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效应理论
“外部效应理论”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外部效应理论”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外部效应理论”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外部效应
25. 外部效应:外部性的定义与表现形式、庇古税与科斯定理、公地的悲剧
在某些条件下 , 具有外部性的商品的有效率数量和财产权的分配无关 , 这样的结果有 时称为 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拟线性偏好的假设意味着,对具有外部性商品的需求和收入的分配无关。重新配置禀赋不 会影响外部性有效率的数量。 如果不存在“收入效应”,则科斯定理成立
A 和 B 的偏好均为拟线性偏好是指,A 和 B 对烟雾的偏好不一定是线性的,但对金钱的偏好是线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帕累托有效配置中,外部性的数量是唯一的
外部性的交易只有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帕累托有效率的结果
合并后的企业会同时考虑污染对钢铁厂的边际成本的影响和对渔场的边际成本的影响 当钢铁部门决定生产多少污染时,他考虑到了污染对渔场部门的利润的影响 他考虑到了自身生产的社会成本
钢铁厂生产污染直到钢铁厂的边际成本和鱼场的边际成本之和等于零。
帕累托有效率的污染水平要求它在价格社会成本处生产,社会成本=将整个社会中由于各种企业
对社会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污染和公害等称之为社会成本。既认为一定时期由于企业生产出各种产品或劳务,而又认为是对整个社会所付出的代价。
-MCs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 外部性理论
1、含义:外部性( Externality) 是指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方所承受的、由另一方所导致的后果。用效用函数表示为: U A = U A ( X1 , X2 , X3 , X4…… ; Y )。其中 X i (I=1,2,3 ……,n) 表示 A 的行为, Y 表示除 A 以外的所有其他个体的行为。其经济学含义是:一个人的效用除由其自身决定外,还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由其自身控制的。换言之,一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2、分类:
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
(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
3、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
(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马歇尔在 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直接使用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2)庇古的观点:庇
第三十章++++外部效应
第三十章
外部效应
外在性的主要原因是外部影响导致私人和社会的成本 和效益的不一致。例如:教育的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 益,而工厂的污染则使生产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解决的办法: (1)用津贴来鼓励有外部经济效果的行业 (2)用税收来消除具有负外部效果行业所带来的不良 影响 (3)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来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 (4)用企业合并和明确产权的方法将外部经济影响内 部化
抽烟者与不抽烟者香烟对A是有益品,对B是有害品。最终的均 衡取决于最初的禀赋 外部效应的实际问题一般都是在产权未能很 好界定的情况下发生的抽烟 可能的禀赋E’ E’ E 可能的禀赋E A 货币 B
科斯定理是解决外在性问题的一个方案 内容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 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在开始的时候将产权 赋予谁,并允许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 可以导致资源有效率的配置 这一方案后来被斯蒂格勒命名为“科斯定 理”
拟线性偏好和科斯定理外部效应的结果独立于产权分配,如果行为人的偏好 是拟线性的。那么每一个有效解就都会有相同数量的 外部效应(烟) 有效结果独立于产权分配这个结论,有时被称之“科 斯定理”(本书强调) 抽烟 B 本例中外部效应的 数量(烟量独立于 财富分配(A和B所 持有不
第四章 政府经济与外部效应
第四章 政府经济与外部效应 第一节 外部效应的概念与分类 一、外部效应的概念
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性,外部影响,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别的企业或个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没有在价格中得到反映。因而,外部效应是没有反映在价格中的市场交易成本或收益。
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外部效应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满足理论研究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1.按照外部效应的最终结果划分,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正外部效应,也称外部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好处,即收益,但这种收益并未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本企业或个人没有得到回报。
负外部效应,也称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个企业或者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损害,即成本,但这种成本并未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中,企业或个人没有对受害
1
者给予赔偿。
2.按照社会再生过程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生产的正外部效应、生产的负外部效应、消费的正外部效应、以及消费的负外部效应
(1)生产的正外部效应。生产的正外部效应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产过程中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带来了收益,但这种收益并未在产品价格中得到体现,没有获得任何报酬.。 (2)生产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
基本法则定律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马太效应,这些你都明白吗?
