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8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相关的资料有哪些?“2018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2018年武汉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内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内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度
内江市环境保护局
2016年5月
1
编 制 说 明
2015年度,内江市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开展了城市环境空气、降水、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城市声环境、农村环境质量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监测及评价范围包括: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10个,按小时监测;全市降水监测点位8个,逢雨必测;地表水20个河流监测断面和5个湖库监测点位,按月监测或按水期监测;全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6个断面(点位),按月监测;全市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2个,按季度监测;全市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点位53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点位493个,全年各监测1次。根据以上实际监测点位和内容,内江市环境保护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度内江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地表水环境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环保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水体营养状况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进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降
2014年滨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4年滨州环境质量状况公报
2015年6月2日
滨州市环境保护局
12
目录
一、综述
二、环境空气
三、城市降水
四、地表水
五、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
六、重点考核断面水环境
七、近岸海域水环境
八、城市声环境
12
一、综述
综观2014年滨州市环境监测数据,全市环境质量状况特征表现为:
1、全市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2.5。滨州市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为52.05%;滨州市城区全年有4次酸雨,降水质量较好。
2、全市省控以上9条河流的13个断面全部达到省政府确定的达标边缘水质目标,有5个断面水质变好。
3、全市12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中有10处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与去年相比,水质变化不大。
4、全市近岸海域水质以二类海水为主,达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5、全市两流域15个重点河流考核断面中有4个断面达标边缘水质目标要求,有4个断面水质变好。
6、滨州市城区和6县城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强度均为一级,均处于好的水平。区域声环境昼间沾化县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级,处于好的水平;邹平县、惠民县、阳信县和无棣县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二级,处于较好水平;滨州城区、博兴县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三级,处于一般水平。1至4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夜平均等效声级除博兴县部
2015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5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规定,现发布《2015年杭州市环境状况公报》。
一、综述
2015年,杭州市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筹备G20峰会历史机遇,以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杭州”建设。全年全市首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达1005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6.52%、4.01%、7.65%和10.88%,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强势推进大气污染整治,成为无钢铁生产基地、无燃煤火电机组、基本无黄标车的“三无”城市,市区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4天,PM2.5年均值同比下降12.3%;强势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河道治理信息公开,全市85.1%的地表水水质(市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水、大气、声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EI)指数继续名列全国前茅。
二、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
1. 地表水环境质量状
199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4-2003北京环境状况公报
199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来源: 监测处 时间: 1997-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规定:现发布1996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1996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北京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实现了“九五”良好开局。1996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增加16%和9.2%的情况下,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环境状况 大气环境
1996年全市煤炭总消耗量为2763.5万吨,比上年增加3.1%。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5.31万吨,烟尘排放量为24.47万吨。
1996年大气中各项污染指标与上年基本持平,降尘量明显下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城区污染重于近郊区,市区污染重于远郊区县;采暖期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超标严重。由于机动车数量继续迅速增长,二环至三环之间的汽车尾气污染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1996年城近郊区降尘量为14.7吨,比1995年下降了36%,但仍略高于标准限值。远郊十个区县年均降尘量为12.3吨,低于标准限值。 1996年北京市大气中降尘量状况
1994-2003北京环境状况公报
水环境
1996年,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演变及发展趋向分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大武汉战略》课题组
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家战略东移的格局尚不明显,武汉作为计划经济
体制的老工业基地“余威”尚存,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仍居于前列。但由于对外开放力度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与
沿海地区拉开差距。这一时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呈现以下特点:
(一)武汉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居第二梯队城市前列,但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很大,而且增长率也居第二梯队城市后
列。
(二)武汉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增长率排名均居中,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城市相比却差距较大。
(三)武汉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其老工业基地的身分比较相符。
(四)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个时期,武汉市经济增长较快,但又不及沿海中心城市。可分别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1981年~
1985年中,武汉的投资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居第14位,消费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广州、青岛、西安、上海等
城市,位居第7,这是造成武汉这几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另外9个城市、位居第10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篇一:武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多项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总量跨越、质效提升,位次前移“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
一、综合
年末常住人口1060.77万人,比上年增加26.97万人。户籍人口829.27万人,增加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7.68万人,减少0.37万人;非农业人口561.59万人,增加2.3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04‰,其中,人口出生率12.87‰,人口死亡率5.83‰。人口净迁移率-1.78‰。
“十二五”时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1.6%,比“十一五”时期低1.1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905.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4981.5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5564.25亿元,增长9.6%。人均生产总值104132 元,增长6.8%。
表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 图文
2011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目录
综述 .................................................................................................................................................. 2 环境空气状况 ................................................................................................................................... 3 水环境状况....................................................................................................................................... 6
饮用水水源地 ....................................................................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演变及发展趋向分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大武汉战略》课题组
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家战略东移的格局尚不明显,武汉作为计划经济
体制的老工业基地“余威”尚存,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仍居于前列。但由于对外开放力度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与
沿海地区拉开差距。这一时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呈现以下特点:
(一)武汉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居第二梯队城市前列,但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很大,而且增长率也居第二梯队城市后
列。
(二)武汉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增长率排名均居中,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城市相比却差距较大。
(三)武汉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其老工业基地的身分比较相符。
(四)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个时期,武汉市经济增长较快,但又不及沿海中心城市。可分别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1981年~
1985年中,武汉的投资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居第14位,消费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广州、青岛、西安、上海等
城市,位居第7,这是造成武汉这几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另外9个城市、位居第10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经济发展状况前景
武汉市在全国城市中的经济地位演变及发展趋向分析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大武汉战略》课题组
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及经济增长原因简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国家战略东移的格局尚不明显,武汉作为计划经济
体制的老工业基地“余威”尚存,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仍居于前列。但由于对外开放力度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与
沿海地区拉开差距。这一时期武汉市的经济地位呈现以下特点:
(一)武汉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居第二梯队城市前列,但与第一梯队城市差距很大,而且增长率也居第二梯队城市后
列。
(二)武汉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和增长率排名均居中,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城市相比却差距较大。
(三)武汉市的工业化水平与其老工业基地的身分比较相符。
(四)武汉市的开放竞争力处于中下游水平。
这个时期,武汉市经济增长较快,但又不及沿海中心城市。可分别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个方面来分析:1981年~
1985年中,武汉的投资增长率远低于其他大多数城市,居第14位,消费增长率也明显低于广州、青岛、西安、上海等
城市,位居第7,这是造成武汉这几年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低于另外9个城市、位居第10的主要原因。
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 - 电子版(2010年) - 图文
2010年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 索引号:XM00132-04-00-2011-016 发布机构:市环保局 发布时间:2011-6-3 18:11:49 综 述 “十一五”期间,厦门经济特区由厦门岛扩大到全市行政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厦门市初步形成了生产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科学发展模式,并对如何在一个地区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建城区不断扩大、工业项目大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成倍增长、污染物产生量直线上升的情况下,厦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主线,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的环境问题为着眼点,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基本方针,强化“一岗双责”和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主要污染物减排提前二年超额完成任务,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油烟噪声扰民等突出问题有效缓解;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饮用水环境质量基本达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