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结课论文
“保护生物学结课论文”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保护生物学结课论文”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保护生物学结课论文”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保护生物学1
诸论
一、保护生物学概念 1、保护生物学的定义
保护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其保护的科学。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保护生物学具有人文科学的成分。 保护生物学的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2、保护生物学包含的基本过程 评估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生物多样性;
提出防止物种灭绝的具体措施; 拯救濒危物种;
提出持续、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科学方案。 3、保护生物学理论基础 4、保护生物学研究目标 提供各种科学的保护原理; 识别需要保护的问题; 建立正确的保护程序;
加强科学与管理的联系,使科学家对保护问题敏感,是管理人员对生物学问题感兴趣。 二、保护生物学的特征 是一个目标导向的科学 是一个价值取向的科学 是一个具有伦理内涵的科学 是一个危机驱动的学科 是一个折中与仲裁的学科
三、保护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 1、保护生物学产生的原因 社会发展的需要; 保护生物资源的需要;
相关学科的完善和发展为保护生物学奠定科学基础。 2、保护生物学产生的历史
1937年,提出保护生物学的名词。
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发表。
1978年,第一届自然保护生物学讨论会,出版《自然保护生物学——进化与生态学观点》。标志着该
保护生物学 - 图文
保护生物学
第1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交叉的一门综合学科。 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也是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1.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思想的形成:
中国:萌芽于春秋战国,源于贤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保护的意识和文明程度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有禁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并能科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国外:诺亚方舟的故事是人类的早期觉醒;自然保护运动起源于19世纪。 2、保护生物学的产生:197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1987年《保护生物学》杂志创刊。
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灭绝:预测灭绝的趋势、阐明灭绝的原因、预防措施 进化的潜能:种群生存力分析、政策保护
种群和生态系统:简化生态系统的观点是生态系统在不同层次的特征都是组成它的较低层次系统的综合;完整生态系统论的观点是生态系统不包含每一个单位的特征。要确立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学 - 图文
保护生物学
第1章 保护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保护生物学的概念和学科特点 保护生物学:应用科学解决由于人类干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系统问题的新途径,其目的是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理和工具。
保护生物学是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交叉的一门综合学科。 学科特点:它是一门处理危机的决策科学,一门处理统计现象的科学,一门价值取向的科学,也是具有整体性和长远性的科学。
1.2 保护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保护生物学思想的形成:
中国:萌芽于春秋战国,源于贤哲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保护的意识和文明程度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有禁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并能科学利用野生动物资源。
国外:诺亚方舟的故事是人类的早期觉醒;自然保护运动起源于19世纪。 2、保护生物学的产生:1978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1987年《保护生物学》杂志创刊。
1.3 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灭绝:预测灭绝的趋势、阐明灭绝的原因、预防措施 进化的潜能:种群生存力分析、政策保护
种群和生态系统:简化生态系统的观点是生态系统在不同层次的特征都是组成它的较低层次系统的综合;完整生态系统论的观点是生态系统不包含每一个单位的特征。要确立生态系统
环境生物学论文
二恶英对人体的危害及其生物检测和代谢
王平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级环境科学2班,湖南 410000)
摘要:二恶英是一种毒性极强的污染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危害很大,因此研究二恶英对生物的影响也尤为重要。通过二恶英的生物检测和生物代谢转化等过程,研究二恶英在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的危害,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人和其他生物以及防护环境污染。
关键词:二恶英;人体危害;生物检测;生物代谢;环境污染
Dioxins Biological Bazards and 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Metabolic
Abstract: Dioxins are a kind of highly toxic pollutants, widely exists in the nature, great harm to humans and other creatures, so the dioxin is also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on biological. Through 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biological metabolism of
生物学导论论文
人体与肠道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13103408李辉
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塘沽,300451
摘要: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方法通常建立在体外(共)培养技术之上, 但现在已经证实, 绝大多数肠道微生物在目前培养技术下是体外不可培养的, 因此这种体外(共)培养技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该领域里迅速地渗透和广泛地运用, 日益突破传统技术和方法的局限, 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揭示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分子机制: 人肠道向肠道微生物提供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 其中包括天然的厌氧条件, 丰富的营养物质, 以及适宜的温度和pH等;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物质加工、能量平衡、免疫功能、胃肠道发育和成熟及其他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 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可能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关键词:人体,肠道微生物,互惠共生。
Reciprocal symbiosis between human body and the gut microbes
13103408 Hui Li
Tianjin univercity of sicence & technolo
《保护生物学》思考题
116
《保护生物学》学习思考题
一. 名词解释:
1. 2. 3. 4. 5. 6. 7. 8. 9.
