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篇论文比较老了,介绍中国90年代的生产力布局,但对于读者关于生产力布局和结构有基础理论性作用
《索与争鸣》探
!
!东方观察!
中国生产刀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北京师大
陈文晖
李保平
博士
#
年以来
,
随着西方经济学与区域科学理,
值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基本上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论被大量地介绍到我国
我国生产力布局学界与区,
而东部则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 + (+
。
如中西部国!
域经济学界很快适应了经济体制的变革
并结合先,
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由
年的 )。
( )下#。年
进的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相关理论
在我
降到+ !
年的
!
)
。
而东部则由+,!
的
国生产力布局与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中取得了大量
肠上升到
年的
的成果
,
集中表现在对区际差异的考查
、
区际协调。
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
简单地断言沿海与内
发展及地区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三个万面
东部与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显著扩大还缺!
乏足够的事实依据
因为以人均国民收入与全国人
关于中闯经济格局的变裕考查区际差异或生产力差异,、
均国民收入之比来计算的不平等系数一直保持线性增长,
各区的区域国民收入和工业总产出占全国的。
经济格局,
,
历来要看收入差异
份额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没有多少变化以来,
自
#
年
而最近
人们认为区际差异并不取,
中国最引人注目
区域经济
浅析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进程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都市圈(也称三大经济圈)先后崛起,并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区域经济增长的风向标,成为了中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经济空间。
一、三大都市圈规模 1、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冲积成的大三角洲与东江冲积成的小三角洲的总称。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九十年代后期,在“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珠江三角洲从气候上看属于热带地区,气候热带性表现在四季不明、三冬无雪、树木长青、田野常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园区 产业选择 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园区 产业选择 产业布局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经济园区产业选择与布局研究
【中文摘要】经济园区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在我国,现阶段受制于行政区际阻隔,区域经济园区同质化程度高、互补关系弱,且缺乏科学定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深入研究经济园区的产业选择与布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区域经济园区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产业布局是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对产业进行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经济园区的产业选择与布局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紧密关联。注意到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差异大的现实,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园区产业选择应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产业关联原则和环境保护原则。在经济园区产业选择方法上,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和适用范围,归纳提出了功效系数法、区位商分析法、Weaver-Thomas模型分析法、基于钻石理论的模型选择法等四种主导产业选择法,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经济园区产业布局作为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定位,克服空间地理约束,使之成为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经济园区组团。考虑
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管理学论文
地域差异问题
经济管理学院 农林经济管理(渔业管理)
2010 李卉 1006130109
摘要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其中市场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最终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
2
一. 什么是区域经济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一些区域比另一些区域有更快的增长速度、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更强的经济实力,致使空间上呈现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并存的格局。
二.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
第一,是资源禀赋的差异,资源禀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第二,是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第三,是历史和文化。事实上,区域差异理论多是从这些方面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总
虞城县区域经济分析
虞城县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专业:
学号:
姓名:
一、虞城概况
虞城县位于豫鲁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总人口110万,辖26个乡镇、657个行政村。河南省商丘市管辖,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的中原腹地,建县已有1400余年。这里自古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奴仆出身的宰相、最早发明汤药的伊尹,号称字圣的造字鼻祖仓颉,最早发明秫酒的造酒鼻祖杜康,巾帼英雄花木兰等,都赫然写在虞城的史册上。虞城现有人口110万,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虞城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无霜期216天,是一片充满希望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土地。
二、虞城县经济建设
2009年,虞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3亿元,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2.6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18.9%。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8亿元,增长19.1%。出口总额2873万美元,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0元,增长11%;农民人均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
古代开发江南与西部大开发的异同(1)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是自发
的,战乱导致大量的流民南下。(2)现在是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
开发建设。(3)对开发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经济中心
南移的历史启示(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
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不休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充分合
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就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3)
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南方政权的许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政
权,在当时不得不采取措施重视经济建设,只有这样,经济才有可能得到发展。
A ⒈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
安定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④政治中心南移引起连锁反应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B⒉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
点是()
A.沿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 .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
延伸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⒊四大经济区中,在汉唐时期居于全国经
济重心的地位是()?山东地区?山西
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地区A.?? B.?? C.??
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二章 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在国外已经历了比较长的时期。本讲主要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出发,着重介绍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运行机制,阐述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的产出的增长。经济发展则是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状况、生活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在内的变化。可见,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 ,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广,则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既包含经济因素又包含非经济因素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如果由于制度上的原因,产出增长的结果是长期两极分化,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产出有快速
区域经济差异之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仅占30%。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先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各地呈现均衡发展的势头。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时期,我国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和内地的一些省份。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适当的分布工业生产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种工业布局基本上都投向内地省份。“二五”时期,我国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0%,沿海为38.4%,内地和沿海的比例为1:0.69。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投向内地的重点项目占了五分之四,投向沿海地区的重点项目仅占五分之一。在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仅占22%。而且这些项目中多数是重工业项目,包括能源、原材料、机械等。同时,我国也优先在内地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
区域经济差异之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极低且地区分布不均衡,全国的轻重工业约有70%在东部沿海地区,内地仅占30%。面对当时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国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先后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三线建设,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使我国各地呈现均衡发展的势头。
(一)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一五”时期,我国将经济建设的重点放在了东北和内地的一些省份。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指出,为了改变原来地区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必须在全国各地区适当的分布工业生产力,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和种工业布局基本上都投向内地省份。“二五”时期,我国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为56.0%,沿海为38.4%,内地和沿海的比例为1:0.69。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投向内地的重点项目占了五分之四,投向沿海地区的重点项目仅占五分之一。在限额以上的694个工业建设项目中,有472个分布在内地,占总额的68%,有222个分布在沿海地区,仅占22%。而且这些项目中多数是重工业项目,包括能源、原材料、机械等。同时,我国也优先在内地和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煤炭、电力、
09级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前沿问题》教学大纲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9级北京(通州)班、天津(商工委)班
区域经济学专业
《区域经济发展前沿问题》教学大纲
第一讲 区域和空间经济学基本理论
一、空间经济学的发展
(一)空间经济学强调地理学、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的内在联系 (二)空间经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从经济地理学到新经济地理学
(三)空间经济学是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有机结合 二、新贸易理论简介
(一)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二)新贸易理论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发展过程 (三)新贸易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 三、新经济地理学展望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目标 (二)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思想
(三)新经济地理学与古典学派经济学的比较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未来 四、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模型
(一)区域模型
(二)国际贸易模型 (三)城市体系模型
第二讲 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
一、中国的区域划分
(一)中国宏观区域的比较差异巨大为世界罕见 (二)中国区域划分的标准 (三)中国的区域划分 二、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三)要高度重视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 三、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