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笔记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兼法国大革命对中国革命与改革的思考
托克维尔出版此书的时间是1856年,距离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仅67年,他盛赞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诚如他所言,仔细阅读1789—1830的法国历史充满了改革的疾风暴雨,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君主立宪而后登场、吉伦特派上场没多久就被雅各宾派替换,然后热月党人坐不住了,成立了新政府,直到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那之后呢,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轮番登场。真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托克维尔在他的短短的一生中经历了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写作本书的时间,用他的话说就是“不早不晚”——不至于太早让人身处迷雾中看不清,不至于太晚让一些史料无所踪迹。托克维尔本人出身于贵族,家族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他的身上,但是他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力图跳出阶级的狭隘和局限,写一部“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另一部大革命史”,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例如,作者试图解释: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
《旧制度与大革命》考试答案
《旧制度与大革命》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和选项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具体选项!
1.(单选题).(4分)弗朗斯瓦·魁奈在《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中大量引用了我国思想家(A)的理论。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2.(单选题).(4分)托克维尔认为,坏政府最危险的时刻是它(C)的时刻。 A.拒绝改革 B.完成改革 C.开始改革 D.正在改革
3.(单选题).(4分)法国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属于(B)。 A.第一等级 B.第三等级 C.第四等级 D.第二等级
4.(单选题).(4分)以下不属于《旧制度与大革命》所存在的历史局限的是(B)。 A.“重自由轻平等”的保守取向导致了思考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B.没有揭示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关系 C.没有认识到“行政集权”在法国的必要性 D.没有认识到“行政集权”在法国的历史必然性
5.(单选题).(4分)十八世纪中叶,(C)成为了法国的首要政治家。 A.科学家 B.军事家 C.文学家 D.思想家
6.(单选题).(4分)托克维尔提出,(C)是个人与中央政权之间的天然屏障,有利于实现民主。
A.知识阶层 B.地方政府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7.(单选题).(4分)法国在旧制度
旧制度与大革命(上)(下)
篇一:《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上下)考试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上)
1. 根据本讲,(C)世纪是西方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A.16-17
B.17-18
C.18-19
D.19-20
2. 根据本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D)。
A.马克吐温
B.雅克卢梭
C.涂尔干
D.托克维尔
3. 根据本讲,旧制度末期的等级社会中社会流动已经出现,表现为穿袍贵族的出现和(B)经济力量的增长。
A.无产阶级
B.资产阶级
C.工农阶级
D.中产阶级
4. 根据本讲,革命的主要起源是(A)。
A.社会因素
B.宗教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法国的旧制度是欧洲最经典的封建制度,包括哪两大特征()。
A.民粹主义
B.封建专制
C.民主精神
D.民本思想
2. 根据本讲,托克维尔的著作包括()。
A.《1848年革命》
B.《论美国的民主》
C.《理想国》
D.《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法国革命史一场政治革命,但不是一场社会革命。
正确
错误
2. 1856年《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出版,同年,英国、美国、德国等国有译著出版,135年后,才有中译本。
正确
关于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
国
读
与 革 命书 报 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手机号:
《 家 》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国家与革命》是一篇系统阐述国家与革命问题的重要文献,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最卓越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列宁历史地考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全面地总结了1848年至1917年这70多年来马克思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在总结工人运动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较完整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基本观点,阐明了国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还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重点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在国家方面的历史任务,阐明了将要诞生
旧制度母体中的启蒙——读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旧制度母体中的启蒙
——兼作心态史的分析
一.旧制度下人们的心态分析
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这是托克维尔在他的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提出的问题。我们不妨顺着他的思路继续前行。马克思看到,法国在政治上具有典型性①。在这个国家的一些地区,农奴制早在13世纪就已经被废除了,而在俄国,直到1861年,亚历山大一世才下定决心废除农奴制。相对来说,法国农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无论怎么样衡量,在全欧洲都不会是最深重的。中、东欧随便哪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民、农奴,其遭遇更值得我们同情,无论是在波希米亚、西里西亚,还是在巴伐利亚,抑或在沙俄。山雨欲来前夕所积累的怨诽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经济权利预期的失望②,具体的分析详见后文,此处暂不赘述。而从影响的区域来看,大革命主要是发生在巴黎及其附近地区,并未深入广阔的农村尤其是南部的边远省份。至少,说农民是革命的主力或者说是群众基础,都是值得商榷和再思考的。革命主要是市民发动的,这样的说法或许更能让人信服。大革命其波澜之壮阔,自然是有法国农民的推波助澜,但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只是“沉默的大多数”,用雅斯贝尔斯的话说,就是“非历史的主体③”。
既然这样,那么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托克维尔在他惜墨如金的名著里以一种
