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人国》观后感手抄报

“电影《小人国》观后感手抄报”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电影《小人国》观后感手抄报”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电影《小人国》观后感手抄报”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小人国》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电影《小人国》观后感

纪实电影《小人国》,看过之后给我的触动很大。在巴学园里孩子们不受老师的约束,不用受课堂的管制,可以自由发挥尽情玩乐。特别是大李老师对孩子的宽容、和蔼可亲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孩子们放学后都不想回家,巴学园给了孩子们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结合我们这里的情况,有许多事就做不到。安全抓的这么紧,老师的视线从不离开孩子,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没法向家长交代。一天下来,只要能把每个孩子平平安安的送到家长手里,悬着的心才能放下。印象最深地是孩子们在玩沙土、在雪地里爬,他们脏不脏,没有老师去说:“这不行,太脏了。”我们不能看着孩子把衣服弄脏,教育理念与他们有差距,再说我们班里孩子多,真让他们自由发挥,肯定会闯祸,这点我们无法借鉴。大李老师处理问题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学习。第一是小女孩辰辰,她可爱、腼腆、专一、执着,每天早晨来到幼儿园后,都会耐心地等待她的好朋友南德,当看到南德来园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她等待好朋友的过程中,老师也是尊重她的想法的,而且还会陪她一起等南德,这不仅表明了幼儿很珍惜自己的好朋友,也说明了幼儿之间的交往是多么的重要,使他们喜欢上幼园。第二是小男孩池亦洋,他在班里总是会欺负人、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不遵守

《小人国》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所有的孩子都将成为我们

——《小人国》纪录片观后感

写在前面:

电影《小人国》是摄制组于2006-2008年间拍摄的位于北京郊区的一所名叫“巴学园1

”的蒙氏幼儿园2。真实记录了一群2-6岁小朋友的生活。影片以第三视角记录了辰辰、南德、池亦洋等小朋友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以及游戏等各种景象。

本文为《教育心理学》的课后作业,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李跃儿和她的芭学园

教育是脚,孩子是鞋。鞋合不合适,只有脚最有发言权。无论是从《床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巴学园,还是到《小人国》、《成长的秘密》里面的芭学园,都塑造了这样一个乐园:它使得,每一个从事幼教的老师都希望到这样一个地方去教学,每一个家长都希望送自己的孩子去这里学习,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到这样的场所成长。

芭学园认为,孩子就是那只有感受、有使命、有需求的脚,教育者就是给这样的脚造鞋的人。我们要造出适合于孩子的教育,就必须要忘我地感受孩子,了解孩子、研究教育、是我们成为有感受力、尊重孩子需要、能力高超的制鞋人。[1]

1.1芭学园的理论基础和教育目标

李跃儿提出,芭学园采用的是建构主义3的教育思想,对儿童所处的环境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对教育的内容进行有目的组合。[1]但更普遍的观点认为,芭学园更符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巴学园中,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们是如何上幼儿园,玩耍,学习;以及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些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每当发生一些令我们手足无措的情况时,巴学园的老师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巧妙的化解。这很值得我去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这部纪录片当中有好几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人物。首先是每天早晨在巴学园门口等待南德的辰辰,每天辰辰都会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等待南德。虽然辰辰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儿童,很少与老师交流,但是她与南德之间的关系,使她获得了真正的同伴交往。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需要由自己引起并且维持,而且同伴给予的反应远比家长和老师要来的模糊和缺乏指导性。因此,儿童从与同伴的交往中,更能学习亲社会性的行为。相比起亲子关系,同伴交往更加平等并且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境,对孩子的亲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对于辰辰的尊重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和发展,并且做出了许多支持辰辰的行为,例如陪辰辰一起等待,在南德到达幼儿园以后,也帮助促进辰辰和南德之间的交流。教导辰辰和南德之间的社会交往行为。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池亦扬,这个孩子很顽劣,喜欢欺负人,搞点小破坏。这是孩子同伴交往中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虽然池亦扬常常欺负别人

纪录片小人国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观后感

《小人国》这部纪录片记录了在巴学园中,一群性格迥异的孩子们是如何上幼儿园,玩耍,学习;以及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些性格不同的孩子的。每当发生一些令我们手足无措的情况时,巴学园的老师总能用自己的方式巧妙的化解。这很值得我去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这部纪录片当中有好几个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人物。首先是每天早晨在巴学园门口等待南德的辰辰,每天辰辰都会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等待南德。虽然辰辰是一个比较沉默寡言的儿童,很少与老师交流,但是她与南德之间的关系,使她获得了真正的同伴交往。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需要由自己引起并且维持,而且同伴给予的反应远比家长和老师要来的模糊和缺乏指导性。因此,儿童从与同伴的交往中,更能学习亲社会性的行为。相比起亲子关系,同伴交往更加平等并且要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境,对孩子的亲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老师对于辰辰的尊重顺应了孩子的天性和发展,并且做出了许多支持辰辰的行为,例如陪辰辰一起等待,在南德到达幼儿园以后,也帮助促进辰辰和南德之间的交流。教导辰辰和南德之间的社会交往行为。

