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

“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之一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之一: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的心理技术。

角色扮演使人们能够亲身体验他人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各自不同情景下的内心情感。心理学家证实,只有一个人内心世界之中具有了与他人相同(或类似)的体验时,他才知道在与别人发生相互联系时该怎样行动和采取怎样的态度。因此,角色扮演在发展人们的社会理解力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有着尤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心理学家在研究中还发现,较长时间的角色扮演经验还可以改变人们的心理结构。由于扮演中真实、直接的情感体验的支持,所扮演的角色的某些特征最终能被“固定”在人们的心理结构当中,从而使人们的个性发生实质变化。

斯陶布(1971)曾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了儿童扮演角色的活动对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他先把幼儿一一配对,然后让其中一个承担需要别人来帮助他的角色,如他想搬一张凳子,可凳子太重,搬不动;或他恰好站在自行车迎面驶来的马路上。另一个儿童扮演帮助别人的角色,他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别人,并且要表现出来。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

熟读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展

作者:张明红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15-04-28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Eisenberg)于1972年提出,用来指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可以让他人乃至社会获得益处的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又称积极的社会行为,属于社会性行为这个大范畴,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视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亲社会行为的界定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让等行为。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不但要考量该社会行为是否对他人有利,而且要辨析其背后的动机;另一种则认为,只要该社会行为对于他人有积极影响,就可以将其认定为亲社会行为,而不必考虑其背后的动机。随着对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认同后一种观点,即从结果而非动机来界定亲社会行为。其理由主要有

亲社会行为教案刘佳 2(2)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课型:新课 授课班级:16高专2班 授课人:刘佳 课时:1学时 授课地点:西辅楼102 教学目标:1.掌握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2.能够分析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教育策略。 3.养成对儿童亲社会行为观察和培养的意识,树立积极的教育观念。 教学重点: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教学难点:亲社会行为具体培养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复习导入,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不同同伴关系类型的行为表现,来引入两种社会行为的概念。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生与发展 (一)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教师讲授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儿童最初的亲社会行为表现在对他人情绪具有一定敏感性及原始的外显行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倾向最早发生在:5个月,表现为社会性微笑。1岁左右出现积极的抚慰动作以及最初的分享行为倾向。1岁以后表现出同情、分享、助人等行为。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根据图片和视频案例,讲解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再次为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安慰行为较少发生;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绿色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绿色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亲环境行为的研究十八大以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呼

唤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个人多方治理的生态环保大格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绿色社会工作在环保事业中逐渐开始发挥应有的力量。2018年世界社工日的主题为“促进社区和环境可持续”。作为促进社会、人权和环境权利的社会正义和转型的倡导者,绿色社会工作者活跃在许多环保实务领域,例如:对社区环境进行重建和改造、在基层进行环保宣教,倡导环境保护等。不断扩大的绿色社会工作实务需要更多理论上的支持。“人在环境中”是社会工作最具公理性的概念,绿色社会工作关注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群体互动,影响环保行为的群体间互动因素由此进入了学者们研究的视野。亲环境行为是个人或群体自发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行为,作为“人与环境不断互动”的行为方式,“自发”的产生需要哪些心理动机值得进一步探讨。怀旧情感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于群体互动中的情感,已经被证明能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生命意义感、绿色消费行为等。它是否能够通过人际互动引发更多的亲环境行为勾起了笔者的兴趣。因此,本研究将视角放在影响环保行为的心理机制上,研究群体为大学生,运用

问卷法、实验法探究发生于当代人生活中的怀旧情感是否会对人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西安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蚌埠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职 称: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的研究内容很多,也更为全面,主要集中在动画片和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但是对于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美国学者施拉姆的研究表明,一般2岁的幼儿开始看电视,3岁幼儿完全可以成为固定的电视观众,能够对所喜爱的电视节目和人物进行认知。针对幼儿社会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末期,主要集中在幼儿情绪方面的研究。著名学者Hactshpornc针对11000名学龄儿童分别进行10次以上的观察,包括儿童5种情境中的33种亲社会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由教师对每个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综述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综述