保护生物学、生物多样性:
灭绝、野外灭绝、生态灭绝、地方灭绝、 自然灭绝、突发灭绝、人类灭绝 岛屿生物地理学模型
生境破碎、生境退化、沙漠化 最大可持续收获量 最小生存种群(MVP)、物种最小动态区(MDA) 再引种计划、增强项目、引种计划 50/500理论法则、灭绝漩涡 10. 物种自然史、物种生态学 11.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12. 编目、保护编目
13. 动物细胞银行、种子银行 14. “SLOSS”(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 15. 生境走廊
16. 景观生态学、景观 17. 生态系统管理 18. 恢复生态学
19. 缺口分析、生物多样性中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莽原区 20. “人与生物圈计划” 21. 可持续发展
22. IUCN、WCMC、WWF、CITES、ATCC、CERN、BRIM、IWRB、WRI、UNEP
二. 简答题:
1. 当今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分布特点? 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什么? 3. 保护生物学的发展由来?
4. 保护生物学的内容、特征、目标
食品生物技术结课论文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及其展望
摘 要:食品生物技术通过提供食物产量、提供新型营养和保健成分等功能作用增进人类的健康和生活水平;同时生物技术食品中的新基因和新营养成分也对公共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安全性产生了潜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包括环境安全性评价和食用安全性评价。转基因食品最终要走向普通百姓的餐桌,因此,在此之前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食用安全性评价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风险 食用安全性评价 实质等同性 前景 Abstract:Food biotechnology by providing food production and provide new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function components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and life level;At the same time,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food new genes and new nutrition also to public
保护生物学讲义第11章
第十一章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自从开展生物保护工作以来,人们都知道对栖息地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对物种来说,野生状态下的保护才能真正维持其种群的生存力、繁殖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人们长期致力于就地保护的原因。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长,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野生生物需要人类的协助才能生存。尽管我们在就地保护上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许多物种仍然丧失了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条件和能力,对这些物种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在动物方面,目前有近3000种鸟类和哺乳类只有在迁地保护下才能生存;植物方面,世界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顾问委员会(CGIAR)等迁地保护了约500种植物物种(主要是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植物园保护秘书处(BGCS)协调全球的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共保存了2万余个物种,约占全球植物种数的8%。
迁地保护被视为保护物种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点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怀疑,并与就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例如,1987年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项3750万美元的生物多
保护生物学复习提纲2017
保护生物学课程复习提纲(2017)
重要名词:
(1)保护生物学
Conservation Biology: Definitions 什么是保护生物学?
“The applied science of maintaining the earth’s biologicaldiversity” M. Hunter, 1996 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应用科学
“The new,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has developed todeal with the crisis confronting biologicaldiversity….Conservation biology should be considered acrisis discipline.\
新的、多学科、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危机 (2)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or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sum of anarea’s organisms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物种
自由交配,后代可育(生物学)
一组生物的个体,其形态、生理和生化特征与其他个体显著不同,能够相互区分(形态学) (4
保护生物学讲义第11章
第十一章 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是物种保护的两种形式。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实施保护;迁地保护指将濒危动植物迁移到人工环境中或易地实施保护。自从开展生物保护工作以来,人们都知道对栖息地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途径。对物种来说,野生状态下的保护才能真正维持其种群的生存力、繁殖力和竞争力,这也是人们长期致力于就地保护的原因。事实上,随着人口的增长,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越来越多的野生生物需要人类的协助才能生存。尽管我们在就地保护上付出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许多物种仍然丧失了在野生环境中生存的条件和能力,对这些物种只能进行迁地保护。在动物方面,目前有近3000种鸟类和哺乳类只有在迁地保护下才能生存;植物方面,世界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顾问委员会(CGIAR)等迁地保护了约500种植物物种(主要是作物的野生亲缘种),植物园保护秘书处(BGCS)协调全球的植物迁地保护工作,共保存了2万余个物种,约占全球植物种数的8%。
迁地保护被视为保护物种的一个重要措施,这一点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受到怀疑,并与就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竞争。例如,1987年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项3750万美元的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