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等式的性质2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等式的性质2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项目
等式的性质(天平游戏)
使用范围: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56页 作者姓名:林笑男
作者单位:温州市建设小学 撰稿时间:2011.7
?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答:什么是方程?
2.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二、探索规律
1. 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出示天平,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问:这说明什么?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
第二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 (1) 学生独立思考。 (2) 同桌交流。 (3) 个别汇报。
(4) 教师引导:往两边各放一个物体,天平保持平衡。这个过程可以表示
为a+b=2b+b。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07990201 侯志静 综合理科072班
一、 课标分析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到: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即“在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应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笔者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大胆探索归纳式学习方法、勇于实践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下第九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中的重点部分,是不等式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不等式,故此节课应该是在加深对不等式的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不等式的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与解集以及解不等式的概念。
(2)不等式的性质是后继深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解决与不等式有关问题的基础和依据。教材中列举了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定理,这三条性质不等式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性质,不仅要掌握它们的内容、理解掌握它们成立的条件、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还要对这些性质进行拓展探究。
(3)不等式的性质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学习不等式,要经常用到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迭代的思想,还要综合运
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课后反思
初中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假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的问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开始通过智力比拼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不等式的性质1.然后通过比较简单的不等式的变化,探究出不等式的性质2和3.在这一环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点少。
接下来的问题设计是为了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研究不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中类比思想的应用,并训练学生从类比到猜想到验证的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任务,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在这个环节上,我讲得有点多,在体现学生主体上把握得不是选好,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时间控制得不紧凑,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给他们时间先记一下不等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不等式和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先看两个例子.
①教材第52页上两个天平秤物都不平衡的插图;
②某天的气温最低是-5℃,最高是10℃.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①说明天平两边所放物体重量不相等;②说明气温不相等.
2.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同类量之间具有一种不相等的关系.这种不相等的关系是大量存在的,是普遍的,本章将从了解表示不相等关系的不等式的意义开始,研究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二、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等式?等式的性质是什么?
(注意强调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都除以(除数不为零)同一个数,所得到的仍是等式)
2.当x取何值时,等式x+2=6成立?当x取何值时,等式x+2=6不成立?
3.用“<”或“>”号填空:
(1)-7______ -5; (2)(-3)4 ______ 34;
(3)(-4)2______ (-3)2; (4)|-0.5| ______ |-1000|;
(5)3+4 ______1+4; (6)5+3______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篇一:《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
沧州市第九中学罗福长
不等式的性质是不等式变形的依据,也是探索解不等式方法的基础,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本节课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是培养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良好素材 。学生经历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学生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打下了基础;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降低了学生学习不等式性质的难度,也为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提供条件,初步培养类比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不等式性质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经历类比、猜想、观察、归纳、比较的探究过和启发式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增强了不等式的对比的视觉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直观的发现规律,辅助对教学重点的突出。本节课的开始并没有直接提问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不等式的解集,而是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及其解集;在不等式性质教学过程中也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出性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在“试一试”这一环节也没有先直接给出完整的解法而是让一个学生板书后发现问题才纠正补充完整
等式的基本性质
篇一:七年级数学等式的基本性质
3.4等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
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0克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
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
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页至59页例1、例2、例3的内容。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一课是在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深入理解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的性质是通过观察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其发现规律。结合规律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重难点设想: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观察汇报发现的规律,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0.3是( )个十分之一; 0.30是( )个百分之一; 0.123是( )个千分之一。 1米=( )分米 1分米=(
《矩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矩形的性质教案
教 师 课 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步骤 (体现预习、导入、教学问题设计、内容安排、小结、作业布置等) 一、知识回顾: 平行四边形有哪此性质?(动态课件演示) 一、 启发学生从边、角、对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角线、对称对角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性四个方面对称性:中心对称图形 回答。学生一边回答教二、新知引入: 师一边通过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课件) 课件演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其中的矩形来研究。(学生可能说到长方形、正方形等) 二、 “数学来源三、新知探究: 生活”思想 1、矩形的定义. 三、1、定义让学教具和课件演示活动平行四边形的的变化过程,当变化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生发现,用自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己的理解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启发学生定义矩形:这思考:为什么不说有两个、三个、四个角是直角呢? 个图形还是平行四边形吗?还有哪一点很特别呢?) 学 科 矩形的性质 数学 年级、班 时 间 八年级 年 月 日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新授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8页至59页例1、例2、例3的内容。 【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一课是在认识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之后,深入理解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的性质是通过观察0.1米、0.10米、0.100米的长度,让其发现规律。结合规律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突破重难点设想: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0.1米、0.10米、0.100米的纸条,观察汇报发现的规律,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卡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创境激疑 (一)复习铺垫 1、填空 0.3是( )个十分之一; 0.30是( )个百分之一; 0.123是( )个千分之一。 1米=( )分米 1分米=(
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思路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学案以及教学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思路
刘占国
在氧气的性质这节课的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注意细节以突出考点。加强同种可燃物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描述;因为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这节课重点就是培养他们掌握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方法的启蒙课,因此我在课堂中认真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描述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最后归纳出结论。单独凭借一节课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方法,但起码可以做到初步入门。为以后娴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比较、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出结论奠定基础。
在复习导入时我采用了抢答比赛的形式引入新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思考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重点让他们注意试验细节,比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者沙子,在观看完试验后,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养成能够独立思索的习惯。
最后,通过几个实验进行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进而说明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物质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