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消极影响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消极影响”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消极影响”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消极影响”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作者:潘文杰
来源:《青苹果·高二版》2016年第05期
在学习中,对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很多学生一知半解。下文拟从天人感应思想的历史渊源、内涵和评价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历史渊源
天人感应思想是我国一种很古老的思想,起源很早,《诗经》《尚书》《周易》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天人感应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反映在管仲、孔子、墨子、邹衍以及范蠡的哲学思想中,其中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对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影响甚巨。到了汉代,随着天文、历法等的发展,天人感应成了人们宇宙观的基本概念,秦汉之际的天人感应观念成为时代的共识,人们运用天文气象来解释和指导社会生活。汉朝初年,《黄帝内经》从医学的角度,为汉代思想家进一步发展天人感应思想提供了实证依据。《淮南子》对于天人相类的表述则更加明确,也更加系统,认为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内在的有机联系,此书代表了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高水平。但是,《黄帝内经》与《淮南子》只是停留在对天人
美国宗教对美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美国宗教对美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李雪松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工科试验班 3090104147)
要想探讨美国宗教对美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必须先搞明白何为“美国宗教”。不加以赘述,我仅取影响力最大的基督教(新教)加以简单说明。
基督教(新教)在美国已有300多年历史。1776年美国独立前,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派别均已传入美国,其后迅速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宗教。在美国宗教中,基督教(新教)教徒最多,约有1.56亿人,占美国总人口的57%。主要有浸礼宗、卫斯理宗、信义宗、加尔文宗、圣公会、圣洁教会等,此外还有数十个较小的教派组织和跨教派的国际性的组织。各宗派创办有400多所大专院校。基督教已深入社会各领域。
清教徒(Puritan),是指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天主教残余的改革派。其字词于16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源于拉丁文 的Purus,意为清洁。 清教徒信奉加尔文主义,认为《圣经》才是唯一最高权威,任何教会或个人都不能成为传统权威的解释者和维护者的基督徒。历史上,将在英国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尔文教义、不满英国国教教义的人称为清教徒。而由于英国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国,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这些早期的清教徒以及他们身
大众传媒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
新闻与传播研究
XINWEN
AIHAOZHE
·20103(下半月)
大众传媒对社会控制的消极影响
□季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推动着人类教育的发展,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有效控制,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作用并非都是正面的,现实中存在诸多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控制功能的滥用大众传媒对社会控制功能的滥用,首先伤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信力,损害了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以牺牲新闻生命为代价的;从更深的层面来说,大众传媒对社会控制功能的滥用会妨碍司法公正,动摇社会民主法治的基石。
“媒介审判”无处不在。“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它是新闻竞争日趋激烈下的产物,从法理学的视角看,“媒介审判”损害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形象,是新闻媒体的职能错位,它使得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的天平过分倾斜,有悖于法治精神。在法制日益走向健全的条件下,“媒体审判”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与“无罪推定”、“罪刑法定”原则相悖。而在现实生活中,媒体越俎代庖给嫌疑人定罪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如果司法者在案件的审理过程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更大(加强版立论)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消极影响更大
学长学姐好,同学们好:
正本溯源,“网络舆论”是“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民间的倾向性的议论”。而“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执行过程中不受干扰,公正地进行司法程序”。于是,我方认为,片面、不科学的“网络舆论”明显对合理、科学的“司法公正”产生较多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民大多是青少年和非专业人士,他们本身就不懂法律。他们对事件的判断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道德标准而不是法律。这时,激愤的情绪淹没了理性的思考,道德判断代替了法律的分析。不专业的“网络舆论”是不可靠的,对专业的“司法公正”也就造成了极大地消极影响。在“邓玉娇案”中,因为其是“网络舆论”倾向的弱者,于是“网络舆论”活生生地绑架了民意绑架了司法,使本来是过失杀人应该判刑的邓玉娇免于刑事处罚。
然后,因为网络匿名性的存在,民众因不用负责而在网络上随众且更容易遭到煽动。于是这整个网民群体冲动且急躁,轻信且容易受到暗示。网络信息本身被有组织的利用或无意的曲解时,错误和荒谬的信息会被不断地传播。这也就形成了不理性的,甚至本身就是虚假的网络舆论。药家鑫不是因为虚假的富二代宣传,怎么又会成为网络舆论绑架司法的牺牲品。短时间的群众行为无需代价,但长远来看,网络舆论越来越多的干预司法
论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天"是人间道德的价值本原,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合法性的依据和德主刑辅的形上解释四个方面阐释了其理论的伦理内涵。当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一思想不乏粗陋和荒谬之处,他夸大天的权威,压抑了人的能动性,由于其理论蕴含神秘主义的因素也为后人诟病。但作为伦理思想史
黑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姓名:梁丽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伦理学
指导教师:关健英
2009032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天"是人间道德的价值本原,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合法性的依据和德主刑辅的形上解释四个方面阐释了其理论的伦理内涵。当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一思想不乏粗陋和荒谬之处,他夸大天的权威,压抑了人的能动性,由于其理论蕴含神秘主义的因素也为后人诟病。但作为伦理思想史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