内容摘要:笔者就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问题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儿童社会性的定义和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以方便以后的研究。 关键词:儿童;社会性;定义;影响因素

一、关于儿童社会性的定义问题

1、 孙瑜在其《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指出,儿童社会性是 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1]

2、 华党生认为, 所谓社会性发展也叫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 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2] 3、 陈会昌则比较全面的诠释了社会性的定义,他认为:

广义的社会性指人在社会上生存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特性的总和,包括人的社会心理特性、政治特性、道德特性、经济特性、审美特性、哲学特性等等,它是和人作为生物个体的生物性相对而言的。

狭义的社会性指由于个体参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

儿童问题行为个案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近年来,儿童的问题行为已经引起了教师.家长.医生乃至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活生生的事例展示在人门的眼前,这些幼年的行为问题,轻者影响今后的学业.就业和生活,严重的成为反社会行为,所以人们对儿童的问题行为增强了忧患意识,力图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矫正,把问题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向恶性程度发展,真正做到防患于未来,从而提高儿童的素质,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的问题行为林林种种,只要引导得法是可以矫正的。 案例

姓名:秀秀 年龄:4岁

秀秀是独生子女,该幼儿聪明好学,但性情温顺.孤僻,胆小。其父母对她宠爱有加。由于父母工作很忙,秀秀全由外婆照料,外婆更视她掌上明珠,处处关心,事事包办。

平时在家时,秀秀喜欢看看书,玩玩玩具,听听外婆讲故事,极少出门。偶尔家里来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秀秀一概不理不睬,也不同桌吃饭,而是独自到内屋去看故事书。

在幼儿园里,她经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游戏时总是自己单独玩,从不与同伴一起玩,任凭老师怎样引导都无计于事,老师和小朋友邀请她时,她总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早上入园时也从不说“老师早”。但是秀秀很爱听老师和小朋友讲故事,在上课集体回答问题时表现较积极,思维很活跃,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不说话了。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第一部分: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一、 学前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一) 对情绪的识别

幼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识别他人的内心世界。

3岁左右的大多数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命名“快乐”的表情 3-4岁的幼儿开始学会识别“伤心”和“生气” 4-5岁的幼儿逐渐学会使用“害怕”这个情绪标签

研究表明,西方幼儿识别“伤心”早于“生气”,相反,中国幼儿识别“生气”早于“伤心”。研究者认为,这和中国父母的情绪表达习惯是相吻合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母更重视自身的权威性,愤怒更容易维护个人权威,而伤心则被认为是内心脆弱的表现,因此父母更倾向于表现愤怒而非伤心,这样,中国幼儿接触愤怒的生活情境相对较多,对于~愤怒”的识别也相对较好。

(二) 对情绪的理解

情绪理解是指幼儿看不到表情也能够理解在一个具体情境下他人的情绪感受。例如,问一名幼儿:“妈妈给小明买了一盒巧克力,小明会有什么感受?大多数幼儿能够理解小明的情绪。这种情绪理解能力在幼儿阶段发展迅速。5一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体验给出合理的解释,而且与表情识别不同,幼儿对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与生活中消极情绪更容易引起成人和幼儿的讨论有关。

二、 情绪表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7T10:40:47.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7期作者:贾海艳

[导读] 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异常行为;心理治疗;矫正;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06-01

引言

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行为异常是较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5-01-27
【bwwdw.com - 博文网】

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7T10:40:47.58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7期作者:贾海艳

[导读] 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吉林四平 136000)

【摘要】目的:针对儿童异常行为的心理治疗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共收治行为异常儿童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引导联合行为矫正疗法的治疗方案,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引导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引导与行为纠正对于行为异常患儿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异常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异常行为;心理治疗;矫正;心理引导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7-0306-01

引言

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儿童行为异常是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