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实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生化实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生化实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生化实验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实验教学设计内容是中图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第2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一节的内容,以实验和和探究活动为核心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基本要求和实现基础,是新时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实验课理所应当成为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节课对学生潜在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变量分析、单一变量的控制、对照实验规范的能力及对生物学研究思想的领悟是本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利用课本和实验室资源,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

本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低位。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

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

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因素实验报告

韩璐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4

摘要:本实验以颜色(红,绿,黄)、亮度(1,1/4,1/8)和占空比(1︰3,1︰1,3︰1)

为自变量,探究对闪光融合频率的影响。以本组五名组员为被试,用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进行测试,左眼右眼各做16次,共计32次,测量时,递增递减序列随机交替进。。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比红色频率高(F=24.83,P<0.05),明度越高频率越高(F=23.65,P<0.05),色调和明度存在交互作用(F=4.13,P<0.05)。 关键词:闪光融合频率 颜色 亮度 占空比

1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灯光,电视,电影都被知觉为连续的,但事实上这些光线是连续的。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眼睛时,就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刺激间歇频率逐渐加大,闪烁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或连续的光,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光刺激的间歇频率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不同人的CFF的差异相当大,但一般在30—55赫左右。

关于闪光频率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曾有过不少成果。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时间记录工具,它不是在一种闪光开始时,网膜反应立即开始,也不是当闪光停止后,反应就立即停止。事实上无论在刺激的开始和终止时都有网膜

生化大实验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一 蛋白质提取、纯化及分析技术

实验一 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提取

一、材料与试剂

(1)马铃薯(大约每小组200-300g) (2)试剂:

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的聚乙烯吡咯烷酮)配制时配×10倍的浓缩液1000ml;固体硫酸铵;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0.005m MgCL2)配置时配。 (3)实验器械与仪器设备:

试管与试管架;烧杯、玻璃搅棒;移液管、滴管等;试剂瓶;透析袋;过滤纱布;植物组织匀浆器;PH计和PH试纸;GL-20C高速冷冻离心机; DL-7A大容量低速冷冻离心机 二、操作步骤

1:粗酶提取:

马铃薯组织按1:1(W/V)比例与0.03m磷酸缓冲液PH6.0(内含0.02M巯基乙醇,0.001m EDTA,5%甘油,1%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匀浆4层后纱布过滤,滤液以6000rpm离心10min,弃除沉淀获得酶提取液。 2:盐析分级沉淀:

在酶提取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使其达到40%饱和度(边加边搅拌达到充分溶解),然后6000rpm离心20min弃除沉淀;离心上清液在加入固体硫酸铵达到70%饱和

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影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因素实验报告

韩璐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4

摘要:本实验以颜色(红,绿,黄)、亮度(1,1/4,1/8)和占空比(1︰3,1︰1,3︰1)

为自变量,探究对闪光融合频率的影响。以本组五名组员为被试,用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进行测试,左眼右眼各做16次,共计32次,测量时,递增递减序列随机交替进。。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绿色比红色频率高(F=24.83,P<0.05),明度越高频率越高(F=23.65,P<0.05),色调和明度存在交互作用(F=4.13,P<0.05)。 关键词:闪光融合频率 颜色 亮度 占空比

1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的灯光,电视,电影都被知觉为连续的,但事实上这些光线是连续的。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的眼睛时,就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随着光刺激间歇频率逐渐加大,闪烁现象就会逐渐消失。由粗闪变成细闪,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或连续的光,这种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光刺激的间歇频率称为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不同人的CFF的差异相当大,但一般在30—55赫左右。

关于闪光频率的实验研究,在心理学中曾有过不少成果。我们的眼睛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时间记录工具,它不是在一种闪光开始时,网膜反应立即开始,也不是当闪光停止后,反应就立即停止。事实上无论在刺激的开始和终止时都有网膜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实验名称: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是否有关。

实验目的:收集证据证明猜想。

实验仪器:电流表,小灯泡,导线,电源,开关,电阻丝。 实验电路图:

b a

电阻丝:

康铜丝 0.5mm

A1 A2

碳钢丝 0.5mm

B1 B2

镍铬丝 0.5mm

C1 C2

镍铬丝 0.5mm

D2 D1

实验方法:转换法: 电阻转换为电流示数和小灯泡亮度。横截面积转换成直径(圆电阻丝)

控制变量法: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材料,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长度,不变量: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 因变量:电阻R,自变量:导体横截面积,不变量:导体长度和材料。

实验步骤:

1. 电流表调零,断开开关,按照电路图组装电路,a、b间接入A1、A2康铜丝,闭合开关,

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2. a、b间改接入B1、B2碳钢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开开关。

A 3. a、b间改接入C1、C2镍铬丝,闭合开关,观察电灯泡亮度并读出电流表示数记为I,并

讲数据及现象记录入表格,断

神经的电生理特性及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实验1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特性

***,***

(浙江大学08级*************************)

【目的】探讨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 1 材料

蟾蜍;任氏液;BB-3G标本屏蔽盒,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 方法

2.1 系统连接和参数设置 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与标本盒连接,1、2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灵敏度5mV,采样频率100KHz,扫描速度0.2ms/div。单刺激激模式,刺激波宽0.1ms,延迟1ms,同步触发。

