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一优秀教案北师大
“小数的意义一优秀教案北师大”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小数的意义一优秀教案北师大”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数的意义一优秀教案北师大”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小数的意义1(新北师大四下)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一)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第四版四年级下册2到3页 ? 教学目标 1、结合人民币及米尺体会小数的意义,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够进行互化。 3、培养数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正方形纸片、正方体模型 ? 教学程序 一、读写小数,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跟小数有关的图片和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出示课件:鸵鸟蛋 1.65千克 鸡蛋重0﹒06千克 丹顶鹤蛋 0﹒25千克 信天翁蛋 0﹒365千克 师:你能读一下图片下面的信息吗?谁还能再读一遍?老师这儿还有一组与小数有关的信息,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 课件出示:最重的芹菜重二十三点八千克。 最长的胡萝卜长三点三五米。 最重的南瓜重零点六零七吨。 师: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1、认识一位小数的意义 师:这是一张正方形的纸,我们把它看作”1”,你能在上面表示出1吗?(学生10说做法:把这张纸平均
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课 型:新授课(空间与图形教学)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苹果、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做游戏:找苹果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做游戏之前。我们规定以一列为一组,一共有8组。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组的,请第2组的同学招招手,请第4组的同学站起来,请第7组的同学冲老师笑一笑,同学们,开心吗?还想再玩一次游戏吗?(想)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名同学把苹果藏在教室的某一个书桌中,另一名同学去找) 师在学生找时问:“容易找吗?
师:“怎样能找得快些?(生:要是知道他藏在哪就好了)
2、师:“那好,老师透露给你一条线索;在教室从左往右数的第二
北师大版确定位置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确定位置(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生活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课 型:新授课(空间与图形教学) 五、教学时数:1课时。
六、教学准备:苹果、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做游戏:找苹果
1、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做游戏之前。我们规定以一列为一组,一共有8组。请同学们记住自己是第几组的,请第2组的同学招招手,请第4组的同学站起来,请第7组的同学冲老师笑一笑,同学们,开心吗?还想再玩一次游戏吗?(想)
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找宝游戏,(请两名学生,一名同学把苹果藏在教室的某一个书桌中,另一名同学去找) 师在学生找时问:“容易找吗?
师:“怎样能找得快些?(生:要是知道他藏在哪就好了)
2、师:“那好,老师透露给你一条线索;在教室从左往右数的第二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一)》教学设计
一、探究小数的意义。
师:你们知道1.11元是什么意思吗?利用附页1,做一做,说一说。
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师:谁来说说呢?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反馈:1角是1元的101
,也可以写成0.1元。
1分是1元的100
1
,也可以写成0.01元。
师:能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反馈:1元=10角,相当于把1元平均分成10分,其中的一份是
10
1
或0.1,正好是1角; 1元=100分,相当于把1元平均分成100分,其中的一份是
100
1
或0.01,正好是1分。 师:说的真不错!那么你们说说1.11米吗?拿出练习本画一画、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
反馈:1.11米就是1米1分米1厘米;
1分米是1米的
101
,也可以写成0.1米; 1厘米是1米的100
1
,也可以写成0.01米。
二、用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课件出示:一张正方形纸
师:用一张正方形纸表示“1”,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10份,将其中的1份涂色,想一想涂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怎样表示?
师生共同得出:把一张正方形纸看成“1”,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是10
1
,也可以表示为表示是0.1。
师:能说说这里的0.1表示什么吗?
师:那么谁知道“1”里面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教案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在本节课中,密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教案2 北师大版(优秀教案)
课时课题::七年级数学(下)§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课时) 授课人:盈园中学 高伟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一 ,第节课 教学目标:
.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
.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 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应用. 难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灵活运用.
教法及学法指导:
根据七年级学生爱动和好表现的特点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采取引导发现、实例探究、讲练结合的方法,以主动探索为基础,先引导发现后点拨讲评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养鱼吗? 【生】喜欢呀!
【师】养鱼能增加一些生活气氛,调节一下生活情趣,我也很喜欢养鱼(多媒体展示):
1. 一年前,我家有一个正方体鱼缸,
已知鱼缸棱长为,你能算出它的 体积吗?
【生】正方体鱼缸的体积为:().
【师】这个同学列出的算式()叫什么名字呀? 【生】这是我们上节课学的“幂的乘方”的算式.
【师】
最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案
鹿鸣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三班、四班各有70人,从整体上来看,五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个别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我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 教材分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积、商取近似值,除数大于1、小于1、接近1时,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
北师大版《长江》教案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北师大版《长江》教案
Teaching plan of Yangtze River published b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第 1 页共 3 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北师大版《长江》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
2、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1、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新生活的赞颂之情。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
3、体味本文采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抒情效果的艺术特色。教
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一课一练无答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小数的意义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是怎么回事? (3)0.1米呢?
2.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
310= 3100= 19100= 171000=
3.(1)0.4里面有( )个0.1,0.025里面有( (2)4.8中的4在( )位上,表示( )个(
4.把下列小数写成分数。
0.6= 0.21= 0.111= 0.02= 0.07= 0.034=
31000= 4091000= 0.001。);8在( )。 1
)个
)位上,表示( )个(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二)》教案设计有板书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
(二)》教案设计有板书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一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探究怎样把用“厘米”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和把用“克”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千克”作单位的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渗透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在把低级单位的数转化成高级单位的数时,先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再转化成小数的形式,渗透了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及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第 1 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用手势表示一下(学生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再看看我们使用的黑板有多长(学生估测黑板的长度)。要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