本课是学生在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也是继续学习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再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分各种实物,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二这是除法学习的起始部分,是以分东西作为感性支柱的。所以本堂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东西,体会什么是平均分,感受分东西带来的快乐。
一、体会平均分
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我出示了书中的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思考:两只大熊猫分10个竹笋,应该分几份?怎样分?然后让学生想想如何分竹笋。本来想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如:分成4个和6个,分成3个和7个等,没有想到全班同学竟全都分成了每只大熊猫分5个竹笋,让我感到很被动。然后我又通过把10个竹笋公平地分给5个大熊猫,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以后,在后面的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明白平均分的分法也是多样的。同时,运用小组合作等学习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提高与升华。
二、情境串的教学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森林聚会串成串。在整
第 1 页
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小猴
2《除法的初步认识》示范说课稿讲解
《除法的初步认识》示范说课稿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我来自。。。学校。。。学院。。。专业。今天能够来到这里参加教师资格教育教学技能测试,感到非常的激动。一直以来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是我的心愿,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把握课堂气氛,了解学生的兴趣,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对学业的兴趣等各种综合素质。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不尽力求掌握专业知识,还尽量在各种场合锻炼这种素质。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大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也借此机会,希望各位有经验有经历的各位老师给予指导,提出我的不足和缺点。
以上是我的自我介绍,下面进行第二项,说课。(以上自我介绍可以不要,也可以简化一些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除法的初步 含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及各部分名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思想目标: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任何 知识来源实践,一切认识是在实践 中产生的,从而体会到实践第一的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除 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熊猫想请几个朋友到家来做客,它准备了12个竹笋招待 大家,想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眼看着朋友 们就要来了,可熊猫还没有分好,咱们帮帮分他吧!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我们可以这样分,每个 盘子分到了()个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平均分的问题我们还可以 用除法来解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3个。 12÷4=3(个) ↓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2.2除法的初步认识 大小1.135M
认识除号:
《有余数的除法》听课体会
《有余数的除法》听课体会
本节课要求孩子们借助动手操作活动理解余数、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对比发现中明白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这两个目标。韩敏老师教学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对为继续学习有余数除法奠定的了扎实的基础。我认为这节课具有以下特色,值得我们学习:
一、创设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活动情境。
韩老师创设了说说春天适合做什么,分草莓,摆小棒的活动。
从说春天事宜的活动这一引入练习题,既顺利的引入了本节课学习的数学知识,又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的解疑,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了这部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二、教学重点突出。韩老师抓住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余 数小于除数两大内容,来做重点讲解。
为了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摆草莓,用小棒摆正方形的学习操作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平均分(表内除法)入手,经历了两次“分草莓”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了在平均分时正好分完可以用除法(表内除法)来解决,接着让孩子们在分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借此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及意义,既引出课题,又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有余数除法中余数产生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全面经历了余数小
5-3(3)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3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题3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 5 )=35 ( 4 )×6=24()×2=18 ()×9=36
()×5=20
20÷5=4 18÷6=315÷5=3
36÷9=4()×9=45 ()×6=30
18÷2= 9()×6=18 ()×4=16
()×6=18
45÷9=530÷6=5
18÷6=316÷4=4
()×5=15
二、填一填。1、在算式20÷5=4中,被除数是 20 除数 商 ( ),5是( ),4是( ) 32除以8等于4 2、32÷8=4读作( ) 32 8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 4 是( )。
3、被除数是35,除数是5,商是( )。 7 35÷5=
(1)
10 把( )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 里,每盘放(5)个。 10 2 5 个 □÷□=□( ) (2) 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 3)份。
□÷□=□( 12 4 3 份)
(3)
每( 3 )个一份,分成(5
乘法的初步认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一年级下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明确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2.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
3.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含义。
2.明确乘法与加法的关系,能初步将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好玩的加法算式。你还记得吗?你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预设: 2+2+2+2+2=10
4+4+4=12
3+3+3+3+3+3=18 ……(生回答,师板书)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呢?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这些算式的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数的和。其实对这样的算式我们也能给它们变个魔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
听课记录设计
听课记录
姓 名:
主任学科:
学 年:
- 1 -
- 2 -
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听课、评课是学校
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种直接的从课堂情境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一方面,能使学校领导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便于领导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另一方面,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总结、完善和推广教学经验,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 一、听课要求 (一)听课节数
校 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学科和所有年级。 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5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学科和所有年级。 任课教师:参加教育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2节,参加教育
工作五年以内(含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
(二)听
听课记录范文
篇一:听课记录
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
听课教师:李玖日 2011年9 月28日 第五周星期三
初一(12)
科 目
语文
班级
班
节次 第一节
教师 参加
课 题
《紫藤萝瀑布》
对象
一、教学大概过程:(一)、读花语。走进紫藤萝的心灵。1让学生说说听完文章后
授课
的初步感受。2生读。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摘下来,仔细品析。(二)、写花语。
过程
生1:充满活力的生命在欢笑、生长着。生2:生命的魅力。(三)、将花语融入到你
摘要
的生命里再读。四)、介绍背景材料。(五)、花语献给谁?
1、教者将文章与个人风格融为一体。
评课
2、教者深沉忧郁的朗诵,轻柔温情的花语以及坚韧有力的脚步给我留
摘要
下了极深印象。
(优缺
3、真正的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我们很多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太多的关注了上
点)
课的“可观赏性”,或者叫“表演性”。
课堂 纪律
全班总人数 人;实到 人;迟到
不带课本 人;课堂秩序:良好 1、教室卫生 ;2、课桌排放
教室
3、其他布置
状况
4、班主任姓名:徐月灵
教研室 教导处 意 见
签名; 年 月 日 自由听课
任课
徐月灵
课型
散文
分管副 校 长 意 见
澄迈县第二中学教师听课评课情况记录表
听课教师:李玖日 2011年 10月11日第七周星期三
初一(11)
科 目
语文
班级
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