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外部效应
25. 外部效应: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庇古税与科斯定理、公地的悲剧
在某些条件下 , 具有外部性的商品的有效率数量和财产权的分配无关 , 这样的结果有 时称为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拟线性偏好的假设意味着,对具有外部性商品的需求和收入的分配无关。重新配置禀赋不 会影响外部性有效率的数量。 如果不存在“收入效应”,则科斯定理成立
A 和 B 的偏好均为拟线性偏好是指,A 和 B 对烟雾的偏好不一定是线性的,但对金钱的偏好是线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帕累托有效配置中,外部性的数量是唯一的
外部性的交易只有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帕累托有效率的结果
合并后的企业会同时考虑污染对钢铁厂的边际成本的影响和对渔场的边际成本的影响 当钢铁部门决定生产多少污染时,他考虑到了污染对渔场部门的利润的影响 他考虑到了自身生产的社会成本
钢铁厂生产污染直到钢铁厂的边际成本和鱼场的边际成本之和等于零。
帕累托有效率的污染水平要求它在价格社会成本处生产,社会成本=将整个社会中由于各种企业
对社会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污染和公害等称之为社会成本。既认为一定时期由于企业生产出各种产品或劳务,而又认为是对整个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MCs
第三十章++++外部效应
第三十章
外部效应
外在性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影响导致私人和社会的成本 和效益的不一致。例如:教育的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 益,而工厂的污染则使生产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解决的办法: (1)用津贴来鼓励有外部经济效果的行业 (2)用税收来消除具有负外部效果行业所带来的不良 影响 (3)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来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 (4)用企业合并和明确产权的方法将外部经济影响内 部化
抽烟者与不抽烟者香烟对A是有益品,对B是有害品。最终的均 衡取决于最初的禀赋 外部效应的实际问题一般都是在产权未能很 好界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抽烟 可能的禀赋E’ E’ E 可能的禀赋E A 货币 B
科斯定理是解决外在性问题的一个方案 内容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 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的时候将产权 赋予谁,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 可以导致资源有效率的配置 这一方案后来被斯蒂格勒命名为“科斯定 理”
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外部效应的结果独立于产权分配,如果行为人的偏好 是拟线性的。那么每一个有效解就都会有相同数量的 外部效应(烟) 有效结果独立于产权分配这个结论,有时被称之“科 斯定理”(本书强调) 抽烟 B 本例中外部效应的 数量(烟量独立于 财富分配(A和B所 持有不
第四章 政府经济与外部效应
第四章 政府经济与外部效应 第一节 外部效应的概念与分类 一、外部效应的概念
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性,外部影响,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别的企业或个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反映。因而,外部效应是没有反映在价格中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外部效应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满足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1.按照外部效应的最终结果划分,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正外部效应,也称外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好处,即收益,但这种收益并未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本企业或个人没有得到回报。
负外部效应,也称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害,即成本,但这种成本并未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企业或个人没有对受害
1
者给予赔偿。
2.按照社会再生过程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效应、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消费的正外部效应、以及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1)生产的正外部效应。生产的正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了收益,但这种收益并未在产品价格中得到体现,没有获得任何报酬.。 (2)生产
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
调节变量(Moderator) vs 中介变量(Mediator)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若R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SPSS检验
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SPSS检验
为将不同的变量的数据的尺度统一化,将所有数据进行中心化处理,即将原始数据减去平均数。
SPPS步骤:打开数据,在菜单中执行:
analys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
一.SPSS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步骤:
第一步:检验自变量X(EP1)与因变量Y(SI1)的关系,即方程y=cx+e1中的c是否显著,检验结果如下表: 模型汇总 调整 R 标准 估计模型 R R 方 方 的误差 1 .342a .117 .114 .820 a. 预测变量: (常量), Zscore: EP1 - I am very comfortable with my physical work environment at HBAT.。 系数a 标准系非标准化系数 数 标准 误模型 B 差 试用版 t Sig. 1 (常量) 4.203 .041 102.559 .000 Zscore: EP1 - I am .297 .041 .342 7.249 .000 very comfortable with my physical work environment at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归根结底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这直接 或间接与共价键的极性,即共价键上电子云的分布有关的。而取 代基的性质对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整个分子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称为取代基效应, 取代基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
