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时加减混合
“第12课时加减混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第12课时加减混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第12课时加减混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整式的加减:第6课时
第6课时:整式的加减(3)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页至第6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 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 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 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
第12课时死海的秘密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死海的秘密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第12周第1 课时(总第12课时) 1、通过实验、制作,验证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2、探讨死海不沉的秘密。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制作,验证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课题:(死海不沉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让鸡蛋扶起来 ①、把鸡蛋放入清水杯中,鸡蛋沉入水底。 ②、向水杯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动。 ③、实验观察:鸡蛋会怎样?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1、鸡蛋浮起来了,这是不是说明盐水的浓度逐渐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也在不断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就浮起来了? 2、是不是说明液体的浓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2、实验二,制作小浓度计 ①、将吸管的一端折过来。 ②、在吸管折处放两个曲别针,再用橡胶圈绕好。 ③、在吸管上均匀的标好刻度。 ④、将吸管浓度计放在水中调试,让它恰好竖立着浮在水中。 3、实验, ①、取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淡的食盐水,一个盛浓的食盐水。 ②、先把小浓度计放在淡的杯中,观察到什么刻度。 ③、
第12课时死海的秘密
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 死海的秘密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第12周第1 课时(总第12课时) 1、通过实验、制作,验证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2、探讨死海不沉的秘密。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制作,验证液体的浓度与浮力的关系。 难点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引入课题:(死海不沉的故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让鸡蛋扶起来 ①、把鸡蛋放入清水杯中,鸡蛋沉入水底。 ②、向水杯中加入食盐,并不断搅动。 ③、实验观察:鸡蛋会怎样?出现了什么现象? 思考:1、鸡蛋浮起来了,这是不是说明盐水的浓度逐渐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也在不断变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就浮起来了? 2、是不是说明液体的浓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2、实验二,制作小浓度计 ①、将吸管的一端折过来。 ②、在吸管折处放两个曲别针,再用橡胶圈绕好。 ③、在吸管上均匀的标好刻度。 ④、将吸管浓度计放在水中调试,让它恰好竖立着浮在水中。 3、实验, ①、取两个玻璃杯,一个盛淡的食盐水,一个盛浓的食盐水。 ②、先把小浓度计放在淡的杯中,观察到什么刻度。 ③、
15.2.2_分式的加减(第1课时)
第十五章
分式
15.2 分式的运算15.2.2 分式的加减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3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天,乙工 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 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乙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 ).
(问题4)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 2 (单位:km )分别是 S1, S2, S3 ,2011年和 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2011年森林面积增长率是 2010年森林面积增长率是 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
-
对于
1 1 n n 3
,
-
如何计算呢?
这是关于分式的加减 问题,你会计算吗?
S
二、观察类比,学习新知
1.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
1 2 1 2 3 ; 5 5 5 5
1 2 1 2 1 ; 5 5 5 5
1 1 2 3 1 2 1 1 1 2 3 1 2 5 ; . 2 3 2 3 3 2 6 2 3 2 3 3 2 6想一想:以上运算用到什么运算法则?【同分母的分数加
第3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65页信息窗2、红点、绿点的知识,66页自主练习1-5题。
学情分析: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的内容。学习该内容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加减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课堂上学生通过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单位必须相同才能进行相加减”的算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数学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单位必须相同才能进行相加减”的算理,发展数学思考。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探索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
第12课时 矩形、菱形、正方形(5)
第12课时 矩形、菱形、正方形(5)
预学目标
1.动手实践课本P98“操作”,初步感受正方形的中心对称性.
2.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初步了解正方形中相等的角和线段.
3.从边、角以及对角线三个方面尝试归纳正方形的性质.
4.通过课本P98中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关系图,尝试了解正方形的识别方法. 知识梳理
1.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如图1,将△AOB绕点O旋转180°,得到△_______;将△BOC绕点O
旋转180°,得到△_______;将Rt△ABC绕斜边中点O旋转180°,得到 Rt△_______;将△ABD绕点O旋转180°,得到△_______.
2.正方形的概念
3.正方形的性质(如图2)
(1)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①AB_//_______,AD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_______,∠BAD=∠_______,即______________;
③OA=_______,OB=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
①AB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第4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4课时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2)
2018.5.24
基础知识练
1. 口算。
2.52+0.26= 1.6-1.2= 3.23+0.24= 7.32-1.11= 5-4.1= 0.32+2.5= 7.95-0.9= 4.6+2.35= 5.28+0.2= 1-0.87= 2.脱式计算。
7.02+11.38+20.96 12.45-1.96-0.8 85.7-(15.3-4.8)
3.把一段长10.4米的绳子剪成三段,第一、二段共长7.6米,第二三段共长8.3米。第二段长多少米?
4.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学们积极收集废纸。第一小组收集了36.2千克,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多收集了9.3千克,第三小组比第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
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数学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3课时
小学四年级->四年级数学
观察数据特征,简便运算,小数点对齐。
全班交流
1.课堂活动第 2 题 课堂活动 修复污损的小票。 2.练习二十二第 2 题 解决问题 练习二十二第 4 题 练习二十二第 5 题 数学知识 你知道吗? 算筹于筹算。
1.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独立完成 1.理解图意,列式解答 2.理解图意,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看图 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完 成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第1课时
宿城区罗圩初中“四步”导学教案
第 12课第 1 课时 学会自主学习、课 题 学会合作学习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课 型 教学目标 教 学 重点难点 新授 教案设计者 1、懂得尊重、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初步形成平等待人、乐于交往的精神。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含义。 2.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反思和改善学习状况,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 学 过 程 改进意见 (一)自 学 检 测 1、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 和 ,是一 种 的学习。 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 的 性的学习。
(二)师 生 交 流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活动:小品赏析,认识自主学习 进入初中以后,随着学科数量的增加、学科深度的提高,仅仅满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将不能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们要逐步摆脱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一个自主的学习者。 (师)自主学习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根据小品中小亮的表现,归纳一下自主学习的特点。 教师寄语: 进入初中后,我们应逐步摆脱对老师和父母的依
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1课时 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第1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8题。
教材分析
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已掌握。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熟练运用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即可。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在本学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学生掌握的程度可能参差不齐,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熟练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复习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加减法。 2、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二、复习归纳
一、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课件出示相关复习题) 1.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