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浅析
本文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含义入手,通过分析解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演变,找出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我国一直传导不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21 00年1月大众 务商 P pu ao rBlsuns ies
oN .20,1 10
(第总f9 )0期
(u u vla, 1O 9C m l e i N0. ) y
中t国货政币传策机导制浅析魏瑞敏 (西经大学,财山山西太原0 0 0 )063【摘要】本文货从政策币传机制的含导义入手通过,分解放以来我析国货币政传导策机的演变,制出找了货政币传导策制在我机一国传导直不畅原的因,提出并相应的解决对了策。
【键词关】政;策币货导传制机;终最 目标图中分类号: '10 1 2 .;8文献标识码:A章文号编: g8( 1)10 50一 l 19 32 20—006 0O2 012 2国有商银行业改革后滞, ..货币使策政的传导中 断期以长来国我的企和业人个其融资手段要主靠依行进行间接银融资,币局当政策意图的要主银行由来实,现货但由于国有商银行业期长来的以“非场市化”,作银行之的逐步商化和业虑考融金险风以及操加央的行适“从紧度”货的币策政惯直性接响了近影年来中央银行的扩张 性货币策政果,得整个社会效货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复旦学报(礼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FUDANJOURNAL(SocialSciencx、|s)No.12003
金融理论与赁币政策研究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卢庆杰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发达的货币市场和有效的金融机制基础上,货币政策主要涵过利率
通道、虻率通道、非货币性资产通道和信贷传播通道四条途径影响宏观经济总量。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说
明中国由于信贷管理体制、利率管制、金融市场不完善、微观经济主体非『仃场化运作等方面对货币政策传
导的阻滞作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冬|不能有效地指导实体经济,进而对疏导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提
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障碍对策
[中围分类号】1;'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02570289(2,003)010049008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于创造稳定的货币环境。整个经济体系可以看作是连接厂商、个人、政府机构和对外开放部门的网络,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有直接的联系,而与作为经济活动主要参与者的企业与家庭等非银行部门没有联系。有效的货币
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探索
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我国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进行了回顾和简介,然后分析和介绍了在利率完全市场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最后分析了我国在利率未完全市场化条件下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通过对影响利率政策传导的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为中央银行制定利率政策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机制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e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theory
of monetary policy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and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the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cs in western countries at first, and then analyzes and introduces the interest rat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under the Complete market interest ra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效应及其传导特征分析_林江鹏
DOI:10.16059/43-1008/c.2011.05.068
2011/
5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效应及其传导特征分析
林江鹏
摘
要:本文基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月度数
熊启跃
(2001)、陈飞(2002)、王晓明(2010)、潘敏(2010)也分别基于
本文提出假说1:2006—不同样本期证明了其存在性。鉴于此,
2010年间信贷投放对产出和价格的刺激效应显著。
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兴起以及银行业监管环境的不断变化,学者们将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范式引入到传统信贷渠道当派生出企业资产负债表和银行资产负债表两个广义信贷中,
Gertler&Gilchrist,渠道,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Bernanke,
1998;VandenHeuvel,2002)。大量国内外学者均给出了信贷渠道不对称性效应的证据,主要集中于金融加速器(Balke,2000;赵振全等,2007)以及资本加速器(Gambacorta,2004;Kishan,2006)等方面。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长期占社会总融资规模的80%以上,对
此外,我国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银行信贷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自2004年开始施行巴塞尔资本协议,随着资本充足率监管逐渐强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 图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作者:江春 余慧扬
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3年第02期
摘 要: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方法,对中国2001—2011年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给出货币渠道的结果作为对比。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的传导共同发挥作用,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传导障碍,并且近年来货币渠道相对信贷渠道而言似乎更具影响力。另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工业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并给出了工业企业现金流主要组成部分(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以及利息支出)对货币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关键词:货币政策;货币渠道;信贷渠道;工业企业现金流
中图分类号:F8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2-0010-06 一、引言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有效性一直以来就是各国中央银行和学术界广泛讨论并关注的话题。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主要包括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前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引起利率水平变动,并间接作用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研究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
第2 3卷第 5期21 0 0年 l 0月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 u a fJa g iFn n e C l g o r lo in x i a c o l e n e
Vo . No. 123 5 0c 0 L2Ol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研究张细松(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 201 ) 5 0 4
摘要: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币货 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其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币市场发展程度、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研究
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货币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其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货币市场发展程度
第2 3卷第 5期21 0 0年 l 0月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J u a fJa g iFn n e C l g o r lo in x i a c o l e n e
Vo . No. 123 5 0c 0 L2Ol
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研究张细松(山东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山东济南 201 ) 5 0 4
摘要:中国并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这使得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区域非对称性成为可能。实证证明:中国存在货币政策效应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非对称性;四地区对货币政策冲击新息的响应不同,币货 政策冲击新息对四地区预测误差的贡献度也不同,中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相似、其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相似。货币政策效应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主要是与企业结构、币市场发展程度、融结构以及信贷结构和动力的
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的实证检验
贾海涛 苗文龙
《上海金融》2009年第7期
货币政策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Logit、Probit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经验实证,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绩效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常常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判断,中国货币政策较为有效。相比之下,调控m0更有利于稳定物价,调控利率促进经济增长效果更好。
关键词: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绩效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9)07-0041-03
Abstract:ThisthesisexperientiallytestifiesChina'sdatabyuseofLogit、Probitmethods,andthenelementarilystudiestheissueofmoneytarypolicyeffect.Basedonstatisticalexamination,itconcludesthatthefunctionofmone-tarypolicyobjectivewasalwaysnon-linear,andChina'smonetarypolicywasrelativelyeffctiveifjudgedbyth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中国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
摘要:本文首先采集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gdp、外汇储备、cpi和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变量svar模型族,然后通过cholesky分解施加约束,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波动和价格波动的具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在中短期内对产出波动具有最多不超过11%的影响,且数量型中介目标的冲击效应要强于价格型中介目标;多数货币政策冲击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要大于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且解释程度多在12%左右。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既是价格波动的根源,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随着m2可控性的逐步减弱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逐渐丧失,中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转移。 关键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宏观经济效应;s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3-0048-07 一、引言
近年来,货币政策在中国应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局势中被频繁使用,其类型也多次转变,先由2008年的“从紧”型转变为2009年的“适度宽松”型,再转变为2010年以来的“稳健”型。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分析并准确度量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摆在宏观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1-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1-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第一部分 货币信贷概况
2002年,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形势良好。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总体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商业银行加强贷款营销,努力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货币供应量增速加快,货币流动性稳步提高。
2002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7.1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增幅比上年末高4.1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比例(M1/M2)为0.38,比上年末高0.49个基准点,比3月末最低时高2.06个基准点。
图 1:2002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
2002年以来,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增幅总体逐月走高,反映了经济景气回升对货币增长的内在需求和银行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加大,银行货币信贷供应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趋势基本保持适应。2002年末,广义货币M2增幅比同期GDP增速和消费物价涨幅之和高9.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