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读后感

“《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读后感”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读后感”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读后感”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大众哲学》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对大众哲学的简单认识。

《大众哲学》读后感

以前的我总以为哲学是抽象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空中楼阁,而研究哲学更是被我认为是戴着厚厚的眼镜的老学鸠才能做的事。小学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说过“人生观”、“世界观”等一些哲学里的术语。可是当时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对于什么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是无从知晓。到了中学我们正式开始触到政治课,然而,面对教材哪些专业而晦涩难懂得词语时,我感到的是无比的纠结和烦恼,一句话看上好多遍才能懂更是让我对哲学产生恐惧的心理,并由衷的抵触。

前一段时间有人向我推荐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不得不承认,刚一听到要读有关哲学的书,那些痛苦而恐惧的学习哲学的经历顿时于脑海重现。可是看了《大众哲学》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实哲学并没有我们相像中的那么深奥,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正如这本书所说“哲学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学,本没有什么神秘的,不过因为多数的哲学家都是用高深的词句来谈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来,以为哲学太艰深难解了,没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这种错误的观念,似不能不说是由过去谈哲学的人所造成的。” 他说哲学之所以显得高深,是因为哲学家们故意这样表现,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也许很多哲学家都是为了表现

哲学概论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哲学概论读记

台湾辅仁大学,邬昆如(哲学系教授)等著 绪论:

人生问题导向到哲学思考。 人:个别性:顶天立地---独善其身

社会性:出人头地---兼善天下 天道福善祸淫(书经-汤诰):

善和恶才是福与祸的根本原因,即福德一致原则。 道德哲学---宗教哲学

现世报---三度时间(前世、今世、来世) 自然科学到自然哲学

《旧约—创世纪》的三重祝福:第一重人的灵魂石上帝的肖像;第二重人有伴侣;第三重掌管万物,万物的主人。分别代表了人文、社会、利用自然。

驾驭和利用自然产生自然科学,欣赏自然责产生了艺术 人生三大问题:

生从何来?应做何事?死归何处? 西欧的哲学入门书《苏菲的世界》

定位宇宙,安排人生。安顿人生是安排人生之前提。 人性的基本功能-----知、情、意。

《诗经》言情,《书经》明意,《易经》主知。

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先有神话后有哲学,中国先有哲学后有神话,神话与哲学息息相关。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述而不作)、柏拉图(作而不述)、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圣托马斯继承发展亚里士多德体系,推向永恒哲学。

永恒哲学把“认识论”作为入门,将“形而上学”奉为体,以“伦理学”为用。

认识的全方位---知人、知物、知天。

形而上学---

《教育哲学》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重思 “以人为本”的教育

—— 读石中英《教育哲学》有感

金山镇石埠小学 韦玉华

这本教材从封面上就给人一种理论性很强的感觉,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是

翻阅下来,却又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不同以往的关于教育的理念和认知。 在这里,教育哲学不再讨论那些抽象的“基本问题”,而是讨论那些与每一位教育者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讨论的方式也不再是演绎的和规范的,而是反思的和批判的,研究的目的不是强迫人们接受自己的结论,而是和人们一起认真的思考。

从本书的目录上来看,全书的论述都是围绕“人”这一主题所展开的。他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不管他们是青少年还是成人,是男是女,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总之都是人,它都具有人作为人存在的特征——绝对性、意向性、文化性、时间性、语言性和独特性,这样的特征决定了人的一生之中所必须面对的关于死亡、奴役、有限、孤独及自我认同的问题。而教育作为教化人的武器,它也必然是和上述问题相伴随的,它所教授的并不单单是给予人生存的意识和技能,而且还有授予人以生存的理由和根据以及一颗清醒的头脑。 石先生指出,“以人为本”的教育不能只考虑作为“工具的人”,也应该考虑作为

哲学概论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哲学概论读记

台湾辅仁大学,邬昆如(哲学系教授)等著 绪论:

人生问题导向到哲学思考。 人:个别性:顶天立地---独善其身

社会性:出人头地---兼善天下 天道福善祸淫(书经-汤诰):