2.2 制备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蟾蜍毁脑脊髓和下肢标本制备,下肢标本仰卧置于蛙板上,分离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紧靠脊柱根部结扎,近中枢端剪断神经干,将神经干从骶部剪口处穿出。循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纵向分离坐骨神经直至腘窝胫腓神经分叉处,将腓浅神经、胫神经与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分离。置剪刀于神经与组织之间,剪切直至跟腱并剪断跟腱和神经。剥离附着在神经干的组织,坐骨神经干标本浸入任氏液中。 2.3 实验观察

2.3.1 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 神经干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处,用刺激电压1.0V,波宽0.1ms的方波刺激神经干,

土壤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步骤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土壤酶的测定

1. 三角瓶用稀HNO3(3-5%)或用洗衣粉浸泡24h,后刷洗,然后再用蒸馏水润洗,晾干。 2. 土样研磨精细后分袋装好。土量需2g+2.5g+5g+5g=14.5g ,重复一次,14.5×2=29g。

一、过氧化氢酶(容量法)(关松荫P323)

1.试剂配制:

(1)0.3%过氧化氢溶液:

①(1:100 30%的H2O2和水) ②(0.5molH2O2+49.5ml蒸馏水) ③(1ml30% H2O2+99ml蒸馏水) (2)3N硫酸:(10ml硫酸+50ml水) (3)0.1N高锰酸钾溶液 :(1.58gKMnO4+100ml蒸馏水)

2.操作步骤:

2g风干土置100三角烧瓶→注入40ml蒸馏水和5ml 0.3%过氧化氢(现配)→在往复式振荡机上振荡20min→加入5ml3N硫酸(以稳定未分解的H2O2)→用慢速型滤纸过滤,→吸取25ml滤液,用0.1N高锰酸钾的滴定至淡粉红色

3.结果计算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M),以20min后1g土壤的0.1N KMnO4的毫升数表示: M=(A-B)×T 式中:

A:空白消耗的0.1N KMnO4 毫升数

B:滤液消耗的0.1 N KMnO4 毫升数 T:KMnO4

生化大实验报告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生化实验报告

[键入文档副标题]

实验一 多酚氧化酶(PPO)的分离与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以马铃薯为主要的实验材料,通过细胞组织破碎匀浆、过滤、离心、硫酸铵沉淀、透析等步骤获得PPO的粗酶液。

2、通过本项实验,学习和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以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的系统技术。

二、实验原理

多酚氧化酶是植物组织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含铜氧化酶,位于质体、微体内,参与植物抗体的调节,属于末端氧化酶的一种。在植物体受到机械损伤和病毒感染后,PPO催化酚与氧氧化成醌,使组织形成褐变,对PPO弄得的测定便是通过PPO氧化酚产生醌的变色反应测定其酶活性。

在蛋白质水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中性盐,如硫酸铵、氯化钠等,会增加蛋白质分子表面的电荷,增强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的作用,从而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这种现象称为盐溶;而在蛋白质水溶液中继续加入无机盐类可以其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该现象称为盐析。蛋白本身随盐浓度的溶解度变化曲线具有特征性,可以依据此分离蛋白,硫酸铵分级便依据此原理,首先在蛋白质溶解度最高时,离心取上清,去除此时未溶解或已经沉淀的杂蛋白,之后再其溶解度最低且未变性的时候离心取沉淀复溶,去

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酶的特异性(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目的

1. 掌握检查酶特异性的方法和原理。 2. 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 了解激活剂、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

1. 酶的专一性

酶是生物体中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质(传统酶的概念),也常称为生物催化剂。它与一般催化剂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专一性。根据各种酶对底物的选择程度不同,可分为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例如唾液淀粉酶属于相对专一性酶,它只能随机作用于淀粉链内部的a——1,4糖苷键,使其分子迅速断裂成较短的链,称为糊精,糊精分子量递减,淀粉——大分子糊精——中分子糊精——小分子糊精——简单分子糊精——麦芽糖和a——糊精(含a——1,6糖苷键的短链聚糖,平均分子量为8个残基)。 由于淀粉酶催化所形成的产物都是还原糖,故可用灵敏度较高的Benedict试剂检测和观察。

2.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很大,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提高温度可以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通常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加快一倍左右。另一方面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过高可引起蛋白质变性,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反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3
【bwwdw.com - 博文网】

活性炭吸附实验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用亚甲基蓝(C16H18ClN3S)代替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探究活性炭投放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的影响,探究活性炭处理有机污染水体时的最优工艺参数。 2.实验原理 2.1活性炭特性

活性炭是水处理吸附法中广泛应用的吸附剂之一,有粒状和粉状两种。其中粉末活性炭应用于水处理在国内外已有较长的历史。活性炭是一种暗黑色含炭物质,具有发达的微孔构造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它化学性质稳定,可耐强酸强碱,具有良好吸附性能,是多孔的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最初用于制糖业,后来广泛用于去除受污染水中的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它几乎可以用含有碳的任何物质做原材料来制造,活性炭在制造过程中,其挥发性有机物被去除,晶格间生成空隙,形成许多形状各异的细孔。其孔隙占活性炭总体积的 70%~ 80%,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可高达 500 ~ 1700 平方米,但 99.9%都在多孔结构的内部。活性炭的极大吸附能力即在于它具有这样大的吸附面积[1,2]。 2.2活性炭吸附特征

活性炭的孔隙大小分布很宽,从 10-1nm 到104nm 以上,一般按孔径大小分为微孔、过渡孔和大孔。在吸附过程中,真正决定活性炭吸附能力的是微孔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