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改革与创新
“历史课堂改革与创新”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历史课堂改革与创新”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历史课堂改革与创新”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浅谈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浅谈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高效历史课堂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但是目前的历史课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效率比较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构建初中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很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性。下文就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
二、判断高效课堂的一般标准
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一看课堂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交往过程。
也有专家提出“八看”标准:教学目标落实了“三维”要求,教学程序实现了“先学后教”,课堂上由“教教材”变成了“用教材”,教师的角色由“主演”变成了“导演”,学生的角色由“观众”真正变成了“主角”,教学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教学过程由封闭走向了开放,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堂堂清”。
三、怎样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要遵循一个原则。
一个原则,即“学生思维在先”的原则。学生思维在先是常态,
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案例选
【案例节录】
某历史老师在上初中历史七年级《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应该怎样依据课标要求、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教学目标?是不是要学生背下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特征和生存在多少万年以前?如果我们追问:为什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以北京人为主的远古居民?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吗?即便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能激发什么情感?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体验什么?认识什么?了解北京人应该让刚刚学习历史的学生掌握哪些更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得到哪些最初的训练?依据史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的主要证据,进而认识北京人化石的特征;初步了解周口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认识科学发现也是艰苦的劳动,从而培养证据意识,认识文化的意义。
【案例节录】
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主题为例解读课标:
内容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解读如下:第一步:标出名词和动词(动词下面用横线,名词用曲线表示)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第二步:确认持久性理解或较大的概念。这目标的较大的概念应该是:“辛亥革命是近代民主革命的一环”。
初一历史课课堂教学改革调查报告
初一历史课课堂教学改革调查报告
为了解我校初一年级学生在校学习历史课程情况和我校历史课堂教学情况,本学期初,我们在初一年级选择一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情况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现将学生答卷情况和问卷反映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学生对目前初一年级的历史教学比较满意。
我校历史课堂教学一直坚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特别是本学期,配合学校和文综组提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改新理念,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不断改革,基本上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框架,即教师先利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预习课本,小组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学案;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讨论、辩论、各抒己见等方式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对这一上课形式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80%的同学表示喜欢或比较喜欢。74%的同学喜欢或比较喜欢上历史课,16%的同学表认为历史学科学习负担非常轻、40%的同学认为历史学科学习负担比较轻,只有13%的同学认为历史学科学习负担重。66%的同学认为历史课课堂上同学们提出问题或是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多;60%的同学认为历史课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
创设良好历史情境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
创设良好历史情境 构建有效历史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而追求有效性则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图片、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利用影视资料、展现历史文物、设置问题等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构建有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情境 学习兴趣 有效历史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而追求有效性则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就会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何为情境呢?从词义上理解,情境是指“情景”、“境地”的意思。而历史情境就是指历史事件发生以及历史人物活动所处的时间、地点、背景等。历史教学情境创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情境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性,良好的情境教学,不仅
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而且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初中历史课堂理当生动形象,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使学生感到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思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每周开设两节课,而要传授的知识点却比较多,因此必须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课堂效率”我个人认为必须首先了解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和症结,只有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才会事半功倍。回想二十七年来自己的课堂以及听过的课堂教学,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目标模糊,教学随意
每个教师都明白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往往忽略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重结果性目标而忽略过程性目标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及了解到什么程度,教师本人就模糊不清,必然导致教学的随意性。 2、教学方法,千篇一律
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而讲授前又没能花时间整合学生的共性问题,语言也不够精辟,啰利啰嗦导致学生状态差、课堂乱。
3、情景牵强,追求形式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注重情景设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导入阶段只注重趣味性而忽略了实效性,只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而忽略了时间和实效。创设情景占用大量时间,却没有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理想历史课堂的三要素
论之以据、言之有文、动之以情
——理想历史课堂的三要素
【内容摘要】一堂好的历史课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因但是好的历史课堂也有很多共性的标准。本文结合湖州市市属历史教师全员培训的感受和历史教学的实际,认为一堂好的历史课需符合以下三个标准:论之以据、言之有文、动之以情。
【关键词】论之以据 言之有文 动之以情 历史教学
引子
暑假为期一周的培训让我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继续领略长者的风采。累并充实着。这让我想起自己十几年求学经历中所遇到过的老师,他(她)们的课堂风采各异,有的以幽默风趣见长,有的以声情并茂动人,……有的课堂如沐春风,也有的课堂却味同嚼蜡。从事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也有十年了,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我的历史课应该怎么上才能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我的学生除了感觉我的课是有趣的,笑过之后还能留下点什么?戴加平老师的讲座总是那么引人入胜,也时常给我带来心灵的触动。我把他的讲座概括为三个特点:论之以据、言之有文、动之以情。他的课既体现了历史教学的韵味,又具备所有优秀教学的共性。我想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这三个要素的达成也应该成为我追求的目标。
论之以据——让历史课上出历史味
所有的文科教学都有通性,但是又有不同学科的特点。史学不同于文学,可以虚构、假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是教学主体,而这个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处于历史信息掌握上的绝对劣势,因为学生不具备大量而丰富的的历史知识,加之缺乏历史分析和探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仅靠课本所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的收获和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是促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资源做为课程资源的类型之一。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因此在以前,我们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科书、参考书等,事实上,这是一种很片面的认识,造成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利用的出发点和角度的局限,使得课堂教学完全被束缚在了课堂、书本、学校而忽略了学生生活和密切接触的校外的乡土生活。因为,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这其中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全面而科学,使所有的资源都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这
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如何更有效
高中历史课堂的讨论如何更有效
摘要: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旺盛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是在平时的课堂中,课堂讨论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反而降低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讨论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55-02
课堂讨论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问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来实现的。课堂讨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实施讨论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和做法。1 课前: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
首先,课堂讨论问题的设计应紧扣主题。根据学教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讨论任务,使讨论有方向。叶圣陶先生说过,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使学生通过讨论,掌握重点,弄清难点,达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课堂讨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问题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太易,
最新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能探索-精品
高中历史课堂提问技能探索
提问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作出反应的能力技巧和。有资料证明,提问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仅次于讲述法,居第二位。有位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应“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评价历史事实;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搜集和整理史料,提取信息,用以思考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提问这种教学手段如何促成此目标的实现?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二,求教于方家。
就提问的形式而言,科课堂教学常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延展式提问。即由已经了解或掌握的历史状况进一步延伸和展开,提出问题。在《法律的起源》一课中,在同学们基本了解了法律的来源后,展示中西方思想家对于法律的起源不同的观点。提问,为什么有些思想家却对此提出大不一样的观点呢?这就要求学生从中西方、经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总结。在《海洋文明》一课中,学生了解希腊和罗马地理、经济等特点后,这些特征与海洋文明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关系?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类提问则能体现这个要求。它是培养学生
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新课标下教您如何更新自己的数学教学,更您提个醒!
课堂改革与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浅谈这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数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①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
二、营造数学学科创新教育的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