善和恶才是福与祸的根本原因,即福德一致原则。 道德哲学---宗教哲学

现世报---三度时间(前世、今世、来世) 自然科学到自然哲学

《旧约—创世纪》的三重祝福:第一重人的灵魂石上帝的肖像;第二重人有伴侣;第三重掌管万物,万物的主人。分别代表了人文、社会、利用自然。

驾驭和利用自然产生自然科学,欣赏自然责产生了艺术 人生三大问题:

生从何来?应做何事?死归何处? 西欧的哲学入门书《苏菲的世界》

定位宇宙,安排人生。安顿人生是安排人生之前提。 人性的基本功能-----知、情、意。

《诗经》言情,《书经》明意,《易经》主知。

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先有神话后有哲学,中国先有哲学后有神话,神话与哲学息息相关。

希腊哲学:苏格拉底(述而不作)、柏拉图(作而不述)、亚里士多德。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圣托马斯继承发展亚里士多德体系,推向永恒哲学。

永恒哲学把“认识论”作为入门,将“形而上学”奉为体,以“伦理学”为用。

认识的全方位---知人、知物、知天。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刚读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先说一下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感受,再说一下我个人的读书观。

  我没有看过其他人写的中国哲学史,只是从《陈寅恪讲国学》中了解到,陈寅恪对冯友兰的这本评价非常高,觉得它真正发挥了“了解之同情”的态度,客观而公正地去看待中国历代的哲学观点。虽然没有对比,但是我也能感受到它态度的客观、公正,对待各家观点不做过多个人的评判,只是用通俗易懂、直白浅显、清晰流畅的语言,将中国历史历代的大哲学家、著名学派(儒、道、墨、法、阴阳、佛、新道家、禅宗、新儒家)及其主要观点娓娓道来。他不对读者的判断施加任何影响,态度严谨、风格朴实,再加上简洁语言的魅力,读起来没有任何压迫感。任何人读完后,都可以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认同的学派,去针对性地找相关著作来研读。不管作为一位哲学史研究者还是作为书的作者,冯大师的这种风格,都是值得推崇的。也难怪这本书在哲学史著作里,堪称最经典。

  因为书叫《简史》,所以对各家观点和哲学家本人的生平都没有做深入的介绍。单从入门角度来看,已经能勾起人的兴趣了。在看书之前,我不知道儒学在各个朝代都得到了不同的重视和新的阐释,也不知道禅宗原来是佛学和道家的结合。老庄学说宏大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从哲学看中西方文化发展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以现代的观点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语言通俗易懂却又深入浅出,以辩证的态度阐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遍及诸子百家不显偏颇,明辨尺短寸长力求客观,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中国哲学于中国、于世界在历史与今天的重大意义。

(一)哲学与宗教

谈到哲学,人们往往想到宗教。宗教与哲学不可混为一谈,又并非完全不同的事物。哲学,是对人生进行的系统的反思。将人生作为思考对象,获得关于宇宙、知识、人生的反思产物——宇宙论、知识论、人生论。宗教是由某种哲学为核心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如迷信、教义、礼仪、体制)而来。

由此使人想到一种说法——“中国人没有信仰”,对此我不敢苟同。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可与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拟。正如德克·布德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一书中所描述的“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组织形式的宗教),而是伦理”。“追求彼岸世界”作为人类内心的最深要求之一,哲学与宗教都为这一追求起到了导向作用,而宗教却未能成为中国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究其原因,人们都有寻求比伦理道德更高的价值(超伦理道德价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

我们似乎很早就开始接触哲学,但又始终害怕读哲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欢迎阅读!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 多年以前,第一次接触到“哲学”这个词的时候来源于“哲学家”。老师说,“哲学家就是什么都懂的人。”多年以后,想起这个桥段,不觉莞尔。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问题的前提是: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不是马*列。哲学与D无关。哲学与民众和政*治无关。哲学只关心物本来的问题,心本来的问题。这本厚书成名已久,尤其在美国,中学老师几乎都会读一读,然后介绍给学生。它不是介绍西方整体哲学02史,它就是介绍了一条线索,一条从柏拉图到尼采再到柏格森、罗素、杜威的线索,从这里怎么到那里,从唯物怎么到了唯心,怎么从物自体到了唯意志,又如何从心到了数,从数到了文字??这本书似乎无中国所有的“哲学”无关,但它却讲了所有哲学的精髓。它只关心自由,不关心富贵。这本来就是哲学最普通平凡的目的和道德。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里,其实采用的也是相同的线索,马雅贝尔斯的《大哲学家》也是如此,只有大多数中文的“哲学史”经常例外,因为绕不开马克斯这座无与伦比的高山。我们曾经读过的众多哲学之史,都是走向一个目的,D的目的。所以我们所读百十本书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

