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教科版科学五下科学教案
“2021教科版科学五下科学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21教科版科学五下科学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21教科版科学五下科学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传热比赛教科版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
通过设计试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物体中的传导和不同物体传导性能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塑料棒、木棒、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火柴棒;凡士林、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我这儿有一把金属的小勺,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是什么感觉?当我把小勺放在热水里浸一会儿,又是什么感觉?
2.刚才我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感觉到了金属勺的柄上有一定的温度,如果我换成塑料或木头做的小勺,勺柄又会怎样呢?(引出课题)
二、演示物体的导热性能:
1. 物体在传热过程中会有哪些不同呢,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大胆猜想: 生甲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
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太阳钟》教案.docx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太阳
钟》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太阳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社会在没有发明时钟之前计量时间的方法。
2、思考和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3、制作一个“太阳钟”,并发现太阳钟的弊端。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以及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我们有哪些方法来计时?(钟表、电视等)
(2)提问:古人没有现代人用的钟表,他们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
二、探究过程
1、用太阳来计时(难点)
(1)提问:知道最早使用时间单位“天”是怎样来的吗?
(古代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2)阅读教材P52上的资料,知道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3)思考:用“天”作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谈话:在生活中,人们认识到用“天”做单位太大,给生活带来了不便。就把一天划分了十二时辰,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午时三刻”、“半夜三更”等等。
(5)提问:我们经常在书本里看到这样的词语“午时三刻”、“半夜三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6)出示日晷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 第一单元 有生命的物体 第一课时 动物怎样生活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兴趣,获得对有生命的物体多样性的
认识。
2. 通过回顾观察过的动物,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了解新的观察
内容。
3. 会查找、交流、汇报对动物的观察结果。
教学重点:观察动物的生活,能有目的地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能系统地描述观察到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鸽、甲鱼、青蛙、金鱼、蜻蜓等动物的图片。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回顾已往观察过的动物。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已经观察过蜗牛、蚂蚁和蝗虫,也观察了蚕的一生。它们的基本需要、生长变化过程、怎样繁殖后代?怎样运动?怎样对环境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2. 请学生说说平时见过的动物。
师:“那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动物?”
二、探究内容:
1. 观察动物。
师:“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呢?”(让学生说出一种自己最了解的动物,可以说这种动物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说它怎样生活,有什么特点。) 2. 小组交流。
“它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个部分是什么样的?” “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新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
]新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出示砖块,轻轻
教科版科学五下《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word教案
四、地球的运动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目的:
1、收集证明地球自转的事实依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初步认识“傅科摆”,知道怎样通过“傅科摆”观察地球的自转。 3、学习在科学上,要大胆假设,更要重证据、善思考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傅科摆”的实验,知道地球的自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傅科摆”的图片和资料、长绳、便于捆绑的重物、做指示方向
用的纸条、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怎样才能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呢?如果能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
就好了。 二、探究过程 1、介绍“傅科摆”。
(1)介绍傅科发现“傅科摆”的故事。 (2)展示“傅科摆”的图片和资料。 (3)猜想傅科到底想出了什么呢? · 分小组讨论。
· 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2、试着制作“傅科摆”。
(1)你组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请先作个实验设计。
(2)按照各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 3
教科版科学五下《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word教案
四、地球的运动 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目的:
1、收集证明地球自转的事实依据,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初步认识“傅科摆”,知道怎样通过“傅科摆”观察地球的自转。 3、学习在科学上,要大胆假设,更要重证据、善思考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傅科摆”的实验,知道地球的自转。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有关“傅科摆”的图片和资料、长绳、便于捆绑的重物、做指示方向
用的纸条、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怎样才能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自转呢?如果能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
就好了。 二、探究过程 1、介绍“傅科摆”。
(1)介绍傅科发现“傅科摆”的故事。 (2)展示“傅科摆”的图片和资料。 (3)猜想傅科到底想出了什么呢? · 分小组讨论。
· 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2、试着制作“傅科摆”。
(1)你组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请先作个实验设计。
(2)按照各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小组的研究结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