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化学教学论实验报告氧气的制取与性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氧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掌握氧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集气瓶,酒精灯,水槽,燃烧匙 三、实验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木炭,硫粉,红磷,铁丝 MnO四、实验原理:2KClO3 2 2KCl+3O2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双手握住试管,观察玻璃管内水柱变化。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装好带导管的软木塞。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应向下。
点:点燃酒精灯,先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理由是氧气不溶于水。收集四瓶氧气。 离:收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熄:再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六、氧气性质实验操作:
1、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娶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至发红,然后将木炭插入集气瓶内。
观察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说明集气瓶中有纯净的氧气存在。反应完后,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跟氧气反应后产生C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实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能记住所用药品的
色、态,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和阅读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理解该反 应的装置特点、操作顺序和原理并能指出用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 取氧气的区别。
认识催化剂概念的要点,能说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并 学会区别和判断这些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体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结合给出的药品和条件, 进行实验装置的设计。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 品选择、仪器组装、气体收集和检验、验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丰富科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设疑--思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重难点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第一个实验活动,是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氧气的性质实验的综合应用,将刚学过的各部分知识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有一定的难度。本实验需要落实实验操作中的药品取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气体的收集以及氧气性质实验等基本操作,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多角度观察,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二、重难点分析 (一)制取氧气
1.突破建议:学生在经过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制取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由此对氧气制取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亲手制取一瓶氧气。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利用化学变化以制取某种物质为目标的这类科学实验可能是第一次,可能会无从下手。学生应提前预习课本45-46页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编写预习学案让学生完成。在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应先通过视频或亲自
演示,让学生清楚实验步骤,明确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抛出这些注意事项并提问,让学生带着问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掌握实验室制取O2实验装置、步骤及注意事项; 掌握制取气体的收集方法及检验方法。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写出文字表达式。 2、收集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可用这些方法收集? [归纳]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b.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 c.加热氯酸钾 文字表达式:
加热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二氧化锰 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 加热
2、收集氧气的方法有
⑴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⑵可采用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课堂探究]
探究点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气体制取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上图中,哪部分是发生装置?哪些是收集装置?各用到哪些仪器?
半部分是发生装置 半部分是收集装置
2、实验: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注意操作步骤。
3、讨论:
⑴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 ⑵怎样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三、实验药品:锌粒,稀硫酸, 氧化铜
四、实验原理:Zn+H2SOH2+ZnSO4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
装: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注液方法与上述注水方法相同。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为宜。打开气体出口的活塞,开始反应,收集氢气。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理由是氢气不溶于水。
离:收集满氢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六、氢气性质实验操作:
1、氢气的纯度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室制取氢气及其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者: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
2、掌握氢气的性质
二、实验器材:导气管,试管,酒精灯,水槽,启普发生器
三、实验药品:锌粒,稀硫酸, 氧化铜
四、实验原理:Zn+H2SOH2+ZnSO4
五、实验步骤:
安装如图组装仪器。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开启旋塞,向球形漏斗中加水,当水充满容器下部的半球体时关闭旋塞,继续加水,使水上升到球形漏斗中。静置片刻,观察水面是否下降,如下降说明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球形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一薄层凡士林。
装:锌粒由容器上的气体出口加入,加固体前应在容器的球体中加入一定量的玻璃棉,以防固体掉入半球体中。液体试剂从球形漏斗口注入,注液方法与上述注水方法相同。液体的量以反应时刚刚浸没固体为宜。打开气体出口的活塞,开始反应,收集氢气。 收: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理由是氢气不溶于水。
离:收集满氢气后,先将导管移开水槽。
六、氢气性质实验操作:
1、氢气的纯度检验: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
九年级化学教案: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初三化学教案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要点 1.实验室制取氧气(重点) 2. 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课标要求 初步学会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初步学会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皮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讨论交流 结合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2.实验装置:(若药品为氯酸钾,则试管口不用放棉花)
3.收集方法: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又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操作步骤:
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
九年级化学上册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一)研究讨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可用七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注意:(1)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在集气瓶中装满水并向试管中装入药品高锰酸钾,在试管口塞上棉花团。
(1)在装满水的集气瓶内,如果有气泡会有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1)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伸入试管中的导管不能过长,应微露胶塞。为什么?
4、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注意:物质加热的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为什么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的移动?然后对高锰酸钾部位进行加热。
5、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注意:为什么要在气泡连续出现时才开始收集?或说刚开始有
气泡放出时为什么不立即收集?
6、离: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7、熄:再熄灭酒精灯。
注意:实验完毕后,为什么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
(二)探究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
初中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化学反应原理:(写出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
(1)。
(2)。
(3)。
(4.)氧气的检验,方法:
(5).氧气的验满,方法:。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1)石蜡在空气中燃烧;(2)加强热条件下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5)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以上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3.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b ;
c ;
d ;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并对应说明改正方法。
错误:①;②;
③;
改正:①;
②;③;(3)做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
方法是;(4)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5)实验完毕后,应先,然后;其原因是
。
4.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水→氧气+氢气);③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③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内制氧气的方法是
氧气的性质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思路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学案以及教学反思
氧气的性质教学设计思路
刘占国
在氧气的性质这节课的实验教学中,我主要注意细节以突出考点。加强同种可燃物在空气中、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对比描述;因为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是学生比较薄弱的地方。这节课重点就是培养他们掌握描述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方法的启蒙课,因此我在课堂中认真地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现象,描述现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最后归纳出结论。单独凭借一节课不可能使学生完全掌握方法,但起码可以做到初步入门。为以后娴熟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并通过观察现象比较、科学地分析和归纳出结论奠定基础。
在复习导入时我采用了抢答比赛的形式引入新课,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思考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重点让他们注意试验细节,比如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者沙子,在观看完试验后,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养成能够独立思索的习惯。
最后,通过几个实验进行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进而说明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助燃性,物质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