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变法通议》”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梁启超《变法通议》”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梁启超《变法通议》”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变法通议 读书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变法通议 读书笔记

对《变法通议》中教育思想的探讨

《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

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

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

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本书是近代中国最为系统全面的向

国民宣扬维新变法主张的著作,从理论上深入阐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及

其保种、保国、保教的作用,成为晚清政坛上名声最大的宣传著作,是维

新变法时期宣传改良思想的最高旗帜。

梁启超说:1896年,“启超创一旬刊杂志于上海,曰时务报。自著《变法通议》,批评秕政,而救弊之法,归于废科举兴学校,亦时发民权论,但微其绪,未敢昌言。”可见,《变法通议》是为“批评秕政”,为救清廷政治之弊而作的。因此,《变法通议》全篇都是在鼓吹变法,倡言维新。由于梁启超和其他维新派人士一样,是教育救国论者,因此,在《变法通议》中,教育救国思想非常明显,其中,教育思想比较集中的篇目为《学校总论》、 《论科举》、《论师范》、《论女学》和《论幼学》等。

在《学校总论》中,梁启超指出:“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而民智开于学,兴学立于教,

《变法通议》读书笔记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变法通议》读书笔记

詹媛 历史13班 201302405159

《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主要内容是论证中国社会变则存,不变则亡;只有改良现行的腐朽官官僚体制和科举取士制度,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变法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制度的弊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在学习维新变法的时候,就对梁启超先生的《变法通议》就有了极大的好奇心,我在想着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能在当时那个黑暗的年代产生救亡图存的影响呢?而在我接触这本书时,由于我个人的文言文功底的不足,致使我在阅读此书时不能很好的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再加上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在我们对当时清末的状况只能从先人留下来的资料所能了解到,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难题。因此本文仅代表我个人阅读粗鄙的见解而已。

在阅读本书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梁启超曾说的一句话,那即是:1896年,“启超创一旬刊杂志于上海,曰时务报。自著《变法通议》,批评秕政,而救弊之法,归于废科举兴学校,亦时发民权论,但微其绪,未敢昌言。”因此可见,《变法通议》是为“批评秕政”,为救清廷政治之弊而作的。那么《变法通议》中的“变”有什么样的含义?它是否是指中国千年不遇之变局?它的“变”又到底是变在哪里呢?带着这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作品介绍

散文篇名。近代梁启超作。写于190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动性。

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

原文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老年人常多忧虑,少年人常好行乐。惟多忧也,故灰心;惟行乐也,故盛气。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气也,故豪壮。惟怯懦也,故苟且;惟豪壮也,故冒险。惟苟且也,故能灭世界;惟冒险也,故能造世界。老年人常厌事,少年人常喜事。惟厌事也,故常觉

严复 吴宓 梁启超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人称梁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与老师康有为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 青少年时代

清同治十二年正月廿六(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茶坑乡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熟读《四书》、《五经》,他聪颖过人,被誉为“神童”,“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梁宝瑛考秀才屡试不第,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梁启超九岁入读新会城周醒吾塾馆,师从秀才李兆镜,很快达到童试的水平。 光绪八年初(1882年),梁宝瑛携子到新会县衙报名参加县试,梁启超在首场考试中第一个交卷,主考官彭君榖知县以为其年少畏难而退交白卷。当即取试卷一看,不禁拍案叫好。经过复试、面试之后,彭君榖特传梁启超到县衙单独接见,更为其打开麒麟门进入县衙。梁启超对知县提出的问题均对答如流,显得才华出众。因此取为第一名。县试之后四个月,在父亲陪同下到省城参加府试,轻而易举得到第一名。光绪十年(1884年10月),又在父亲陪同下到省城参加院试,又中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成为秀才,衣锦还乡。[1]

光绪十一年(1

《君子》梁启超演讲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君子演讲》 梁启超

君子二字其意甚广,欲为之诠注,颇难得其确解。为英人所称劲德尔门包罗众义与我国君子之意差相吻合。证之古史,君子每与小人对待,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君子小人之分,似无定衡。顾习尚沿传类以君子为人格之标准。望治者,每以人人有士君子之心相勖。《论语》云: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明乎君子品高,未易几及也。

英美教育精神,以养成国民之人格为宗旨。国家犹机器也,国民犹轮轴也。转移盘旋,端在国民,必使人人得发展其本能,人人得勉为劲德尔门,即我国所谓君子者。莽莽神州,需用君子人,於今益极,本英美教育大意而更张之。国民之人格,駸駸日上乎。

君子之义,既鲜确诂,欲得其具体的条件,亦非易言。《鲁论》所述,多圣贤学养之渐,君子立品之方,连篇累牍势难胪举。周易六十四卦,言君子者凡五十三。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钧元。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推本乎此,君子之条件庶几近之矣。

