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数学教案
“九下数学教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九下数学教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九下数学教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下数学教案
整体说明
数学课程的选择,以社会的发展、数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与可能作为基本原则,这是基本的也是永恒的.由于数学的科学体系具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因此数学的学习必须严格地循序渐进.例如有了数与式的学习,就可以进入函数的学习,通过二次函数和三角函数的学习,同学们加深了对数学模型的认识.几何虽然传统,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却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是学生发展直观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不可替代的载体.视图和立体图形的内容非常重要,在九年级下期引入是谨慎的,也是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适应的.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一、基本内容
本章共分三节.首先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并从图象中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然后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最后通过并设置探究栏目展现二次函数的应用.
在第一节中,首先从生活实例中引入二次函数,进而给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讨论分为以下几部分,从最简单的二次函数y=x2 出发,通过描点法画出它的图象,从而引出抛物线的有关概念;进而推广到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的画法,讨论其开口方向、开口大小、对称轴位置、顶点坐标等性质,归纳出这类抛物线的特征;讨论形如y=ax2+k(a≠0)
九珠数学教案
第二级教案
第一单元 1、复习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复习九珠的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承接上学期和本学期的内容。 教学重点:熟悉复习算盘的基础知识。 教学准备:九珠大算盘一个 小算盘若干 教学过程:
1、稳定幼儿情绪——唱数1—20. 2、复习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A、 教师边用手指边以提问的方式问幼儿算盘的各部分名称。 B、 请个别幼儿上台当小老师向台下小朋友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
称。
1、 幼儿在小算盘上进行听数拨珠的练习。
①、给小朋友们发小算盘,并告诉幼儿要爱护小算盘。
儿歌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出九珠小算盘。 轻轻拿,轻轻放,我把绿珠朝上放。
教师检查幼儿坐姿。
(1)教师对坐姿非常到位的幼儿给予肯定和表扬。
(2)教师对坐姿不到位的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 ②、进行1—5的听数拨珠练习。 4、幼儿收起小算盘进行听数空拨珠练习。 5、活动结束。
2、按自然数口头数数(略)
注:本课内容为一学期要求幼儿掌握的内容,所以教师可参考第一级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当孩子有了唱数的基础后,老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逐步添加数字,例如可以先唱数1—25,熟练后,再唱数1—30,依次进行。
六下数学教案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圆柱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本节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引入对圆柱的认识,通过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长方形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掌握圆柱的特征。 1.让学生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教学中,结合实物,学生借助在观察立体图形方法上的经验初步感知圆柱的特征,引导学生在看、摸等过程中,从实物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柱的特征。 2.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习惯。 设计说明 教学中,结合“怎样验证圆柱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操作验证,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让学生经历创新思维的过程。 3.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降低学习的难度。 教学中,重视多媒体的直观演示作用,结合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使学生在理解圆柱的侧面可以展开得到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圆柱的侧面无论怎样展开,最后的展开图都可以转化为长方形。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装满牙签的塑料盒 课前准备 学具准备 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 直尺 三角板 木棒 长方形纸板 胶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1.课件出示一组实物图。1.观察这组实物图,小组(在例1的情境图中
六下数学教案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
3418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
第九册数学教案
第九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1)班,这个班的学习氛围都较好,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无遗,这样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较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较快,但流于表面,不深入。。但本学期一班转入了5名学生,转出了7人,其中张云霞、沈嘉仪、戈乐超等几位学生对于基础的、简单的题目都无法理解,学习数学非常困难,对这些学生要多辅导,多帮助,争取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
小数乘法,当乘数是整数时它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当乘数是纯小数时,它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类似,为了说明积的小数定位问题,教材应用了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扩大几倍使之变成整数,再把乘得的数缩小相同的倍数,求出计算后的积。然后归纳出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当积的小数位数较多时,可根据需要按要求“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截取积的近似值。
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相同,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相同,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
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
初中数学教案
一, 教学类型:新知课。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二,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此定理,及定理的推导过程。2,学会运用此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四, 教学重难点:如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五, 教具:圆规,三角板,剪成三角形的A4纸。 六,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假设场景:站在埃菲尔铁塔下,想测量出埃菲尔铁塔的塔尖角度是多少,但是没有精密的测量角度的仪器可以使用,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新课: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两种方法可以验证,方法一,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把它剪下来,再剪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构成平角;方法二,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测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到的和为180°。但两种方法都不精确,方法一用肉眼去判断其是否为平角,方法二中量角器的精度不高,有误差。用学过的知识如何去证明?引出用平行线方法证明。 2 1 3 22
4 5
已知两平行线间有三角
初中数学教案
一, 教学类型:新知课。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二,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此定理,及定理的推导过程。2,学会运用此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四, 教学重难点:如何推导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五, 教具:圆规,三角板,剪成三角形的A4纸。 六,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假设场景:站在埃菲尔铁塔下,想测量出埃菲尔铁塔的塔尖角度是多少,但是没有精密的测量角度的仪器可以使用,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
讲解新课: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有两种方法可以验证,方法一,在纸上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把它剪下来,再剪下三个角,拼在一起构成平角;方法二,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测量出三个角的度数,然后相加得到的和为180°。但两种方法都不精确,方法一用肉眼去判断其是否为平角,方法二中量角器的精度不高,有误差。用学过的知识如何去证明?引出用平行线方法证明。 2 1 3 22
4 5
已知两平行线间有三角
苏教版数学教案
苏教版数学教案
【篇一: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
案】
2014~2015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2014~2015年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一、数一数 二、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六、认识图形(一)有趣的拼搭 七、分与合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认识11~20各数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十一、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 第1课时总第 个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