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计数和活性污泥观察实验报告
“酵母菌计数和活性污泥观察实验报告”相关的资料有哪些?“酵母菌计数和活性污泥观察实验报告”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酵母菌计数和活性污泥观察实验报告”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04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实验四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显微直接计数法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个体比细菌大得 多,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繁殖方式 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 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 生子囊孢子。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 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 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区分死、活细胞。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 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 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 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 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 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 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 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 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了解酵母菌及其形态结构。内容: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出芽方式,并区分 死、活细胞。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酿酒酵母(Saccharomyes cerevisiae) 斜面菌 种。 0.05%美蓝染色液; 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
微生物计数与活性污泥相1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计数与活性污泥中生物相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和分光光度法计数法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用血球计数板对芽殖酵母进行计算。
3、学习观察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方法,初步分析生物处理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二、 实验原理
1、 平板菌落计数法
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待测样品经适当的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成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样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容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个菌落也有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个或者更多细胞。因此平板菌落结果往往偏低。为了清楚阐述平板菌落计数结果,现在已倾向使用菌落形成单位,而不以绝对的菌落数来表示样品的活菌含量。 2、 分光光度法
当光线通过细菌悬液时,由于菌体的散射及吸收作用使光线的透过量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菌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而光密度或透光度可以由光电池精确测出。因此,可用一系列己知菌数的菌悬液测定光密度,作出光密度--菌数
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别及子囊孢子的观察实验报告 - 图文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20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酵母菌死活细胞的鉴别及子囊孢子的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 目的要求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态特征及其与细菌的区别。 3、学习并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
二、 基本原理
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酵
母菌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结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和水—碘液水浸片来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和出芽生殖方法。
2、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形成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性变为无色的还原性。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3、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类真菌有性生殖产生的有性孢子。在酵母菌中
细菌、酵母菌、霉菌和放线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注意: 由于实验内容较多,所以我们只要把蓝色字体部分写在实验报告上即可,黑体字部分自己看一下。由于11-13周为教学质量检查
周,督导随时可能来查,所以预习报告还是要写。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真菌接种方法和形态观察
一、微生物的接种技术
1 目的
1.1学习掌握微生物的几种接种技术
1.2 建立无菌操作的概念,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环节 2 基本原理
将微生物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为接种。接种的关键是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液体接种、穿刺接种、平板接种和固体接种等。 3 实验材料
3.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啤酒酵母、玫瑰暗黄链球菌、曲霉、荨麻青霉的斜面培养物
3.2 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及高氏1号培养基的斜面和平板 3.3 试剂:5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 3.4 仪器与其他用品
酒精灯、记号笔、试管、橡胶塞、试管架、接种环、培养皿、超净台等。 4 操作步骤 4.1 斜面接种法
斜面接种法主要用于传代活化、纯化培养、鉴定或保存菌种。通常先从平板培养基上挑取分离的单个菌落,或挑取斜面,液体培养基中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操作应在无菌
酵母菌DNA
采用3种方法对不同酵母菌的总DNA进行提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ND-1000型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以及酶切、连接、预扩增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酵母菌的总DNA质量最好,基本无DNA碎带,蛋白质污染小。通过对野生酵母菌菌株的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的总DNA产量稳定、重复性好,可以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试验,完全适于AFLP分析及一些其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方法三:酵母菌genomics/\基因组DNA的提取
一:仪器:同方法一
二:试剂:SE缓冲液(1M山梨醇,0.1MEDTA pH7.5);溶菌酶(蛋白酶K缓冲液(10mM Tris pH7.6 0.5% SDS 1mM EDTA);其余同前
三:操作
1.5ml 对数生长期细菌细胞
离心,12000rpm,1-2min
沉淀
溶于590ulSE缓冲液中混匀+10ul溶菌酶37℃,1hr
离心,12000rpm,8-10min
沉淀
溶于100μL,0.5μl蛋白酶K,混匀,37℃,1hr
加入1.2ml的CTAB
微生物实验: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
实验四 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 实验目的
1. 2. 3. 4.
