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
“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文言文词语解释大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文言文词语解释
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口技(七年级下册)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 “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 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
文言文词语解释
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口技(七年级下册)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 “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 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
文言文词语解释
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口技(七年级下册)一、解释加点的词 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长2、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 3、施八尺屏障 设置:安放4、少顷 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 闻:听见6、其夫呓语 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 “坐”同“座”8、妇抚儿乳 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 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
文言文 词语解释大全
对文言文词语的用法有很详尽的解释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
高中语文必修1所有文言文词语解释
包括《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围.【围攻】郑,以【因
为】其【代指郑国】无礼于晋【状后】,且.【并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
【名词作动词,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危急】矣,若.【假如】使.【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军队】必.【一定】退。”公从.【听从】之。辞【推辞】曰【省略句】:“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
【比不
上】人;今.【现在】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今.【现在】急.【危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判断句】。然.【然而】郑亡,子亦.【也】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假如】亡.
【使动用法,使……
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越国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何;为
高中语文必修1所有文言文词语解释
包括《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晋侯、秦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围.【围攻】郑,以【因
为】其【代指郑国】无礼于晋【状后】,且.【并且】贰.【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于楚也。晋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函陵,秦军.
【名词作动词,驻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危急】矣,若.【假如】使.【派遣】烛之武见.【拜见】秦君,师.【军队】必.【一定】退。”公从.【听从】之。辞【推辞】曰【省略句】:“臣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壮也,犹.【尚且】不如..
【比不
上】人;今.【现在】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今.【现在】急.【危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判断句】。然.【然而】郑亡,子亦.【也】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名词作状语 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假如】亡.
【使动用法,使……
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越国以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君知其难也,焉.【何;为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之教案3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 教案3
41.厥jue
①代词,他的、他们的,那个。思厥先祖父 《六国论》 ②副词,乃,就。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太史公自序》 ③昏厥,晕倒。 42.理li
①道理。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 《采草药》
②治理,整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木兰诗》 ③条理。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谭嗣同》
④雕琢,加工玉石。使玉人理其璞。 《韩非子?和氏》 ⑤法官。弦子旗(人名)为理。 《管子?小匡》 43.靡 (1)mi
①浪费,奢侈。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过秦论》 ②细腻。靡颜腻理。 《宋玉?招魂》 (2)mi
①无,没有。天下万物之荫生,靡不有死。 《史记?文帝本纪》
②倒下。望其旗靡。 《左传?庄公十年》 (3)mo
通“
初中语文词语拼音及解释大全
1、在山的那边
隐秘yǐn mì(1) 隐蔽不显露(2) 秘密的事情(刺探隐密) 凝níng成
铁青 tiþ qÿng指人恐惧、震怒或患病时的脸色发青。
喧腾 xuün tãng喧闹沸腾。 瞬间shùn jiün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 痴想 chÿ xiǎng入迷的想;不现实的空想。
诱惑 yîu huî(1)吸引(2)使用手段引诱人做坏事。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迂回 yū huí曲折回旋的;环绕的。 凝视 níng shì不眨眼地看。
啜泣chuî qì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nà hǎn诧异;惊奇。
耸立 sǒnglì高高地矗立。 训诫xùn jiè告诫,教导。
瘦骨嶙峋shîu gǔ lín xún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心惊肉跳 xÿn jÿng rîu tiào因担心灾祸临头而惊恐不安的样子。
小心翼翼 xiǎo xÿ
文言文词法应用详解
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及虚词精析
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有些资料书把代词也归入虚词范围)。
二、基础知识。
1.文言虚词的作用:汉语语法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不是词类的形态变化。文言虚词的具体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与实词一道组成某些结构(如结构助词“者”“所”“之”等);②联系词、词组、句子乃至段落(如连词、介词以及语气词中的发语语);③表示语气(如语气助词、词气副词);④修饰限制(如副词);⑤称代(代词);⑥调整语序乃至规定语序(如:“惟利是图”中用虚词“是”将宾语“利”提到动词“图”的前面,就是调整语序;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定位于动词之前,这便是规定语序);⑦表示一定的声音或使音节匀称(前者如叹词,后者如音节助词)。
2.见参考书。 3.复习重点:
1、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和虚化而来的,许多词既可作虚词用也可作实词用。例如,“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中的“以”字,如果按虚词“把”或“用”来
文言文词类活用 - 图文
文言文词类活用
掌门1对1教育语文学科
知识精要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例句、译法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其一犬坐于前(《狼》)像??一样 .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用对待??的方式
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 ..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
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