1、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
基本法则定律
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3、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利用外部性理论分析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环境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最优资源配置效率。
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污染者所承担的成本远小于社会承担的成本,仅受自身成本约束的污染者终将会使环境污染超过环境的耐受值。而环境保护则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保护者所获得的利益小于社会的收益,仪受自身利益激励的保护者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环境保护。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影响到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环境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所以要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就是要找到合适的机制,把环境的价值体现出来,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去,从而实现环境的外部性有效内部化。所谓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成本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境政策领域中普遍接受的“污染负担”或“污染者付费”的方式。
环境污染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命令控制方法。命令控制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强
网络效应经济理论_文献回顾与评论
网络效应经济理论:文献回顾与评论
朱 彤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
[关键词] 网络效应;文献回顾;评论
[摘 要] 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年来该理论引起了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本文回顾了网络效应理论自产生以来的代表性文献,并对现有文献中存在的与网络效应概念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评论。
[中图分类号]F0621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0257-2826(2003)12-0066-05
一、引言
网络效应经济理论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革命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想。它所关注的是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以下简称ICT)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独特特征)))网络效应对ICT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网络效应是指ICT产品所表现出的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现象:使用一种产品的人数越多,该产品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购买和使用它。经济学家把这一类产品价值与用户人数之间存在的这种正反馈关系称为/(正)网络效应0。电话、传真服务、软件等ICT产品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使ICT产品市场表现出与其他产品市场完全不同的特征,并有可能成为传统
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
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
科学家作为群体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称为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科学社会学研究表明, 科学共同体具有一种特殊的分层结构, 这种结构是共同体成员由于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的无形等级体系。由于这种等级体系的存在, 加上共同体成员在科学成果上优势积累的不同, 从而出现了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一种现象。科学共同体内部“马太效应”现象也就是科学上的积累效应,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科学共同体特定社会运行机制所必然引起的现象。科学共同体内的“马太效应”与共同体内的分层结构一样同属于一种权威效应, 但它不同于由于权力的不同或财产的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体系,科学上的这种权威结构的形成、权威的行使和对权威的信仰、服从等完全是建立在受动者自愿基础上的, 当某些科学家在科学成果的积累上达到某一优势而形成权威后,他就会受到人们的信赖、同行的崇拜。他们的论著将会以很高的频率被引用, 并不断获得种种科学荣誉。综上所述, 是科学研究系统的奖励结构这一科学共同体内的社会运行机制形成了“马太效应”。
正确分析“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有利于我们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和规范。“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积极的作用:①“马太效应”现象自然产生和形成
家族企业内外部传承模式选择研究——基于SEW理论和阈值理论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而在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到80%以上。家族企业这种在全球范围内广为采用的企业治理模式,正越来越得到中国企业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和阈值理论出发,试图建立家族企业传承模式选择模型,探讨家族企业关于内外部传承模式的选择原因和机理。
关键词:家族企业;社会情感财富理论;阈值理论;内外部传承模式
家族企业在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方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在被公认为公司治理体制发育最充分的美国,家族企业也占有很高的比例。在中国,民营企业日渐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力量,而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最主要的表现形态,民营企业80%以上都是由业主与其家族控制的。目前,全国各地家族企业的“财富二世”接班大戏正陆续上演。在之前的研究中,家族企业传承的研究基本仅限于代际传承这一种方式,但家族企业的传承除了内部的代际传承之外,还存在其他外部传承的方式如出售、清算等。同时,这种外部传承所占比重很大。因此,本文试图从社会财富价值理论和阈值理论出发,探讨家族企业关于内外部传承模式选择的原因和机理。
一、家族企业传承及其界定
家族企业的传承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所有权的传承,
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
调节变量(Moderator) vs 中介变量(Mediator)
1、调节变量的定义
变量Y与变量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就称M为调节变量。调节变量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在做调节效应分析时,通常要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简要模型:Y = aX + bM + cXM + e 。Y与X 的关系由回归系数a + cM 来刻画,它是M 的线性函数, c衡量了调节效应(moderating effect)的大小。如果c显著,说明M 的调节效应显著。
2、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显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方法:分为四种情况讨论。当自变量是类别变量,调节变量也是类别变量时,用两因素交互效应的方差分析,交互效应即调节效应;调节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自变量使用伪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中心化,做Y=aX+bM+cXM+e 的层次回归分析:1、做Y对X和M的回归,得测定系数R1。2、做Y对X、M和XM的回归得R2,若R2显著高于R12,则调节效应显著。或者,作XM的回归系数检验,若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当自变量是连续变量时,调节变量是类别变量,分组回归:按 M的取值分组,做 Y对 X的回归。若回归系数的差异显著,则调节效应显著,调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