观察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并掌握其特征。
观察霉菌的菌落特征,学会霉菌的一般制作方法。 观察并掌握各种霉菌的个体形态及生长繁殖方式。 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二. 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一般呈圆形、椭圆形,无性繁殖以芽孢为主,也有少数是裂殖,有些酵母菌能产生囊孢子,有的能形成假菌丝。酵母菌的菌落似细菌菌落,但较大且厚,多呈白色,少数为红色。酵母菌在液体中生长可形成菌膜、菌环、沉淀和浑浊。酵母菌的细菌结构较完善,即有壁、膜、质、核等结构。酵母菌的细胞形态、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均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酵母活细胞新陈代谢旺盛,活力强,还原力也强,若无毒的染料进入细胞,既被还原脱色,但死细胞及代谢作用缓慢的老弱细胞无此还原力。美兰是无毒染料,且能被活细胞还原成无色,故可用来区别细胞的死活。
霉菌是一些小型丝状真菌、单细胞(根霉、毛霉)或多细胞(曲霉、青霉),其细胞结构与酵母类似,同属真核细胞。
霉菌形态较复杂,个体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其菌丝分为气生菌丝与营养菌丝(菌丝比放线菌粗得多)观察时请注意菌丝是否具有横膈膜、有无假根、无性繁殖时形成何种孢子,
酵母菌DNA的提取
酵母DNA提取方法
方法一:
石英砂法
1、5000rpm×5min 收集过夜培养的菌体(5ml左右),于 200μL 裂解液(50 mmol/ L Tris-HCl pH 8.0 , 180 mmol/ LEDTA pH 8.0 , 1 % SDS , 现配)中,加入 3/10 总体积石英砂在涡流混合器上振荡 13min,每隔 4min 将离心管取出用力甩几下,然后 65℃水浴 10min。 2、加入 200μL 5mol/L KAc,冰浴 8min; 3、12000rpm×5min 转移上清至新的离心管中;
4、加入 3 mol/L NaAc 35μl,加入异丙醇 200μL混匀后冰浴 8min,12000rpm×5min收集沉淀;
5、200μL TE 溶解,加入 RNase10μL,65℃水浴 10min; 6、加入 200μL 氯仿-异戊醇(24:1),抽提;
7、温柔地取上清 150μL ,加入 20μL 3 mol/L NaAc 及 375μL 无水乙醇,混匀后12000rpm×8min 收集 DNA;
8、70% 乙醇洗涤沉淀,吹干后 TE 溶解,-20℃保藏。
方法二:
蜗牛酶法
1. 接种于5 ml的YEPD培养基中在
活性污泥各参数
摘要:污水处理的方法很多,对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来说,活性污泥法仍是首选工艺,因为它具有运行稳定,耐负荷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和处理效果良好的特点。在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实际运行中,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很多,例如:曝气池混合液浓度(MLSS)、污泥沉降比、污泥负荷、污泥回流比、停留时间、溶解氧(DO)、挥发性混合液浓度(MLVSS)、气水比、水温、pH值等都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管理中,大多以曝气池混合液浓度、沉降比、污泥指数、进出水水质作为指导运行的主要参数。我厂运行十几年来,重点通过曝气池污泥沉降比辅以其它参数来指导污水处理工艺运行,本文对沉降比在运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沉降比 活性污泥法 管理 指导作用
1 理论依据
利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在有氧的情况下,将有机物合成新的细胞物质或将其分解代谢,然后再经过由合成细胞形成的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分离,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有机物、净化污水的目的。微生物代谢关系图如下:
污水净化的重要环节,首先是污水中有机物在曝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菌胶团的过程,其次是菌体有机物的絮凝、沉淀和分离过程;由此推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字号: 大 中 小 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一、活性污泥的培养步骤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 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 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 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子囊孢子的观察 - 图文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其子囊孢子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
2.学习并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基本方法。
3.了解并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态的基本观察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
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
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
2.美蓝染液水浸片法( 鉴定酵母菌细胞的死活)
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而还原型为无色。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还原剂(活细胞的新陈代谢) 美蓝(氧化型) 美蓝(还原型) 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