1. 电子效应
--------------- 场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
2. 空间效应 --------------由于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
一δ+
诱导效应δ-
极性共价键或极性键 polarity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s 或 I 效应 ----- 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的键传导,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转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 传递的效应
δ-
δ+
C _
X I ÐÓ §¦
C
H
C
Y
±½±× ÈÏê¼
+ IÐÓ §¦供电子诱导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
K×104 α-氯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在本文中,假设我们感兴趣的是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的关系。虽然它们
1 中介变量和相关概念
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而可能只是相关关系,但按文献上的习惯而使用“X 对的影响”、“因果链”的说法。为了简单明确起见,本文在论述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序时,只考虑一个自变量、一个中介变量的情形。但提出的检验程序也适合有多个自变量、多个中介变量的模型。
1.1 中介变量的定义
考虑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如果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Y ,则称M 为中介变量。例如“, 父亲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儿子的教育程度”,进而影响“儿子的社会经济地位”。又如,“工作环境”(如技术条件) 通过“工作感觉”(如挑战性) 影响“工作满意度”。在这两个例子中,“儿子的教育程度”和“工作感觉”是中介变量。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 ,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
Y = cX + e1 (1) M = aX + e2 (2) Y = c’X + bM + e3 (3)
X
c e1
科学效应和现象详解
10.4 科学效应和现象详解 E1. X射线(X-Rays)
波长介于紫外线和γ射线间的电磁辐射。由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与1895年发现,故又称伦琴射线。波长小于0.1埃的称超硬X 射线,在0.1~1埃范围内的称硬X射线,1~10埃范围内的称软X射线。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医学上常用作透视检查,工业中用来探伤。长期受X射线辐射对人体有伤害。X射线可激发荧光、使气体电离、使感光乳胶感光,故X射线可用电离计、闪烁计数器和感光乳胶片等检测。晶体的点阵结构对X射线可产生显著的衍射作用,X射线衍射法已成为研究晶体结构、形貌和这种缺陷的重要手段。
E3. 安培力(Ampere's force)
它是指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一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中,通电导线所受力的大小和导线的长度(L)、导线中的电流强度(I)、磁感应强度(B)以及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θ)的正弦成正比。安培力(F)=KLIBsinθ。
E3. 巴克豪森效应(Barkhausen effect)
1919年,巴克豪森发现铁的磁化过程的不连续性,铁磁性物质在外场中磁化实质上是它的磁畴存在逐渐变化的过程,与外场同向的磁畴不断扩大,不同向的磁畴逐渐减小。在磁化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第二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归根结底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这直接 或间接与共价键的极性,即共价键上电子云的分布有关的。而取 代基的性质对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整个分子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的影响称为取代基效应, 取代基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
1. 电子效应
--------------- 场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取代基通过影响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而起作用
2. 空间效应 --------------由于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
一δ+
诱导效应δ-
极性共价键或极性键 polarity
诱导效应 inductive effects 或 I 效应 ----- 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的键传导,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转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 传递的效应
δ-
δ+
C _
X I ÐÓ §¦
C
H
C
Y
±½±× ÈÏê¼
+ IÐÓ §¦供电子诱导效应
吸电子诱导效应
K×104 α-氯
短路电流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的实用计算
教学目标:掌握短路电流热效应和电动力效应的实用计算。 重点:短路电流的效应实用计算方法。 难点:短路电流的效应计算公式。 一、短路电流电动力效应
1.电动力:载流导体在相邻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中所受的电磁力。
当电力系统中发生三相短路后,导体流过冲击短路电流时必然会在导体之间产生最大的电动力。 2.电动力的危害:引起载流导体变形、绝缘子损坏,甚至于会造成新的短路故障。 3.两平行导体间最大的电动力
载流导体之间电动力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导体电流的数值、导体的几何尺寸、形状以及各相安装的相对位置等多种因素。
(N)
式中:i1 、i2—通过两根平行导体的电流瞬时最大值,A; L—平行导体长度,(m); ɑ—导体轴线间距离,(m); Kf—形状系数。
形状系数Kf:表明实际通过导体的电流并非全部集中在导体的轴线位置时,电流分布对电动力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三相母线采用圆截面导体时,当两相导体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形状系数Kf取为1;对于矩形导体而言,当两导体之间的净距大于矩形母线的周长时,形状系数Kf可取为1。
电动力的方向: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