我们似乎很早就开始接触哲学,但又始终害怕读哲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欢迎阅读!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XX 多年以前,第一次接触到“哲学”这个词的时候来源于“哲学家”。老师说,“哲学家就是什么都懂的人。”多年以后,想起这个桥段,不觉莞尔。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问题的前提是: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不是马*列。哲学与D无关。哲学与民众和政*治无关。哲学只关心物本来的问题,心本来的问题。这本厚书成名已久,尤其在美国,中学老师几乎都会读一读,然后介绍给学生。它不是介绍西方整体哲学02史,它就是介绍了一条线索,一条从柏拉图到尼采再到柏格森、罗素、杜威的线索,从这里怎么到那里,从唯物怎么到了唯心,怎么从物自体到了唯意志,又如何从心到了数,从数到了文字??这本书似乎无中国所有的“哲学”无关,但它却讲了所有哲学的精髓。它只关心自由,不关心富贵。这本来就是哲学最普通平凡的目的和道德。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里,其实采用的也是相同的线索,马雅贝尔斯的《大哲学家》也是如此,只有大多数中文的“哲学史”经常例外,因为绕不开马克斯这座无与伦比的高山。我们曾经读过的众多哲学之史,都是走向一个目的,D的目的。所以我们所读百十本书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10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哲学的慰藉》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一):通透,俏皮的哲学

  在哲学中可以找到生活的一切答案。但它并不是旅行指南,而是一个很好的旅伴。

  德波顿的书很像是一种温情的心理治疗,无论谈哲学,谈爱情,他总是拥有简洁的美感和智慧。

  一套爱不释手的书,读完时总让人若有所失。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二):哲学是:智慧的人生态度

  哲学是对人生困境的种种终极拷问与解脱求索。

  以思考人生为终生使命的人,其人生该多么艰辛不幸!这就是哲学家。

  哲学家因为认识了困境,所以当然地找到了相应的态度。

  所以,哲学无关乎现实生活一城一池的得失成败,是关于生命本身成败的一门学问。

  《哲学的慰藉》读后感(三):哲学何以予人慰藉?

  哲学何以予人慰藉?

  答曰:智慧

  智慧何求?

  智慧不一定来自学问

  一个迂腐的教授不比一个达观的农夫更快活

  智慧不一定来自年龄

  一个失败的老人不比一个善思的青年更睿智

  智慧只来自于对学问赋予的知识和年龄带来的阅历的深刻体察

  以及

  不断地反求诸身

  《哲学的慰藉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常怀生命之感

今日阅读了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著作中的许多部分都对我有所触动,引我思考。思考数日,觉得最为受益的便是:生命之感。

生命之感,在贾老师讲解中国哲学,讲解梁漱溟先生的哲学过程中,有过多次的介绍。同时,生命之感在我个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也有过体验。生命之感是由生命个体体验到的,倘若进行概括定义,恐怕就会改变本意。但为明确生命之感,我将自己认为的生命之感描述一下。生命之感,主体自然是人。感,感触,真情实感。感的对象既可以是本体,也可以是源于本体的万物。故生命之感即人对万物及本体的真情实感。但是这里的真情实感必须加以界定说明。生命之感并非单纯的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情绪变化。感,必须与生命联系起来,生命之感应是人对万物的最真实流畅的回应。如果一定要对这种回应有个概括,勉强称之为生命直觉的情感(此处直觉非生物学之直觉),也可以说是儒家讲的“性”。

生命之感是人所固有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孟子所言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皆是生命之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也说明这一点。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