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师:说的这么流利,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因为有规律。
师:说的时候用到了什么知识?(乘法口诀)看来同学们对乘法知识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课件2)5扩大10倍是();5扩大100倍是(),3扩大()倍是30;3扩大()倍是300.
师:你们真聪明
(二)自主探索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
的乘法,让我们一起到乘法算式中去找找规律。
1、请看大屏幕上的这组算式,能直接说出得数吗?
(1)课件出示5×1= 3×2=
师:你是怎么算的?(用口诀)
(2)出示5×10= 3×20=
师:这两道会算吗?指名说是怎么算的?5×10是怎么算的?3×20又是怎么算的?2在这里表示什么?(2个十,3乘2个十表示6个十,就是60)
(3)出示50×1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用“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快速抢答.你能说出下面图中涂色部分占图形的几分之几吗?
2.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吃西瓜(板书课题:吃西瓜)这个知识就在“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里,你想知道吗?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这一天,天气特别热,师傅就派猪八戒找水喝,没想到猪八戒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可高兴了!猪八戒实在忍不住,就把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师徒四人每人两块。他很快吃掉自己的
1
两块西瓜,可是他还馋得直流口水,就又吃了三块西瓜,他只顾自己吃,差点把师傅都忘了。
2.学习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法运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节约》教学设计--资料
节约(被除数中没有0)(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竖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导学新课
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鼓励学生找到情景中的数学信息并完整表达
3个班卖废纸和矿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数学问题: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912÷3=
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解决淘气的问题
讨论: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怎么办?
口算解释: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够30元每个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数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够商1,需要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用12再除以3,结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猴子的烦恼》教学设计
猴子的烦恼(被除数中有0)
学习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教学难点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件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48÷2= 868÷7= 896÷8=。 二、导学新课
出示试一试主题图,你发现了什么?
1.看图后,说一说图中的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3只猴子平均分6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3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3只猴子平均分0个桃子,每只猴子分几个?
一个桃子也没有了,用什么算式表示?这时3个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0÷3=0.
如果一个桃子也没有,10个猴子来分,怎样列式。100个呢?
三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找规律北师大版
2014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卷(带解析)
1.幼儿园的王阿姨要买10个玩具汽车,她带了400元,可以买( )
A.
B.
C.
2.25×80的积的末尾有 ( ) A.2个零 B.3个零 C.4个零
3.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花钱。如果一位吸烟者每天吸一包20元的香烟,那么他31天花在吸烟上的钱大约要( ) A.600元 B.620元 C.630元
4.下面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82×20 B.85×40 C.24×80
5.320×70积的末尾有( )个0,积是( )位数。
6.□算: 800×40= 760×10= 400×8=
8.要使2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最小能填( )。
10.直接写出得数。 36×20= 45×30=
12.65×40积的末尾有1个0。( )
13.45×80=360( )
14.65×30=195( )
15.小红家养了30只兔子,已知一只兔子一个月大约吃掉39千克萝卜,则这群兔子一个月大约要吃掉多少千克萝卜?
16.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4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个月(按30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三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找规律北师大版
2014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卷(带解析)
1.幼儿园的王阿姨要买10个玩具汽车,她带了400元,可以买( )
A.
B.
C.
2.25×80的积的末尾有 ( ) A.2个零 B.3个零 C.4个零
3.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花钱。如果一位吸烟者每天吸一包20元的香烟,那么他31天花在吸烟上的钱大约要( ) A.600元 B.620元 C.630元
4.下面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
A.82×20 B.85×40 C.24×80
5.320×70积的末尾有( )个0,积是( )位数。
6.□算: 800×40= 760×10= 400×8=
8.要使2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最小能填( )。
10.直接写出得数。 36×20= 45×30=
12.65×40积的末尾有1个0。( )
13.45×80=360( )
14.65×30=195( )
15.小红家养了30只兔子,已知一只兔子一个月大约吃掉39千克萝卜,则这群兔子一个月大约要吃掉多少千克萝卜?
16.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4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个月(按30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面积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运用感性思维,通过触摸和比较来感知面积,并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通过操作来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和面积换算。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并能运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是在学生认识线的基础上,扩大到对于面的感知和认识。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单位,会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面积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因此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给学生充分的知觉和体验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环节中,对比感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操作中总结计算面积的方法,进而找到面积单位间的换算,为后面认识更多的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服务。“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初步会用所学的图形的知识来完成生活中的设计问题;运用计算的知识来完成租车的问题和运用数学思维来完成生活中的简单逻辑推理等知识,在游戏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计算步骤与点子图相对应,直观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了横式笔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用竖式算一算、结合点子图解释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促进学生对竖式的理解、并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的法则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1、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通过队列表演(一)学习了14×12的口算法和列表法等多种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继续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计算步骤与点子图相对应,直观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了横式笔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尝试用竖式算一算、结合点子图解释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促进学生对竖式的理解、并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的法则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1、师生问好!上节课我们通过队列表演(一)学习了14×12的口算法和列表法等多种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有多重》教学设计
《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册科教书第45~46页“有多重”。
设计背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常常是简单地认为只要学生明确质量单位间的进率,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填出单位名称就可以,而忽略了“探索知识”的过程带给学生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才能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体验即经验。所以在教学时,不仅需要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更应该注重学生活动的实效性,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具体而真实地感知和体验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建立准确的质量概念。
学习目标
1.结合“称体重”的现实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概念,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天平、盘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