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
“诗经国风邶风”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诗经国风邶风”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诗经国风邶风”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国风邶风之日月
日月
【原文】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注释】
(1) 诸:与前“居”同为语尾助词,无实义。
(2)下土:大地。
(3)乃:可是,然而。
(4)逝:音节助词,无实义。
(5)古〔gù〕处:古通“故”,谓以故旧之道相处,一说“姑处”。
(6)胡:何,为何。
(7)定:止,指心定、心安。
(8)宁〔nìng〕:岂,竟然。
(9)顾:眷顾,顾念。
(10)冒:覆盖,形容光芒遍照。
(10)相〔xiāng〕好:彼此友善,相互交好。
(11)报:回报,报答。
(12)德音:善言,一说美好名声。
(13)无良:不好,不善。
(14)畜〔xù〕:同“慉”,喜爱,一说养育。
(15)卒:终,尽。
(16)述:依循,此指依循义理。
【译文】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
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本教案首次尝试构建网络与古诗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本教案演示文稿请参见本页面“我的网站”,中“研究成员”页面。
三幕话剧参加前一篇文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如实地展示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在《诗经》中表现男女青年相思、相慕、相爱、相恋的情歌占了很大的比重。从
《诗经》开始,民间情歌成为爱情重要的载体。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民间情歌的风格奠定了后世我国民间情歌的基本基调。
教学目的:
在第一单元《诗经》学习的基础上,本课通过对《诗经静女》、《诗经蒹葭》、《诗经关雎》、《诗经逃夭》、《诗经子衿
2018年《诗经8226;邶风8226;静女》课堂实录-文档资料
《诗经8226;邶风8226;静女》课堂实录
本教案尝试构建自主互动创新的课堂结构,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静女》,进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赋和比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具准备:
第 1 页
多媒体教学投影仪制作的powerpoint课件红箫茅草柳树与月亮模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
从《诗经》之《国风》婚恋诗
从《诗经》之《国风》婚恋诗
看周代女性的情爱观
程莉蓉
内容提要:
婚恋诗是《诗经》中最有特色、最富感染力的作品,而《国风》中的婚恋诗占全部恋诗的百分之九十九强。本文从《国风》婚恋诗中提取周代女子在爱情、婚姻中的不同表现,体会与感受周代女子情感的纯真和执著追求,感慨她们被遗弃的悲惨遭遇,昭示周代女子情爱的质朴自然与丰富多彩。
关键词:《国风》 婚恋诗 情爱观 女性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国风》一百六十篇是其精华所在。其中有半数的作品着墨于女性,而且多半出自女子之口,主要反映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这些爱情婚姻诗不仅使人们看到了几千年前女子的爱情婚姻生活及其社会风貌,也使人感受到《国风》中那些平淡无奇的周代女子的情爱观。她们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女诗人。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生活与情感是它的生命。对此《诗大序》已有了较清楚的认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刘勰也认为“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文心雕龙·情采篇》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她们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追求,加之感情丰富强烈,情动于衷,自然要发乎于声了。透过《国风》中的婚恋诗可以窥探到周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态度:或爱
《诗经》国风&183;周南-关雎注音,释义
原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音
guān jiū
关 雎
guān guān jū jiū,zài hé zhī zhōu.
关 关 雎 鸠,在 河 之 洲。
yǎo tiǎo shū nǚ,jūn zǐ hǎo qiú.
窈 窕 淑 女,君 子 好 逑。
cēn cī xìng cài,zuǒ yîu liú zhī.
参 差 荇 菜,左 右 流 之。
yǎo tiǎo shū nǚ,wù mèi qiú zhī.
窈 窕 淑 女,寤 寐 求 之。
qiú zhī bù dé ,wù mèi sī fú.
求 之 不 得,寤 寐 思 服。
yōu zāi yōu zāi,zhǎn zhuǎn fǎn cè.