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才智如董子,犹云勉强学问。《中庸》亦曰,或勉强而行之。人非上圣,其求学之道,非勉强不得入於自然。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

梁启超廉政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摘要】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和学者。他一生历尽坎坷,但爱国之心从未改变。他曾多次身居高位,但却淡泊名利。他收入颇丰,但却坚持勤俭节约。梁启超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屹立于中国近代史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是胸有大志,则心无旁欲 第二是俭勤治家,则行无私往 第三是洁身自修,则惑诱能顶

【关键词】 梁启超;廉洁思想

2013年,是梁启超诞辰140周年。当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重溯百年的时光,细细阅读他的著作、家书,才渐渐开始明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梁启超可称得上一介奇才,1873年2月23日,他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梁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

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六岁学完五经,九岁能写千字文章,十七岁参加广东乡试,成为举人,并获得主考官“国士无双”的高度评价。

梁启超很早就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

梁启超 国学入门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目及其读法

标签: 国学 ● 梁启超 序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亦忆错误者,他日当更补正也。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揽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〇《论语》《孟子》

《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 堕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 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

参观梁启超故居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参观梁启超故居后感

江门五邑地区是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虽不及一些历史名城那般气势恢宏、人杰地灵,但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也足够使这个城市散发出不一样的独特的魅力了,如开平碉楼、崖门炮台、新会的小鸟天堂等,不同的名胜和古迹,彷佛在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但在来江门上大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却并未好好体验过这些。这次借着近代史写论文的机会,我来到了位于新会茶坑村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进行了实地的参观调查,对这位近代史的著名人物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经过一个小时的公车路程,我来到了位于凤山脚下的村庄,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下了车按照指示牌直走,不多久就来到了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门前,砌上红砖的墙顶上就有一个黑色的牌匾,上面刻着金色的漆字——梁启超故居纪念馆。

穿过纪念馆的大门是一个摆放特色纪念品和梁启超家族相关书籍的地方的大厅,里面还有一个小放映室,在不知疲倦地给游人播放着关于梁启超的生平事迹。过了这个大厅,才来到了真正的纪念馆,这是一个分为两部分的建筑群,左边砖瓦木结构,岭南民居建筑样式的毗连的几间青灰色房屋就是梁启超的故居,右边是一栋白色西

梁启超民权思想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论题:梁启超的民权思想

中国传统中并没有民权这个词,它是一个舶来品,关于它的本源众说纷纭,而主流观点认为民权最早来自于日本对于“democracy”的翻译,来自于日本对于西方民权思想的解读。而我们现在对于民权的界定则是:民权,又称参政权或政治参加的权利、民主权利,是人们参与政治活动的一切权利和自由的总称。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在中国,所剥夺的政治权利的内容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通信、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民权思想是梁启超宪政理念中最富时代意义的内容。面对晚清中国积贫积弱的现状,梁启超以民权作为反对君权的理论武器,力图通过民权的概念激活民众,对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予以了十分的关注。从维新变法时期依靠皇帝革新政治体制,到戊戌政变后热衷于“伸民权”、“开民智”的启蒙运动,反映出梁启超民权思想的成熟。梁启超的民权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五个方面,首先是清末今文经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复兴,梁启超作为康有为的学生,也是支持今文经学的,他曾在1920年说:“纵观两百

船检史话之三十六 《河防通议》与内河施工船

标签:文库时间:2024-07-17
【bwwdw.com - 博文网】

古典治水专著中,最有名气者,当属元朝的《河防通议》,金朝和元朝屡次在黄河决口之际,令都水监部刊发《河防通议》,可见中央机构对此书的重视程度。它是一部论黄河防治的工程类著作。全书围绕农业、防灾、航运和转漕等重点项目进行论述,包括造船的详细用料记载。

栏目编辑:曹凛 I o c r C c@cso I a g 3

义内河施工船本刊记者曹凛古典治水专著中 .最有名气者,当属元朝的《防通议》河金朝和元朝屡次在黄河决口之际 .令都水监部刊发《河防通议) ),可见中央机构对此书的重视程度。它是一部

论黄河防治的工程类著作。全书围绕农业、防灾、航运和转漕等重点项目进行论述 . 包括造船的详细用料记载。

河工结构、材料和计算方法以及施工、

14年 5 9 3月贾鲁在群臣大会上 . 按照河防通议》的水工技术资料提出

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防通议》宋、金、元三代治理河是

15年前后黄河灾情严重。由 0 3于赡思修订的《防通议》有了广泛传河播 .造成巨大的社会效应朝廷招任赡

关于河防工程建设的 1项建议元顺 9帝面对几种方案最终采纳了贾鲁的洽水方案。贾鲁任职山东、;南等处行 - . j -

黄河的工程规章制度类著作。这些规章制度在施工实践中应用了3 0年。 0多 原著者沈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