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县加禾村概况
“剑河县加禾村概况”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剑河县加禾村概况”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剑河县加禾村概况”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情概况
剑河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中部,与台江、三穗、施秉、天柱、锦屏、 黎平、榕江、雷山、镇远9县毗邻。县城距州府凯里55公里,西距省城贵阳210公里(高速公路) ,南距黎平支线机场130公里(二级油路) ,北距湘黔铁路(复线) 镇远50公里(二级油路) 。320国道和G65高速公路从境内经过,又处于三板溪水电站库尾,区位优势明显,水陆交通便利。全县面积2176平方公里,辖7乡5镇, 301个村7个居委会,全县总人口24.95万人,其中以苗侗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6%。
剑河地质构造属江南古陆地的一部分,为山地性高原,系雷公山中山地貌向 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台地,整个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以低山、低中山为主, 最高海拔1623.3米, 最低海拔348米。 由于山高坡陡切割深, 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水热同季, 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16.7℃,年平均降雨量122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236.3小时,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花生、烤烟等,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养殖为主,矿藏有金、锰、铅、水晶石、毒砂、钒等。 剑河森林资源丰富,是贵州省1
禾加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2012年秋 班主任
禾加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表2013 年春 五年级 班主任 胡超
关爱留守儿童主要事迹
一、落后的原因在校表现
1.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 点学习的兴趣。 2.下课追逐打闹,喜欢拳打脚踢。 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是胡乱写的,只要见空就填,不管对不 对,书写相当潦草。
二、关爱措施
3.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 4.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 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5.单独给其辅导。
三、效果 学习上有了些进步,作业整洁了,也能对几个钩了,练习偶尔也能及格了, 纪律上也能自己约束自己了。
禾加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表2013 年秋 四年级 班主任 冯金花
关爱留守儿童主要事迹一、落后的原因与在校表现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兴趣和求知欲,经常听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能认 真完成,学习成绩差。缺乏进取心, 自由散漫,懒惰怪癖,日常行为习惯 欠佳。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
二、关爱措施 1、经常与家长加强电话联系,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教育孩 子改变学习的态度,以及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班会课感恩教育,在会后让他说说他的感受,然后布置回家的作 业:做几
村庄概况西塔村志
一、 村庄概况:
西塔子夼村位于即墨市城东10公里,位于龙泉镇驻地东南3.5公里,地处东经120°33′19″,北纬36°25′12″,东临东塔子夼村西至河东杨头村,北至前麦泊村,南至龙山街道办事处东、西九六夼村,村落占地6000余亩,2012年村庄共有户数585户,共有人口1683人,均为汉族,共有人口男性858人,女性825人,劳动力数1080人,全村共有党员46人,村委会下设6个村民小组,设有民兵连,调解委员会、妇代会、团支等组织。2010年底工作服981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百分之百人口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其中60岁以上老人300余人,村庄总有土地3600亩,耕地2670亩,人均耕地1.3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地瓜等,2011年总产量160万斤,畜牧养殖23户,因临近市区,第一产业逐步转化为二三产业,个体、私营企业8户,商业、餐饮服务业30余户,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600余人,2009年-2010年投入120万元修建村村通公路6公里,投资95万元进行“五化”建设,新按装路灯28盏,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保洁队伍,全村都吃上了自来水。2011年人均收入10800元,全村经济总收入18176400元,本村农历的四、九逢集
麻栗坡县概况
麻栗坡县概况
麻栗坡概况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3′03″至105°18′04″,北纬22°48′54″至23°34′02″之间。县境东部与富宁县连接,西部与马关县毗邻,北部与西畴县、广南县相连,东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
- 1 -
江省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占中越陆地边界线长的13.9%、占云南省国境线长的20.5%、占文山州国境线长的63.2%。全县国土面积2334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9%,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2579米(省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最低海拔107米(国家级天保口岸盘龙河出境处),县城所在地海拔1053米,森林覆盖率为35.14%。全县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330天,降水量1068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日照时数1517.3小时,相对湿度84%。全县辖4镇7乡96个村(居)民委员会1935个村民小组。境内有国家级口岸1个、边民互市点14个、边境通道108条。县城距州府文山74公里,距省会昆明419公里,距越南河江市6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
概况
中文名: 麻栗坡县
子洲县概况
子洲县概况
一、地理位置
子洲县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榆林市南缘,大理河中游。
二、概况
全县辖10镇12乡,550个行政村,9个居民委员会。本县系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均气温9.2°C,降水量499.1mm,无霜期164天。县内大理河、淮宁河从中部及南部穿境而过,两河沿岸形成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川道地区,两川素有“米粮川”之称。资源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吴定公路横穿北部。
三、人口分布
全县总土地面积204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8万亩,人口约31万,其中农业人口26.7万。
四、人文资源
子洲县境曾是黄帝族部落居住地之一,秦汉时归上郡阳周县管辖,秦大将蒙恬即屈死于阳周县。北魏种龟元羊(518)设过大德、魏平二县。宋代,因宋朝和西夏抗衡,设有绥平寨、怀宁寨、克戎寨、威戎寨、临夏城等堡寨 。明崇祯十年(1637)修筑的南丰寨、旧貌依存,山势优美,林木葱郁,每逢庙会之日,游人络绎不绝。1928年4月在南丰寨古庙内召开了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陕北的革命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
位于裴家湾乡的黄土洼湫堪称高原奇观。两山相夹、一丘紧锁,状似人造大坝。湫方八百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宜植宜