汉代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学大师的教育思想
第二讲
汉代孔子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学大师的教育思想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董仲舒的生平和教育活动,了解其对三纲五常、 1.了解董仲舒的生平和教育活动,了解其对三纲五常、 论正谊明道、 强勉” 圣化” 论正谊明道、“强勉”和“圣化”的论述 2.理解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理解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3.掌握董仲舒对教育作用的论述以及三大文教政策的建 议。 教学内容要点: 教学内容要点: 重点: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重点:董仲舒教育思想对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发展。 难点:董仲舒对教育作用的论述。 难点:董仲舒对教育作用的论述。
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学大师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西汉广川人,生于公元前179年,卒于公元前104 董仲舒,西汉广川人,生于公元前179年 卒于公元前104 179 享年75 75岁 年,享年75岁。 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春秋公羊》学的著名 董仲舒自幼勤习儒家经典,是研究《春秋公羊》 学者. 学者. 以“三年不窥园”的治学精神和高深的学术造诣受到时人 三年不窥园” 的尊敬和爱戴,许多人纷纷聚其门下拜他为师, 的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思想道德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当前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也使广大中学生置身于强大的传播环境当中。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绪敏感且尚未形成完整道德价值体系的未成年群体,中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与环境的影响。当代中学生主要是“90后”和“00后”,他们是在大众媒体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度和信任度都很高,他们极易受到传媒的价值辐射,这逐渐成为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特点
1.传播内容的复杂性
“大众传媒的内容是由一定社会实体赋予的,不同社会实体具有不同利益的需求,借传媒之手传播各种信息。”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传播不再被国家、地域、种族、意识形态所制约,其空间不断扩大。传播的内容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内容的良莠不齐就成为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网络的交叉增加了区分信息源的难度,这使得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真假混杂,科学和愚昧并存,既有一些积极正面的知识,也存在一些低俗、极端、暴力的信息。
2.传播方式的高效性
大众传媒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播,特别是网络和新媒
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舆论氛围。一方面,信息不仅可以
论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天"是人间道德的价值本原,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合法性的依据和德主刑辅的形上解释四个方面阐释了其理论的伦理内涵。当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一思想不乏粗陋和荒谬之处,他夸大天的权威,压抑了人的能动性,由于其理论蕴含神秘主义的因素也为后人诟病。但作为伦理思想史
黑龙江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
姓名:梁丽云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伦理学
指导教师:关健英
2009032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天"是人间道德的价值本原,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合法性的依据和德主刑辅的形上解释四个方面阐释了其理论的伦理内涵。当然,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一思想不乏粗陋和荒谬之处,他夸大天的权威,压抑了人的能动性,由于其理论蕴含神秘主义的因素也为后人诟病。但作为伦理思想史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既是一种宇宙自然观,也是一种道德观。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吸收了前人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成果。本论文从
董仲舒的观点
篇一:追寻幸福:中国伦理史视角 期末考试(20)
1在西汉被称为群儒之首的是?1.0 分 A、公孙弘 B、董仲舒 C、倪宽 D、东方朔
我的答案:B
2用什么办法可以把两句完全不搭杠的话合理地联系起来。1.0 分 A、想象力 B、幸福力 C、对比力 D、分析力
3以下对豁达的理解正确的是?1.0 分 A、坚持实现所有的欲望 B、重视失去的事物 C、舍欲而不舍身 D、关注自己没有的
4关于玄学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新道家
B、切中了道家的不足之处 C、志在改变儒家僵化的体制 D、尚清言
5庄子的思想中人要幸福就要有一种?1.0 分 A、全待之乐 B、否待之乐 C、有待之乐 D、无待之乐
6练习颜真卿的楷体书法需要的特性不包括1.0 分 A、正 B、圆 C、大气 D、长寿
7下列关于大乘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它对中国影响不大
B、它认为可以有无数的佛同时存在 C、大乘佛教不包括禅宗 D、大乘佛教即南传佛教
8下列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说法错误的是?1.0 分A、它是孔子说的。
我的答案:A
我的答案:C
我的答案:B
我的答案:D
我的答案:B
我的答案:B
B、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C、它割裂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D、它出自《论语》。
9那
简析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简析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虽然平时自己经常会听到“天人合一”思想,但是我并没有对此多想过。如今仔细想了想觉得自己也不能对这个思想下个准确的定义,所以我不再纠结怎么对这个思想下定义,而是思考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中,有两个对象,一个是天,一个是人。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对天抱着敬畏之心,这里的“天”指的是包括日月星辰等天象以及气候、气象等。而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天与人处在一种平衡的关系中。到之后的刀耕火种,甚至到之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人们也一直都是靠天吃饭,在这种农耕文明中,“天”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夏人作历法,让人符合天的规律。孔子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鬼,先鬼而后礼。”近现代出土的殷墟卜辞就可以很好的说明殷人对拥有至高地位的“天”的一种绝对敬畏与无限向往的心理。进而在武王伐纣时,纣王的反应是“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纣王的疑问让西周的统治者明白:纣王虽拥有“天命”,但最终却丢掉了自己的江山和性命,这说明“天命”并不是某一氏族的永享专利。要怎样才能永久拥有“天命”?西周统治者认为纣王之所以失去“天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