读书报告
CCTV精品鉴赏公共选修课
我最喜欢的10部影片之读书报告
1、地图故事:屯戍西域 统一西域(上) (下) 简介:“西域之统一,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
感想:中国历史上称新疆和他西边的部分地区为西域,意为西部的疆域。在西域屯垦戍边是自汉武帝开始历代政权治国安邦的国策,历史上,经营西域卓有成效的当属两汉、盛唐和清代。
而汉朝在西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也就很好的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地图故事:屯戍西域 班超定西域 简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感想:班超他将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西域,他在西域的30个春秋很好的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和统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少数名族带去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增进了民族交流,西域的作物和产品开始流入中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稳定。 3、左宗棠收复新疆
简介: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感想: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那时候,左宗棠已经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他曾在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
中说:“
读书报告
技术教育经典名著选读
技术教育文化类书籍
1、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
——(美)克拉耶克 等著,王磊 等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这本书主要是对中小学科学技术课上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初次接触项目教学法是张云云师姐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答辩时。当时对项目教学法的理解只有一个重要的工具“档案袋”。后来在图书馆看到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这本书,就产生了兴趣。这本书是美国人著,翻译过来的,感觉这本书翻译的还不错。这本书有十二个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1)项目教学概述
在这一部分我了解到了项目教学法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驱动性问题、主动探究、团队合作。在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中老师或者学生提出驱动性的问题并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增进学习者团体全员参与性,使他们有合作的意识。这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把学习的责任教给学生。这一部分对驱动性问题、如何自主探究、学生团队如何合作都做了相应的评述。
【1、驱动性问题最好是由老师促进学生提出来的,它要有价值、有意义,有可行性,还要能够可持续的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当我们滑旱冰时我们为什么要带头盔和护膝。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就容易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
读书报告
《化工传质》课程读书报告
化工传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学专班学姓
院 业 级 号 名
目录
1.化工传质分离过程概述·································1 2.化工传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1 2.1 中空纤维透析膜的传质研究与模型分析···············1 2.1.1传质模型的建立 2.1.2结论
2.1.3中空纤维透析膜的发展预期与研究展望
2.2超声场作用下的强化传质研究进展····················3 2.2.1 超声强化传质机理 2.2.2超声强化膜分离传质过程 2.2.3超声强化生化传质与分离过程
2.3电磁场作用下的强化传质研究进展····················4 2.3.1电场强化传质 2.3.2磁场强化传质 2.3.3电磁场强化传质
2.4微尺度下液-液流动与传质特性的研究进展··············5 2.4.1液-液互溶两相流体传质 2.4.2液-液互不相溶两相流体传质
2.5微孔扩散器在气液传质过程中的研究进展···············7 3.总结······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我主要读了《常微分方程》和马知恩的《种群生态学的数学建模与研究》两本书。通过近三个月的读书、学习,我对微分方程的稳定性以及一些简单的微分方程模型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学习了有关微分方程模型在种群中的应用的知识。一下是我对所学知识的简单总结:
1、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
微小的干扰因素对于物质系统运动的影响,对不同的运动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运动,这种影响并不显著,因而受干扰的运动与不受干扰的运动相差很小;反之,对于另外一些运动,干扰的影响就可能很显著,以至于干扰力无论多么小,受干扰的运动与不受干扰的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可能相差很大。这就提出了干扰对运动的影响程度的研究,从而建立了运动的稳定性理论。李雅普诺夫给运动的稳定性以精确的数学定义并系统地解决了运动稳定性问题,创造了解决稳定性问题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寻求扰动微分方程组的通解或特解,以级数形式将他们表达出来,最简单的级数形式是任意常数的正整数幂级数,而在该基础上研究稳定性问题。第二种方法则不需考虑扰动微分方程组的级数形式,而仅借助于一个称为李雅普诺夫函数的辅助函数与扰动微分方程组所计算出来的全导数的符号性质来直接推断稳定性问题,亦称李雅普诺夫直接法。以下简单介绍利用第二种方法
读书报告
CCTV精品鉴赏公共选修课
我最喜欢的10部影片之读书报告
1、地图故事:屯戍西域 统一西域(上) (下) 简介:“西域之统一,始于张骞,而成于郑吉。”
感想:中国历史上称新疆和他西边的部分地区为西域,意为西部的疆域。在西域屯垦戍边是自汉武帝开始历代政权治国安邦的国策,历史上,经营西域卓有成效的当属两汉、盛唐和清代。
而汉朝在西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也就很好的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地图故事:屯戍西域 班超定西域 简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
感想:班超他将自己的大半生献给了西域,他在西域的30个春秋很好的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和统治,为汉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少数名族带去先进的科技和文化,促进了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增进了民族交流,西域的作物和产品开始流入中原,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繁荣和稳定。 3、左宗棠收复新疆
简介: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感想: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那时候,左宗棠已经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他曾在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
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