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原电池原理的应用”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
'.
《原电池原理》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专题二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
的转化》。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也是化学与能源相联系的很关键的内容,这些知识不但能让学生大开眼界,而且还能为环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内涵,所以这部分知识是应该以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在设计本节课教学时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从一个水果电池引入电池的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可以达到教学创设情境的需要。在上课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能源与化学能之间的关系;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原电池的原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学习原电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能源危机,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难点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及电极反应;
电子流向和电流方向。
五、教学手段
讲授、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目的】
1、学会银电极和银-氯化银电极和盐桥的制备方法。 2、掌握对消法测定电池电动势的原理及电位差计的使用方法。 3、了解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应用
【预习要求】
1、了解银电极、银-氯化银电极的制备方法、标准电池级检流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电位差计的简单原理。
2、掌握对消法原理和电池电动势的线路和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
化学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即正负电极放在相应的电解质溶液中组成的。由不同的这样的电极可以组成若干个原电池。在电池反应过程中正极上起还原反应,负极上起氧化反应,而电池反应是这两个电极反应的总和。其电动势为组成该电池的两个半电池的电极电位的代数和。若知道了一个半电池的电极电位,通过测量这个电池电动势就可算出另外一个半电池的电极电位。所谓电极电位,它的真实含义是金属电极与接触溶液之间的电位差。它的绝对值至今也无法从实验上进行测定。在电化学中,电极电位是以一电极为标准而求出其他电极的相对值。现在国际上采用的标准电极是标准氢电极,即在aH??1时,PH2=1atm时被氢气所饱和的铂电极,它的电极电位规定为0,然后将其他待测的电极与其组成电池,这样测得电池的电动势即为被测电极的电极电位。由于氢电极使用起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其应用
1. 简述对消法测原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原理。
答:电位差计是根据补偿法(或称对消法)测量原理设计的一种平衡式电压测量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势,这样待测电池中就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势差的大小就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如图所示,电位差计有工作、标准、测量三条回路。 1)校准工作电流IW 开关K打向1,预先调好标准回路中的标准电阻Rn,调节工作回路的电阻r至检流计无电流通过,工作电流IW就已被确定。
IW?EnRn2)测量未知电池电动势EW 开关K打向2,调节测量回路的电阻RX至检流计无电流通过,此时I RX与被测电池电动势对消。
2. 简述铜电极电位测定的基本原理。
答:实验只能测得两个电极构成的电池的电动势E,而无法测得单个电极的电极电势φ。若选定一个电极作为标准,使其与任意其它电极组成电池,测其电动势,就可得出各电极的相对电极电势φ 。通常将氢电极在氢气压力为100KPa,溶液中氢离子活度为1时的电极电势规定为零伏,称为标准氢电极,然后与其它被测电极进行比较。以标准氢电极作阳极即负极;而将待测电极作阴极即正极,组成原电池,然后用电位差计测量该电池的电动势,这个数值和符
原电池训练题
4.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的正确组成是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Zn Cu CuCl2 B Cu Zn H2SO4 C Zn Ag CuSO4 D Fe Zn CuCl2 6.下列事实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
A、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而铜不发生钝化 C、与氯气反应时铝失去3个电子而铜失去2个电子 D、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组成原电池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7.有A、B、C、D四种金属,当A、B组成原电池时,电子流动方向A →B ;当A、D组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B与E构成原电池时,电极反应式为:E2-+2e-=E,B-2e-=B2+则A、B、D、E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B﹥E﹥D B、A﹥B﹥D﹥E C、D﹥E﹥A﹥B D、D﹥A﹥B﹥E 1.如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能设计成原电池
考点39原电池原理及应用--高考化学知识点全程讲解
考点39原电池原理及应用
1.复习重点
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式,
2.对几种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的认识和书写, 3.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其中原电池原理及有关计算是高考的命题热点。 2.难点聚焦 [复习提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什么?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答)元素化合价发生升降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温故而知 新 (答)电子的转移 从教材中吸取信息,重视教材、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紧扣教材的思想 提出课题 [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在当今生产、观看屏幕 生活和科技发展中广泛的用途 [讲述]尽管这些电池大小、用途、功效各有不同,但设计原理是相同 的 第四节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原电池原理 [设问]Mg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如何?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有哪些? (答)发出耀眼的强光,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帮助学生树立能量转化观点 (答)化学能转变为光能、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讲述]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Mg直接失电子给氧,设想如果把Mg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递给氧,在导线中不就有电流产生吗?该过程就是化学能转变成电能了。那么到底通过何种途径、何种装置来实现这种转变呢? 原电池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分组实验] [1]锌粒放
原电池说课稿-选修
原电池说课稿-选修
———————————————————————————————— 作者: ———————————————————————————————— 日期:
2
苏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1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一节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选自苏教版选修4专题1第二单元 第一节。我准备从以下六个方面介绍: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必修2中以铜锌单液电池模型为载体初步介绍原电池原理和构成条件,并简单介绍实用电池。 选修4中原电池的设计上使用了盐桥,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改进,而是对旧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其优点是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第21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考纲要求 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考点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2)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3)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 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1)反应原理
电极名称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电子流向 盐桥中离子移向
(2)盐桥的组成和作用
①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KNO3等溶液和琼胶制成的胶冻。
负极 锌片 Zn-2e===Zn2 -++正极 铜片 Cu2+2e===Cu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由Zn片沿导线流向Cu片 盐桥含饱和KCl溶液,K移向正极,Cl移向负极 +-②盐桥的作用:a.连接内电路,形成闭合回路;b.平衡电荷,使原电池不断产生电流。
(1)理论上说,任何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定时训练-原电池
原电池、化学电源专项测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美国海军海底战事中心与麻省理工大学共同研制成功了用于潜航器的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2+ +
A.电池的负极反应为Mg-2e===MgB.电池工作时,H向负极移动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增大
D.电池总反应式是Mg+H2O2+2H+===Mg2++2H2O 2.以锌片和铜片为两极,以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当导线中通过2 mol电子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锌片溶解了1 mol,铜片上析出1 mol H2 B.两极上溶解和析出的物质的质量相等 C.锌片溶解了31 g,铜片上析出了1 g H2 D.锌片溶解了1 mol,硫酸消耗了0.5 mol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 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比乙慢
4.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
原电池学案2
第一章 第3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2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p23-26页,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分类。
2、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铅蓄电池的和氢氧燃料电池在不同介质中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3、能类比写出常见二次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重
难 点
重点:利用原电池原理分析电极反应并书写电极反应式。
难点:书写铅蓄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的电极反应式。
◆课前预习
1.铜——锌原电池: Zn Cu 该装置是将 能转变为 能的 装置。
实验现象: 电池总反应:
CuSO4 原电池的负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
正极发生 反应,电极反应式:
2.铅蓄电池:
放电过程中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化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专 业:学科教学(化学) 学 号:141720 姓 名:
《原电池原理及构成条件》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2的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更好地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反应的化学原理和构成条件。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通过化学实验首先进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知识具有较强的探究性,适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电池的种类和结构有一定的知识了解,但对于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电池的基本条件知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正确判断简单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和电子流向,能写出电极反应式。
2.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初步掌握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化学实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条件,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当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