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例子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例子”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例子”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例子”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中国治理之道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中国治理之道

陶元浩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师

课程前言

各位学员好,那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主题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中国治理之道》。首先我们来看,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点是法治与德治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是治理之道:为什么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第三点善治之道:法治与德治如何相结合,也就是说如何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来实现善治。

一、法治与德治的涵义及关系

(一)法治与依法治国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法治与德治的涵义及其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小点,法治与依法治国。

1、法治的含义

那么什么叫法治?顾名思义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进行治理,当然从广义上来看,也包括由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令,也可以纳为法治的广义的涵义里面。

2、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那么我们再看法治思想的历史渊源。在西方具有深厚的法治主义传统。从柏拉图的法律篇,到亚里士多德,再到阿奎那,再到日耳曼的这种契约精神,那么西方的这种法治传统,历史漫长。那么在中

试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最终成果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目 录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 1

(一)法治与德治的内涵 .......................................... 1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互关系 .............................. 1 1.两者的区别 .................................................... 1 2.两者的联系 .................................................... 2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要性 ............................... 3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深刻总结的需要 3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 4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具体体现 .... 4 三、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学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心得体会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心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内在联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着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xx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用道德的引导来

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调节社会关系,这就是德治。法

学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心得体会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心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基本原则,深刻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内在联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着力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xx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法律和道德的辩证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用法律的准绳去衡量、规范、引导社会生活,这就是法治。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觉悟,用道德的引导来

规范人们的行为和调节社会关系,这就是德治。法

人治 德治 法治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人治、德治与法治

人治、德治与法治不仅仅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

政治主张,而且也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统治方法,对其加以分析和认识,对于我们今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具有借鉴作用。

先说人治。人治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这种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就是统治者或执政者个人的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政治的好坏。因此特别强调统治者或执政者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示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就是特别注重统治者个人的道德品质对政治的作用。孟子也强调:“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均正莫不正,一正君则国定矣”。从儒家的观点看来,实质上就是以修身为基础,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人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儒家的“人性本善”的基础之上的。但理论上是一套,而从我国两千年的政治统治来看,实际操作远未达到儒家所设想的人治目标,因为它建立在统治阶级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之上,反过来,如果君不仁、不义、不正,则政治就不仁、不义、不正。这种政治的特点就是人良则政良,人暴则政暴。因而,“清官”就成为老百姓的期望。

其次说德治。也是儒家的政治主张,其核心就是以礼乐

教化来提高被统治者的道德素质,将遵守社会等级秩序及其行为规范变为一种

产学研相结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教育成果奖列表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综合研究报告

作者:

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计划重点项目成果鉴定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综合研究报告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二00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目 录

综述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第一部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选择---------------------3

第一章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3

1.产学研合作教育基本概念------------------------------------------3

2.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基础-----------------------------------------4

3.产学合作教育的社会背景-----------------------------------------10 第二章新时期产学合作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其支持系统-----------------------1

产学研相结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教育成果奖列表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综合研究报告

作者:

江苏省普通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改革计划重点项目成果鉴定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综合研究报告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二00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目 录

综述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 第一部份产学合作人才培养体系的的理论基础及其模式选择---------------------3

第一章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基础-----------------------------------------3

1.产学研合作教育基本概念------------------------------------------3

2.产学研合作教育理论基础-----------------------------------------4

3.产学合作教育的社会背景-----------------------------------------10 第二章新时期产学合作教育的特点分析及其支持系统-----------------------1

注重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注重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局领导带头学,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督促党员干部自学,进一步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 注重学习与交流相结合。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发挥表率作用,认真履行,严格执行领导的工作安排,服务与执行是一个干部所必须做到的,近期的集中学习和专题讲座、系统读书、电视报刊的宣传、交换、讨论,使我对党的群众线路实践活动的熟悉,不论是在高度上,还是从广泛性、深远意义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方针抓好自身作风转变。

一、以发展为己任,集思广益,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展是硬道理,团结是战斗力。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认真分析本部门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从实际出发,围绕发展,选定调研课题,明确调研目标,创新发展思路,促进成果转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分析当前制约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大胆提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新举措。对于重点、难点问题,集体讨论研究,班子成员做到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形成合力。集思广益,集体决策。

二、以实绩为标准,狠抓落实,提升执行能力。衡量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创造力,关键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摘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同属于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规范和调节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法制和德治相结合。

【关键词】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辩证关系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法治和人治有着实质性的区别,人治会因为统治者看问题的态度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亚理士多德在谈人治与法治时就明确的指出:“让一个人来统治,这就在政治中混入了兽性的因素。”;“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订得良好的法律”。

以德治国指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以德治国与中外历史曾经存在上的“德治”有着本质上的的区别,因此需要明确以德治国和传统“德治”之间的的界限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标签:文库时间:2025-02-15
【bwwdw.com - 博文网】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说 课 教 案)

扶沟第二高级中学 施淑霞

一、学情分析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知识和心理的因素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偏激。因此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辨证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本框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框题主要讲述内外因相互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观点的重要意义。首先着重从个人成长的角度说明,应当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主要讲了两点:一是说明对周围环境作“一分为二”的分析的必要;二是说明当个人相对于他人来说处处在外因的位置上时,应采取什么态度。这一扩展客观辩证,富于教育和启发意义。 ③对“机遇”、“顺境逆境”作具体分析。其次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紧扣原理,分析了深化改革,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指出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是上一框题的方法论意义,也是内外因关系原理的理论落脚点。

所以,本框是对学生进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