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池亦扬,这个孩子很顽劣,喜欢欺负人,搞点小破坏。这是孩子同伴交往中带有攻击性的行为。虽然池亦扬常常欺负别人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_ 电影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_ 电影观后感1

  有一个人曾放弃优越的环境,回到贫穷的祖国种“苹果”,他曾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给祖国铸造了不止一把锋利的宝剑,他曾在垂暮之龄仍关心着祖国的教育事业。

  他就是钱学森,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学森学森,学问像森林。”

  这是电影里的一句玩笑话,幽默而调侃,但学问却不是钱学森的最可贵之处,他最为可贵的是他的爱国的赤子之心,在他的生命中,国家被放在了首要位置,他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也与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钱学森说:“我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的命运。”所以,尽管人在美国,物质条件丰厚,他仍挂念着多难的祖国,随时关注着祖国的动态,在遭到长达五年的怀疑和监禁后,他更加坚定了回国的信念,当他的朋友杜布里奇校长问他:“中国没有航空科技,你回去能做什么?”钱学森毫不犹豫的回答:“只要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只要祖国需要,我可以去种苹果。”于是最终他排除了万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去后,他真的立马就开始了他的种“苹果”事业,现在的我们简直无法想象那是多么艰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难忘夏末秋初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奔赴文化中心,去看了一场电影--《李保国》

  在观影之前,我对李保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就在河北农业大学就读,他和一帮孩子到我家玩儿的时候就曾经谈论过这位“农民教授”事迹;老校长在岗的时候,组织我们在书法室观看过相关的宣传片,我印象很深。此次观影之后,我对李保国的了解更深了。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2016年4月10日他因病逝世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向农民教授学习什么?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在翻滚: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他的职业,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

  电影《李保国》就告诉了我:他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

  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具备工匠精神?就是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给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你看,自 1981年起他去山区搞起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什么才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它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李保国在34年的教研中,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走遍太行山区,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ldqu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电影《李保国》观后感

  难忘夏末秋初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和其他几位同事奔赴文化中心,去看了一场电影--《李保国》

  在观影之前,我对李保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就在河北农业大学就读,他和一帮孩子到我家玩儿的时候就曾经谈论过这位“农民教授”事迹;老校长在岗的时候,组织我们在书法室观看过相关的宣传片,我印象很深。此次观影之后,我对李保国的了解更深了。

  李保国30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让山区真正实现山绿、民富、村美,让山区人民早日过上小康生活。2016年4月10日他因病逝世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向农民教授学习什么?

  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在翻滚:一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他人生态度的表现,他的职业,就是他志向和理想的所在。

  电影《李保国》就告诉了我:他的一生没有追求个人财富和名利,他追求的是让太行山变绿,让生活在那里的农民脱贫。

  这个人为什么能够具备工匠精神?就是他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工作给了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你看,自 1981年起他去山区搞起开发研究,34年间李老师每年在山里“务农”的时间超过200天,汽车成了他移动的家,稀疏了头发,黝黑了皮肤,双手长满茧子,长期奔波留下了严重糖尿病和心脏病,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改变最初的梦想。

  什么才叫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它靠的是传承和钻研,凭的是专注和坚守,是对精品的坚持、追求和积累。

  李保国在34年的教研中,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他走遍太行山区,他提出了“聚集土壤,聚集径流”的植保新方法,让前南裕的山土厚了、水多了,树木栽植成活率从原来的10%一跃达到了90%。经过十几年的开发治理,前南峪的沟沟壑壑变成了“山顶洋槐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ldqu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标签:文库时间:2024-11-17
【bwwdw.com - 博文网】

李保国电影观后感

  今天晚上单位组织观看了《李保国》,我深深的被李保国的事迹所感动,一个河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省管专家、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看上去却像是一个略显沧桑,上了年纪的农民,“把我变成农民,农民才能变成我”是他说的最多的话。三十年扎根山野,倾情奉献。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秃岭丢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责任和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变成现实。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实际行动来演绎着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国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艰苦的农村,带领学生们在这里与村民们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实现绿水青山,经他培育的富岗苹果卖到百元一个的'天价',绿岭薄皮核桃享誉全国。李保国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的荒山变成了花果山,带领全村人民实现了集体致富。然而李保国并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他表示:'虽然过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乡村,但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还有很多农民没有脱贫,我想尽快把技术大面积推广出去,改变河北山区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