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化学目录
“苏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苏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
苏教版初中化学总复习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讲主要内容】
初中总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掌握】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目录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材目录
九年级上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课题2 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题3 元素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课题2 水的净化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附录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 Ⅱ 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Ⅲ 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九年级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
上海市初中化学教材目录
初中化学课表目录
第一章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1.3 物质的提纯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
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2.2 神奇的氧气
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第三章
走进溶液的世界
3.1 水
3.2 溶液
3.3 溶液的酸碱性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4.1 燃烧与灭火
4.2 碳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第五章
初识酸和碱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第六章
常用的金属和盐
6.1 奇光异彩的金属
6.2 盐和肥料
第七章
化学与生活
7.1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7.2 食品中的营养素
初中化学教案
目录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第二篇:初中化学教案设计第三篇:初中化学教案--绪言第四篇:思源初中化学教案(下)第五篇:初中化学绪言教案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蒜岭侨兴中学郭礼文
课题:第四章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的两个原则;通过练习、讨论,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一种方法——最小公倍数法;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究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的涵义及写法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自主导学
教学过程:
提问: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从微观角度解释守恒的原因
3.依据实验事实写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设问:这个文字表达式能表示物质的变化及变化的条件,能体现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吗? 导入:化学反应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应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有,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另一种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板书:第二节化学方程式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
[复习目的与要求]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资料
南大膳镇学校 _____班 姓名:______
1. 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基本操作原理;
2. 掌握重要气体制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鉴别、除杂和推断; 3. 根据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及相互反应,培养应用知识解决物质的鉴别、推断、转
化、提纯的能力;
4. 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简单实验,做出正确评价,培养综合实验能力。
[知识要点与规律]
一、 常见仪器及其用途
(一) 容器与反应器 1、 可直接加热
2、 隔石棉网加热
3、 不能加热的
(二) 计量仪器
(三) 漏斗
(四 )夹持器
(五)取用药品的仪器
(六)气体的净化装置
(七)其他
二、仪器的组合及基本操作
1、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2、粗盐的提纯
溶解 过滤 蒸发
3、溶液的配制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是:①计算;②称量(量取);③配制。
配制氯化钠溶液
三、重要气体的性质、制取、鉴别、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一:九年级化学上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绪言
本课题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第一步,所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运用回忆童话故事与许愿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化学”。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重在组织学生观看、讨论,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最终达到目的。
教学反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化学这门学科的起点,而实验又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通过实验演示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的对比再利用多媒体演示物质的化学变化,让学生更能清晰地看到化学变化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认识及理解。
教学反思 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本课题主要运用了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究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与引导作用,主要是辅助学生正确的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总结实验;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进行自主探
究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反思 走
初中化学记忆口诀
!!!
初中化学记忆口诀
一、 实验操作 1、 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粉末药品药匙取,也可倒在纸槽里; 横放试管送底部,直立试管落到低。
或:一斜二送三直立。
2、 块状药品的取用
块状药品镊子夹,绝对不能手来拿; 横持试管把药放,慢慢竖起向下滑。
或:一横二放三慢竖。
3、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下瓶塞倒放桌,标签朝心右手握; 口口紧挨要倾斜,倒完液体原处搁。 4、 液体药品的量取
量筒平放实验桌,先倒后滴至刻度; 平视凹液最低处,三线一齐为读数。
或:一倒二滴三读数。
5、 用滴管取用药品
轻拿滴管胶头处,手捏滴管橡胶头;
垂直滴入容器中,切忌管头触器口。
或:两管直立,莫触内壁; 滴管悬空,滴入正中。 6、 托盘天平的使用
天平用前调零点,左物右码记心间; 砝码要用镊子夹,由大到小顺序拿; 一般药品垫纸称,腐蚀药品杯中放; 称完天平要复原,游码移回到零点。
或:一放平、二调零,三加砝码四进行;
砝码要用镊子取,左物右码须记清。 7、 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不能燃着加,对火可能危险发; 酒精灯焰分三层,外焰温度为最大; 熄灯要用灯帽盖,切记嘴吹酿火灾; 万一失火燃起来,抹布立刻来扑盖。 8、 试管中的固体加热
药品斜铺试管底,受热均匀面积大; 管口略比管底低,防水倒流试管炸; 试管夹持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
初中化学竞赛辅导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灵魂,它对认识、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掌握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是关键,典型实验是重点.
第二,动手操作,手脑并重.在了解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寻找一些代用仪器、药品,进行“微型化”实验以加深实验印象、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注重分类归纳,形成实验知识网. 第四,分类串联,掌握典型实验装置.
第五,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来检验、鉴别、制取物质以及科学全面地描述实验现象,去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知识点提要
1、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针对考核的基本要求,可根据仪器的用途及功能进行分类,在分类中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加深印象.
能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间接加热). 用于计量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简. 用于夹持的仪器:铁架台、试管夹. 用于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用于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胶头滴像
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的仪器:集气瓶, 用于分离少量物质的仪器:漏斗. 用于搅拌和引流的仪器:玻璃棒. 2.八项重要的基本操作
八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是: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装置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过滤、
初中化学计算(荐)
初中化学计算
2013年1月20日
2013-1-20
一、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指 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013-1-20
学会以下五种计算a、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d、已知物质质量求元素质量 e、已知元素质量求物质质量
2013-1-20
1、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例:O2的相对分子质量 =16×2 =32 H2O 的相对分子质量=1×2+16=18 练习:计算 氯气 Cl2 二氧化硫 SO2 尿素 CO(NH2)2 碳酸氢铵 NH4HCO3 的相对分子质量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例 1.计算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解: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12﹕16×2=3﹕8 例 2.计算Na2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解:Na2CO3中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 质量比 23×2﹕12﹕16×3 = 23﹕6﹕24 练习:分别计算 SO2 NH4HCO3 中组成元素的质量比。2013-1-20
Fe2O3 CO(NH2)2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计算化肥硝酸铵(NH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