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的概念:心理学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
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金额跟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迁移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二、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分为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自上而下的迁移 自下而上的迁移
(先行学习与后继学习的影响的划分)
(水平迁移是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等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是处于同一层次(抽象与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是并列的,即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大致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垂直迁移主要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1、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的概念:心理学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
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金额跟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迁移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二、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分为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纵向迁移)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自上而下的迁移 自下而上的迁移
(先行学习与后继学习的影响的划分)
(水平迁移是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等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是处于同一层次(抽象与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是并列的,即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大致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垂直迁移主要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
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
心理学练习题(第五章)
一、 填空题。
1.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
2. 情感依赖于认识,又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既可以推动,又可以阻碍认识过程的发展。 3. 情感有调节和信号交际两种功能。
4. 表情是伴随着情感而产生的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
5. 情感按状态分类有激情、心境和应激,按社会性内容分类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6. 过度焦虑儿童可以分为素质性焦虑和境遇性焦虑。 7. 治疗儿童恐怖症的方法主要是系统脱敏法。
8. 移情是指人们在察觉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之相同的情绪反应。 9. 人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理智感,而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言行作
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为道德感。
10. 意志是人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有三个特征:明确的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和与客服困难相联系。
11.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期望在行为中获得结果。 12. 意志行动可以划分为决策和执行两个阶段。
13. 对若干个准备行动的方案进行选择,以期最佳地实现,称之为决策。,在意志行动方案
选择中,主体的经验、思维能力、意志品质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14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你认为对的在表中打“√”,反之打“×”)(10%)
1、1914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大纲》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桑代克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研究证明,没有环境的刺激和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3、学习动机就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力。学习动机包括学习自觉性和认识性兴趣两种主要的心理成分。(×)
4、理解是阅读的基础,因而近年来对阅读策略研究较多的是理解策略,自我提问策略和总结策略是两种最主要的理解策略。(×)
5、小学生创新心理的发展提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要研究如何促进二者和谐发展,切忌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6、研究发现我国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早于皮亚杰、晚于科尔伯格的研究结果。(×)
7、研究证明,小学生在道德品质上,言与行脱节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而且年龄越小越不一致。(×)
8、“独自一个人不敢做的事,在群体中就敢做了”属于去个性化现象。(×)
9、沉思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慢、精确性高。(√)
10、主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
黑龙江中公教育:http://hlj.offcn.com/
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迁移
第五章 学习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由于迁移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习得经验都以各种方式相互联系起来。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A____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
管理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1413185 万思琪 名词解释:
1、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职能活动。
2、权利:是影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一种力量。 3、集权:是指职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一定程度的集中。 单选题:
1、民主式领导方式的特点之一是:(B )
A、领导者预先安排一切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下属只能服从。 B、分配工作时尽管照顾到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 C、对工作事先无布置,事后无检查,权力完全给予个人,一切悉听尊便。 D、领导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环境和个性。
2、由自我实现人假设所产生的管理措施为:( C )
A、应以金钱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B、管理人员在进行奖励时,应当注意集体奖励,而不能单纯采取个人奖励 C、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D、管理人员应事先为工人设计具体的行为模式,让工人按此模式实现自身的价值。
3.麦格雷戈的×理论是对哪一种人性假设的概括( 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多选题:
1.根据费德勒模型,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ABD )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
第十一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
1.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A稳定性B可变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
2.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
3.儿童心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C)。A成长B发育C发展
4.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D)。A客观因素B主观因素C心理的内部矛盾D、需要
5.年龄特征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指的(B)A可变性;B稳定性;C稳定性与可变性
6.小学儿童处于(C),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的阶段: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
7.不同的质构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B)A定向性;B阶段性;C差异性
8.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C)A客观因素;B先天素质;C需要
9.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积累,逐步过渡的过程。不同的质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为心理发展的(B) A连续性;B阶段性;C定向性;D差异性
10.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这是发展的()性的表现:(D)A连续;B阶段;C定向;D不平衡 11.(A)为每一个正常儿童提供了形成人类心理的基础:A遗传素质;B生理成熟;C物质环境;D社会环境
12.(D)是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