悠 哉 悠 哉,辗 转 反 侧。
cēn c
《诗经》之《豳风·七月》
《诗经》之《豳风·七月》
论文摘要:
论文对《诗经》中的《豳风〃七月》一诗进行了着重研究,查阅了多部文献资料,简要综述了各部文献在《七月》的作者、内容、主旨、意义等方面的看法与观点。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得出的结论为:《七月》是奴隶做的一首农事诗,“描写了从周代先人后稷、豳公(公刘)以来,奴隶社会生活的实景。书写了农业奴隶们一年中的辛勤劳动,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压迫。此诗不仅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七月》 作者 主旨 意义
①
引言:这是西周奴隶做的一首农事诗。是纯粹的典型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奴隶之歌。它形象而具体地为我们展示了两千多年前奴隶社会里现实生活和阶级对立的历史图景,是对于奴隶社会极不合理的、极不平等的剥削制度的深刻暴露。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原诗: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
政策驱动中国风电产业——风电产业扶持政策解读
风电
政策跟踪
政策驱动中国风电产业
——风电产业扶持政策解读
编辑/叶 波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以及人们对污染、环境问题日益关注,中国的风机容量已达2500万千瓦,跃居全球第二。风电产业发展较快。截至去年年底,中国风电装
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不仅我国如此,世界各国概不例外。目前,国家对风电的扶持政策已经是比较完善
达力
表1 我国涉及风电的能源政策
源能新
扶持政策主要涉及的内容1.支持风电设备国产化纳税。
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2.风电全额并网
为鼓励国内风电设备产业发展,早在
2005年7月国家就出台了《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6年开始,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未满足国产化要求的风电场不许建设,进口设备要按章
2008年4月财政部发布《调整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进口税收政策》,鼓励国内风电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推动企业研制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单机额定功率不小于1.2MW的发电机组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
了,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优惠。这些政策法规整体思路上,就是支持风电产业化和自主化,以实现风电对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替代。自2005年起,国家相
《诗经 郑风》(子衿)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9题)
《诗经郑风》(子衿)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9题)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
2.主旨、情感
表达了女子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思念以及不能见到的惆怅幽怨之情。
3. 请自选角度赏析“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表达效果。
答: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②运用了心理描写(内心独白),表达了她对心上人急切的盼望与思念之情。
4.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最后一句如何理解?
答: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是望穿秋水,也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1
5.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①前两节运用
《诗经》
1
《诗经》
一、《诗经》概貌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的传统是极为悠久、丰富的。远在二、三千年以前,我国诗歌就巳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标志这一成就的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这部书,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这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或连带诗篇的约数称作《诗三百》,《诗三百篇》,最初并没有“经”这个尊号。所谓《诗经》,是后世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以后对它的称乎。
在这一节里,我们首先对有关《诗经》这部书的一些问题,概括地做些介绍。
二、《诗经》的分类、作者和年代。
首先讲《诗经》的分类。我们打开《诗经》,就可以发现《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是按照风、雅、颂三类编排的。关于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古今学者有种种不同的解释。
如有的人就认为这样的划分是与诗歌的内容、用途有关,有的就认为与诗歌的来源、作用有关,等等。后世比较趋于一致的意见,是认为《诗经》的这种编排和分类,主要是按照音乐的特点来划分的。因为《诗经》中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是配乐歌唱的,它们在曲调上的特点不同,因而作了这样的归类。后来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
诗经讲稿
第一节 概述《诗经》 一、关于《诗经》的产生、年代、结集
(一)产生的方式 1.采诗说:
西周王朝依古制每年春秋两季派采诗官员到各地去采集民歌,以 “观风俗,知得失”。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班固《汉书·食货志》)
关于采诗的原因,汉代学者推测为“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班固《汉书 艺文志》) 采诗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礼记 乐记》中论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毛诗序》:“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2.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3.删诗说
《诗经》305篇是孔子以礼义为标准,从三千多篇古诗中删定编集起来的 。
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