玉龙县地区概况
玉龙县 - 概况介绍
玉龙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成立于2003年4月,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全县辖16个乡(镇),一个办事处,9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6,392.6平方公里,总人口2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有19.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9%,耕地面积39.3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4年被列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我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有纳西、汉、白、傈僳、彝、藏、普米等10多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有17.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9%。
其中,纳西族11.82万人,占56%;白族2万人,占9.5%;傈僳族2.57万人,占12.2%;彝族0.65万人,占3.1%;普米族0.54万人,占2.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0.35万人,占1.6%。全县幅员面积广阔,资源富集,有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老君山、万朵山茶王、拉市海、宝山石头城和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白沙细乐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还有滇金丝猴、中华秋沙鸭、南方红豆杉、滇山茶等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内水能资源丰富,金沙江流经我县364公里,可建一个大型调节水库和5个大型梯级电站。 玉
东海县概况
东海县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人口117万,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和全国农业百强县。
东海县水、陆、空交通兼备,境内拥有连霍、同三、京沪三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以及310、204二条国道,东陇海铁路横贯东西,连云港民航机场座落县境,已开通广州、北京、上海、厦门、温州等多条航线。全县内河航道130多公里,与长江、京杭大运河航线相连。县城距中国八大海港之一的连云港港口70公里。
东海县水、电资源充足,通讯设施先进。东海县有“百湖之县”的美称,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海陵湖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蓄水量可达5.4亿立方米。县城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14万吨以上,各乡镇拥有千吨以上自来水厂30多座。县内拥有220KV变电所1座,110KV、35KV变电所19座,供电网络覆盖全县,城乡通电率100%,是全国用电标准化县和农村电气化县,输变电能力配套,可满足各类开发建设需求。城乡大容量光缆数字传输网已经形成,已开通了数字通讯和电子化信息系统。
东海县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依托资源优势,东海县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以东海开发区和连云港浦南开发区为龙头的8个工业园区蓬
昌江县水资源概况
昌江县水资源概况
地理位置及地貌气候条件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西北偏西部,是我国典型的干湿季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区。版图狭长,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21.5公里,地貌多变,东接白沙县,南连乐东县,西临北部湾,西南和东方市以昌化江为界相隔,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总面积159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547.43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88.3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332.49平方公里。总人口25.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303万人。本县背山面海,东南到西北由山地-丘陵-台地-阶地-平原逐级下降,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4.3%;丘陵占11.8%;谷地面积占6%;台地面积占20.7%;阶地面积占22.6%;沙滩面积占2.8%;水域面积占1.8%。由于地形复杂,海拔相对高差大,使得气候、植被、土壤及土地的利用有明显的差异性。本县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427毫米,最多是1973年降雨量2416.8毫米,最少年降雨量是1972年只有1106.1毫米,干湿季节明显,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0%左右,11月至翌年4月为干旱期,降雨量仅占全年总降雨量的10%左右。年降雨量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东南部山区降雨多,年降
东平县景点概况
东平县
第一节 东平县概况
东平,位于山东省西部,全县总面积1343平方公里。
东平多山水,大自然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灵性。东平的山与泰山一脉相承,深得了泰山文化的熏染;东平的水源自于大汶河,自古就受到古老文明的滋养。黄河滔滔西来,沟通了中原的信息;大运河穿境而过,带来了大江南北的繁荣,东平一度成为了山东经济文化的重镇。
东平古时称作东原,《尚书·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底平”,这是东平见于史籍的最早记录。夏商时代,东平属于古徐州;周代,封邦建国,东平境内建立了须句、彰、宿等小诸侯国。之后诸侯兼并,三小国分属了鲁、齐、宋三国。秦代统一中国后在今县境内设立了须昌、无盐、张县三县。西汉甘露二年(前52年),该大河郡为东平国,东平始称为国。所辖范围增大。东平称国一直延续到东晋该称东平郡止,历时近400年;东平作为郡,一直到南北朝,又是400多年。隋初,改属郓城,州治先是在今郓城县,唐初郓州治所移至今东平县须城,并改境内宿昌县为东平县,东平由此称县。宋咸平三年(1000年),因河水漫决,移郓州治于今州城;宣和元年(1119年)改郓州委东平府。金兵南下,立刘豫为伪“大齐”帝,治所曾迁须城,伪称东京,并以须城为山东路首邑。元代设东平路,州成为治所。明朝
麻栗坡县概况 - 图文
麻栗坡县概况
麻栗坡概况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3′03″至105°18′04″,北纬22°48′54″至23°34′02″之间。县境东部与富宁县连接,西部与马关县毗邻,北部与西畴县、广南县相连,东部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河
- 1 -
江省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河江“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77公里,占中越陆地边界线长的13.9%、占云南省国境线长的20.5%、占文山州国境线长的63.2%。全县国土面积2334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9.9%,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自西向东倾斜,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最高海拔2579米(省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最低海拔107米(国家级天保口岸盘龙河出境处),县城所在地海拔1053米,森林覆盖率为35.14%。全县年平均气温17.7℃,无霜期330天,降水量1068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日照时数1517.3小时,相对湿度84%。全县辖4镇7乡96个村(居)民委员会1935个村民小组。境内有国家级口岸1个、边民互市点14个、边境通道108条。县城距州府文山74公里,距省会昆明419公里,距越南河江市6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
概况
中文名: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