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规模利用
“农业土地规模利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农业土地规模利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农业土地规模利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沽源县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根据沽源县生态脆弱的实际情况,尊重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沽源县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导目标,采用线性规划和灰色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并将其它效益作为约束条件,得到了2015年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宏观方案。研究表明,在多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的北
第2 7卷第 1期 2 1年 2月 01
农
业
系统
科
学
与
综
合
研
究
Vo . 7, No 12 .1 Fe ., 2 1 b 01
S TEM CI YS S ENCES AND COM PREHENSI VE TUDI N S ES I AGRI CUI J TURE
沽源县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马礼,郭万翠,李敏104 ) 0 0 8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摘
要:根据沽源县生态脆弱的实际情况,尊重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
益,选取一个最能体现沽源县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农业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导目 标,采用线性规划和灰色动态系统方法,建立目标函数,并将其它效益作为约束奈件,得到了 2 1 0 5年农
农业规模化经营
WORD格式整理
规模化经营是小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基本的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多方面形式的变化,我国现阶段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形式已经不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纵观世界农业,一些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发展和规范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借他山之石,寻求适应我国农村实际的土地规模经营的模式,早日实现邓小平提出的“第二个飞跃”。( 洪淳 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的探讨 农村经济 77、83)
一、
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刻。在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化新格局的形势下,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意义尤为重要。(黄莉新 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经济纵横 2010/1,7-9)
面对我国人均耕地少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直接载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当代及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般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人地关系和因土地经济权利关系等而引发的人人关系。1993年,在加拿大举行的“21世纪土地持续利用”学术研究会上,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大目标:
(1)、保持增加生产或服务。由某种土地利用而获得的物质产量或收益,必须而且应该是不断增加的;
(2)、降低生产风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在土地利用中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强,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3)、保护自然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及水质退化。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避免掠夺式经营,保证水土资源不受污染或将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4)、经济上可行性。任何土地经营活动都要受到经济规律左右,如果某一土地利用能持续下去,必须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
(5)、社会可接受性。如果某一土地利用对社会不利,那么它绝对不能持续下去,因为社会不允许它继续存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共同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直接载体,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当代及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般认为,土地可持续利用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人地关系和因土地经济权利关系等而引发的人人关系。1993年,在加拿大举行的“21世纪土地持续利用”学术研究会上,提出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5大目标:
(1)、保持增加生产或服务。由某种土地利用而获得的物质产量或收益,必须而且应该是不断增加的;
(2)、降低生产风险。由于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在土地利用中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较强,必须采取恰当的措施,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3)、保护自然资源潜力和防止土壤及水质退化。在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应该避免掠夺式经营,保证水土资源不受污染或将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4)、经济上可行性。任何土地经营活动都要受到经济规律左右,如果某一土地利用能持续下去,必须是土地开发利用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
(5)、社会可接受性。如果某一土地利用对社会不利,那么它绝对不能持续下去,因为社会不允许它继续存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前提条件是必须搞好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发现它们具有以下共同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马晓燕 11008030218
张燕妮 11008030233
目录
一、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理论
(一)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二)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征 (三)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志 (四)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评价指标 (五)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 (六)实现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经营形式
二、关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所读文献的综述
三、关于重庆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社会调查以及分析报告
(一)社会调查报告 (二)分析报告
一、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理论
(一)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二)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特征
就是取得最佳土地规模效益的农业土地经营规模。它有以下三个特征: 1、地区性 2、动态性
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都必然影响到农业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度值。 3、层次性
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形式不同,农业土地的适度经营规模不同。
(三)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标
土地利用管理
第一章
1、土地利用的概念 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2、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土地的位置、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矿藏及自然景观等。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制度、政策,土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的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
人的文化素质 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
3、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
1、土地资源部门间的科学分配2、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有效供给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特征P8) 4、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
(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二)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利用的原则 5、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体系 (P10综合理解) 6、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
一、经济效率 二、分配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平等的权利、机会的平等)三、社会发展 四、保障供给五、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管理的环境质量目标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管理保证一定数量的绿地;控制土地利用的强度,防止土地的沙漠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防止建筑物与人口的过度拥挤;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布局,
土地利用管理
第一章
1、土地利用的概念 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征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2、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自然因素 土地的位置、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矿藏及自然景观等。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制度、政策,土地所处位置、交通条件,土地利用的成本、效益,土地利用现状等。
人的文化素质 人们的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认识
3、土地利用管理的指导思想
1、土地资源部门间的科学分配2、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和有效供给3、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特征P8) 4、土地利用管理的原则
(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关系的原则 (二)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原则 (三)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利用的原则 5、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体系 (P10综合理解) 6、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
一、经济效率 二、分配公平(分配中的公平、平等的权利、机会的平等)三、社会发展 四、保障供给五、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管理的环境质量目标就是通过土地利用管理保证一定数量的绿地;控制土地利用的强度,防止土地的沙漠化、盐渍化和水土流失,防止建筑物与人口的过度拥挤;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布局,
土地再利用案例分析
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及案例分析
汇报人:王亚娟
前言 理论研究
主要技术研究 实践探索 存在问题及建议
前言
关于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主要包括: 1 从矿业生态恢复与重建的角度矿山生态建设是考虑矿山开采前的原生态条件和采矿对生态环境 影响的特征,应用生态学原理,在采前、采中和采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设一个良性的矿山生态系统的活动
2从矿业景观更新与再利用的角度矿业废弃地景观更新指对因采矿活动所破坏和占用的,未经治理 而无法使用的土地,它主要包括采空区土场、废石堆、尾矿等矿业废 弃地的改造、改建或再开发,整治,保护以及“人性化”设计
3土地功能置换与更新地更新指对城市土地进行两次开发,即在原有城市基础上实行再 开发它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落后且不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社会 结构和环境结构。重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使 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最经济的利用,提高城市整体功能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主要有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思想的理论研究,以
土地复垦、生态演替为基础的理论研究,以废弃矿区景观 构造为主的理论研究 西方国家对工业废弃地的艺术与景观改造研究和实践在20 世纪 90 年代末到 21 世纪初开始受到我国有关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一、概述
(一)土地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土地分类体系。 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如土地坡度级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如城市土地定级 3、土地综合分类体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二)土地分类特点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利用状况的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具有如下特点:
1、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产物
2、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在地域分布上可以是单独成块,也可以是连成片
3、类型、面积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土地利用分类的意义
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数据是国家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土地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的重要依据。
(四)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1、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1
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首先要对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统一的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需要制定统一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2、统一不同土地分类标准的需要
目前存在着许多有关土地的分类,其标准和含义不完全统一,造成在土地调查和统计上口径不一、数出多门,给管理和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
摘要
土地对于人类来说,一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是维持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要素之一。土地面积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增加,因而,珍惜每一寸土地,保证每一寸可利用土地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即促进和保证可利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是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的。一直以来,我国人地矛盾都非常突出,人均土地资源少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阻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而随着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形成,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居住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深化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只有尽可能使城市可利用土地不要因为污染和过度开发而失去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为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数据,为相关部门监督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提供数据指导。对于推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由于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属于土地资源利用的范畴,因而本文在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