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
·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
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 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
铺路搭桥,自然过渡
---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教案
高一化学集体备课组 郝年生执笔
共10课时
第一、二课时 物质的组成结构
[教学目标]1、以元素为线索,复习初中学过的化学用语(1—18号元素的名称、符号、核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通式、元素常见化合价等属性都可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学习、复习)。2、复习原子的构成,物质的组成,巩固质子等微粒的属性以及它们和相对原子质量间的数量关系。熟练地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或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3、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1、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教学难点]1、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教法学技]知识群组(发散、收敛)法
[教学过程] [提问]什么是化学?
初中已学过1—18号元素核外电子的排布,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没有涉及,而这部分知识又对高中化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提问]原子由哪几部
初高中教学衔接(历史)
初高中历史衔接(仅供参考)
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
1、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1)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
(2)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3)能力方面差别也较大,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多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初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课标的能力要求 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结构、内容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区别:(1)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诸备也要求甚高。) (2)在课程内容方面:
初中历史课程
初高中化学衔接探讨的结题报告.(学校)doc
初高中化学衔接探讨的结题报告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托克托民族中学教师杨丽花、党晓英、曹建飞设计和组织,高一学生共同参加。
课题提出过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全国教学研究的总动向是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我校化学学科对课堂教学优化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老师教学的优化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我们着手对教师教学的各种因素的内涵、实施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于2003年成立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课题组。
课题研究对象:高一学生。
课题研究时间:2003年9月—2004年7月。
一、项目建设的概况
自初中教材改革后,初中课程中化学、物理、生物实施了合科教学,即《理科综合》。合科教学加强了素质教学,增加知识性介绍内容,降低了初中学生对化学、物理、生物的学习难度,适应了义务教育的需要。所以,现行全日制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内容,使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不适应”,化学成绩逐渐下降,因此如何克服学生的学习“不适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以下几点存在差距:
1、教材内容及教学要求的差距
2、教学方法与目的的差距
3、高、初中学法的不协调
4. 初中教学实际与大纲要求上的差距
5.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_6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研究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宗荣
【摘 要】实施新课程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台阶的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对比中学物理新旧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初高中物理教材教法的差异,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物理 台阶 教学衔接
一、厦门市中学实施新课程后物理学科存在的问题
1.2007年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反馈
做为一个沿海发达城市和首批国家级初中课改实验区,厦门市初中学生在理科(数学、科学)质量检测中明显弱于其他地市,结果令人难以置信。
2.首届初中课改毕业生(等级制考试)参加2007届高考理综情况
相对其它学科排名较后,引起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提出如何提高初中理化生教学质量的思考,具体包括中考方案改革,加强理化生实验会考,开展理化生教师实验技能竞赛等。
3.高一物理老师对课改后升学的高一新生的评价
实验素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课堂讨论表达能力较强,活动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定量运算能力较差(不会解题、不会考试)。
4.高中实施新课程后的衔接问题
初高中物理学习本身就存在一个较大的台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老师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
第一讲 何谓化学学科
【课程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理解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能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他们的实质区别。
2.能简便、确切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3.提高应用化学用语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学海导航】 一、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它是一门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 二、组成物质的微粒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与原子核外所有电子带的负电荷数是相等的,整个原子呈不带电的中性。相同或不同元素原子间按一定的比例组成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质子 (+) 原子核 质子数 + 中子数 = 质量数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元素与
如何解决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学习内容增加,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不足,课堂容量增大,教学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足够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依靠自己去领悟、理解和应用的思维过程也相应增多,辅助练习消化的时间却又相应减少,从而导致高一新生一下子适应不过来。
一、初高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数学内容更抽象、更注重逻辑性和理论分析、更多是研究变量,对计算能力也要求较高。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rdq
黄冈中学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黄冈中学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新课标人教A版}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第二部分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的“脱节”
第三部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第四部分分章节讲解
第五部分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摘 要:高中和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非常重要。本文就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与实际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衔接的多种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高初中 地理教学 有效衔接 方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 G3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1-8437(2009)2-0141-02 高中和初中是中学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两个不同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深难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从高中的角度如何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高中地理教学,这是我们地理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和探讨的问题。 1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地理要素采取单列与区域结合。区域的选择只规定了数量,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如:世界区域,只要求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五个国家。)
以“人教版”课改教材为例,按现行高考大纲和高中教材所需基础要求,缺少了下列知识点: 地球和地图部分: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地球准确形状特征;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区和区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篇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新课标人教A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新课标人教A版}
第一部分 如何做好初高中衔接 1-3页
第二部分 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的“脱节” 4页
第三部分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 5-9页
第四部分 分章节讲解 10-66页
第五部分 衔接知识点的专题强化训练 67-100页
第一部分,如何做好高、初中数学的衔接
● 第一讲 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晦涩,有些章节如听天书。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渐渐地他们认为数学神秘莫测,从而产生畏惧感,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加以分析、总结。希望同学们认真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搞好自己的数学学习。
一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