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多久调整一次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多久调整一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多久调整一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多久调整一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 161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 ............................................... 161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 ............................................... 161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 ............................................... 161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 ............................................... 161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 ............................................... 161 六、不良反应,谨慎处理 ............................................... 161 七、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前 言
药物临床应用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医师应尊重病人对应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情权。
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合理用药(rational drug use)。合理用药最起码的要求是:将适当的药物,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病人使用适当的疗程,达到适当的治疗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药学界的专家已就合理用药问题达成共识,给合理用药赋予了更科学、完整的定义: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品,就是合理用药。从用药的结果考虑,合理用药应当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大要素。安全、有效强调以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尽可能大的治疗利益;而经济则强调以尽可能低的治疗成本取得尽可能好的治疗效果,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减轻病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临床合理用药涉及到医疗卫生大环境的综合治理,依赖于国家相关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受到与用药有关各方面人员的道德情操、行为动机、心理因素等影响。当前,临床用药管理已经成为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研究讨论的重要课题。
一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
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
肿瘤(tumor)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均十分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合理的、有计划的联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取长补短。综合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势,有计划的、合理的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的提高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射、化疗药物、免疫、心理和中医药治疗。在化学治疗时仍然宜联合使用不同药理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组成联合化疗方案,杀灭肿瘤细胞或干扰其生成长和代谢。
1.抗肿瘤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抗肿瘤药(Antitumor Drugs)是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对抗和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
过去的药理学曾把抗肿瘤药依据其性质和来源分为6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和杂类。但以上分类不能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来源相同的药物可能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所以,目前多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以下6类:
1.1细胞毒类药
1)作
抗肿瘤药效学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
(讨论稿)
1 基本原则
抗肿瘤药物可分为:(1)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6) 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7)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等。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学包括体内外抗肿瘤试验,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2 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2.1 试验目的 (1)对候选化合物进行初步筛选;(2)了解候选化合物的抗瘤谱;(3)为随后进行的体内抗肿瘤试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1.1 对候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实用标准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实验方法及指导原则
一、基本原则 1. 抗肿瘤药物分类
(1) 细胞毒类药物(cytotoxic agent):包括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拓扑异构酶及作用于微管系统的药物等;
(2) 生物反应调节剂(biological response modifier); (3) 肿瘤耐药逆转剂(resistance reversal agent); (4) 肿瘤治疗增敏剂(oncotherapy sensitizer);
(5)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umor angiogenesis inhibitor); (6)分化诱导剂(differentiation inducing agent); (7) 生长因子抑制剂(growth factor inhibitor); (8)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
2.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需研究内容
2.1 包括体外抗肿瘤试验,体内抗肿瘤试验。
2.2 评价药物的抗癌活性时,以体内试验结果为主,同时参考体外试验结果以做出正确的结论。
2.3 I类抗肿瘤新药应进行药物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 1. 试验目的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最新)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新华医院 曹玉凤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内 容 提 纲
抗菌药物的概况 《指导原则》起草的背景
《指导原则》的具体内容我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分析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指导原则》涉及的范围
主要限于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 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 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不包括病毒性疾病和 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一、抗 菌 药 物 概 述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概述
磺胺类(百浪多息)
1935年 Domagk发现百浪多息对链球菌感染 的小鼠 有保护作用,后者成第一个抗细菌感染的 药物应用于临床。 磺胺类药物的发现 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 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控制。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1928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
按照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的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大爆发192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全国抗菌药物临场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阴性结果,阳性结
果,治疗反应,调整方案),无法取标本培养------经验治疗(治疗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
2、品种选择: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地选择针对性强、翟璞、安全、
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3、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下列情
况下可先予以注射治疗: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病情影响口服吸收,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律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全国抗菌药物临场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细菌性感染,取标本培养(阴性结果,阳性结
果,治疗反应,调整方案),无法取标本培养------经验治疗(治疗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
2、品种选择:有病原学检查结果:尽可能地选择针对性强、翟璞、安全、
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者:根据可能的病原菌及当地耐药状况选用抗菌药物。
3、给药途径,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在下列情
况下可先予以注射治疗: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病情影响口服吸收,抗菌谱合适但无口服剂型,需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紧急治疗,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差。
一、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律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