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笔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笔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笔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笔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 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掌握中心论点的提炼与判定的方法 新课讲解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词语积累: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得到知识。

诚意: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旧时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整齐家政。

抽象:不能通过具体经验到的,笼统的;空洞的。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 介绍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说课稿

一、说教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在单元目标中要求学生试同课文作者进行对话探究这个问题以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阅读这些文章要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观点进行判断。

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的中国教育状况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联系现实和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论点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不管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主要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说理透彻语言准确。所以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一课中首先应在学生读课文时找出阐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其次再让学生找出为了阐明观点作者所摆出的几个事实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辨析观点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作者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一是研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二是应付世界环境也不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九年级 班 姓名 设计:兼馨 执教: 【学习目标】

1. 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 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重点 难点】

重点:1.找到并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难点: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方法】

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文章。 2.在自读中质疑提问。

3.查询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相关资料,做适当摘录。

(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强调让学生养成动笔墨读书的习惯;着重培养学生怀疑精神与探究意识;强调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中扩大知识视野。)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 一、预习园地 ◎导读

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你还喜欢动手实验吗?你喜欢通过实验来印证知识甚至获得知识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恭喜你,你已具备当科学家的潜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大科学家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解释得很清楚。我们不妨来认真阅读他的这篇文章。 ◎作者

丁肇中(1936—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教案 - 图文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科目:语文 提供者:王守亮 一、教材分析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自丁肇中的一份报告,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自己对中西方教育的深刻认识,从传统教育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析实验精神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提出我们应该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敢于怀疑求真,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本文思路灵活有序,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平实严谨,灵活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娓娓道来亲切有味,现身说法少说教气,给人很多启发。[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格物致知、彷徨、袖手旁观、修身、齐家、诚意、正心”等词语。 2.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 过程与方法:1.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课文,抓住过渡段、关键句、关键词等,理解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实地考察、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和作者倡导的格物致知精神吻合。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4《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同步练习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本文针对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传统中国教育的状况和自身的学习经验,从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我们应该具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号召中国学生培养实验的精神,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2.重点突破

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提示:第一,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3.难点攻克

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提示: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

4.学法点津

分析论据的作用

论据都或前或后地围绕、支撑着论点,对论点进行陈述、阐释,和论点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

【典型例题】请说说文章第四段列举王阳明的例子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以王阳明为例,采用道理论据阐明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没有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技法点睛】论据的作用分别是:A.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增

九年级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中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彷徨 .....二、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三、文化常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华裔________家,________奖获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中________的________篇。《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

四、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可以不回答)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2遍。 2.思考: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有什么现实意义?

五、搜集整理

你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举例:雪融化后是水、钟表的工作原理?? 【资料链接】

1.丁肇中(zhào) (1936年1月27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

格物致知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2007-4-8 06:26 习斋

太平广记之雷雨山石草木卷(第393-417卷)之三 [宋]李昉等编著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草 柰祗草 三赖草 席箕草 护门草 仙人绦 合离草 老鸦笊篱草 鬼皂荚 青草槐

铜匙草 水耐冬 三白草 无心草 盆甑草 女草 媚草 醉草 舞草 相思草 无情草 忘忧草 睡草 千步香草 麝草 治盅草 蛇衔草 鹿活草 解毒草 毒草 蕉毒草 牧麻草 龙刍 红草 宫人草 焦茅 销明草 黄渠草 闻遐草 始皇蒲 梦草 汉武牧马草 水网藻 地日草书带草 金橙草 望舒草 神草

柰祗草

柰祗,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叶中心抽条甚长。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子。其草冬生夏死,与荠麦相类。取其花,压以为油,涂身,除风气。拂林国王及国内贵人用之。

(出《酉阳杂俎》)

【译文】

柰祗,出在拂林国。苗高三四尺。根挺大,形如鸭蛋。叶像蒜叶,叶中心抽出一根长长的条。茎端开花,花六个瓣,红白色,花心是橙红色的。只开花不结籽。这种草冬天生长夏天枯萎,和荠麦类似。把它的花

压成油,用油涂身,可以驱除风寒湿气。拂林国王以及国中的贵族们用它。

三赖草

曹州

2018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文档资料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请看 一个实验(实验器材:一个生鸡蛋,一杯400ml清水和一杯400ml饱和盐水):生鸡蛋放进清水中,鸡蛋怎么样了? 生(合):鸡蛋下沉。

师:生鸡蛋放进盐水中,大家观察鸡蛋又怎么样了? 生(合):上浮。

师:为什么同一个鸡蛋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会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呢?(学生沉思一会儿)这是因为:清水的浮力小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下沉;盐水的密度增大(比清水大),使得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上浮。因此,要获取新知识、新理论,必须通过实验得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就是主要论述实验精神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板书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师:首先,大家一起来了解作者——丁肇中(出示幻灯片,学生边看教师边介绍)。

师:课前大 家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丁肇( )中 彷徨( ) 生1:丁肇( zhào )中 生2:彷徨( páng huáng )

师:解释下列词语:“彷徨”、“齐家”、“袖手旁观”、

第 1 页

“不知所措”。

生3: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何处去。 生4 :齐家:即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

九年级语文上册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自我小测新人教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埋没(méi) 诺言(nuò) 朱熹(xī) ...B.彷徨(fáng) 瞭望(liào) 不知所措(cuò) ...C.清谈(qīng) 测量(liáng) 丁肇中(zhào) ...D.激变(jī) 论语(lùn) 授予(yǔ)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模式 孜孜不倦 一番风顺 B.修身 根深蒂固 不言而喻 C.汲取 袖手旁观 犹豫不决 D.诚意 格物致知 实验精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人关键性的发明。 ..B.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歧视实验。 ..C.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D.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4.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______传统教育的目的并______寻求新知识,______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研究学术

格物致知论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09
【bwwdw.com - 博文网】

格物致知论

格物致知论二程从古代《礼记》中抽取《大学》一篇,将《大学》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个条目,再取其格物与致知,加以强调发挥,遂成为在两宋理学中极具影响的二程认识论。

程颢与程颐论格物致知,各有明显特色。这里分别论述。 二程共同的前提是:'致知在格物。' 格,至也,穷理而至于物,则物理尽。 ③这是说,格物是穷尽明达物中天理,致知则是达到对天理的认识,致知以格物为前提条件。 程颢讲格物致知,侧重以心内求。他说: 致知在格物,物来则知起,物各付物,不役其知,则意诚不动,意诚自定则心正,始学之事也。 ④这是他对格物的内向化界定,穷尽物中的天理,只在以心照万物,以情顺万物,以一颗安宁的 自定 之心,随物去来,随物而喜怒,便会获得道德修身的知识。因此,他主张'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三事一时并了 , 圣人仁之至也,独能体是心而已,曷尝支离多端,而求之外乎? ⑤可见,程颢的格物致知与尽性、知命是三位一体的,主要是追求一种物我为一的超然境界,求达对此种境界的内心体味。

④ 《二程集》第 698页。 ⑤ 《诗经?小雅?北山篇》。

① 《二程集》第 907页。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