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意图
“英语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意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英语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意图”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英语拓展性作业的设计意图”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拓展性作业设计
四年级下册 拓展性作业设计
1、《算术法与简易方程》
设计一: 作业内容: 同学们,你知道你妈妈的岁数吗?请你把自己的岁数与妈妈的岁数用妈妈的岁数比我的岁数的3倍多几岁(或妈妈的岁数比我的岁数的3倍倍少几岁)的形式表示出来,编两道应用题。第一题已知孩子的岁数求妈妈的岁数;第二题已知妈妈的岁数求孩子的岁数。 例如: (1)我今年12岁,妈妈的岁数比我的岁数的3倍多2岁,妈妈今年多少岁? (2)妈妈今年38岁,妈妈的岁数比我的岁数的3倍多2岁,我今年多少岁? 分别写出上述两题的等量关系式,想这两道应用题怎样解答更简便,请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出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二: 作业内容: 摆一摆,找规律。 …… 摆1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 摆2个三角形用 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用 根小棒;…… 摆n个三角形用 根小棒;M根小棒能摆出 个三角形。
- 1 -
四年级下册 拓展性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三四单元拓展性作业设计体例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拓展作业设计:(一)语言的艺术
张星学校 刘健翠
一、教材内容
鲁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二、拓展类型: 小练笔 二、设计意图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本单元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本单元口语交际的话题又是“劝说”,通过这次的小练笔,让学生根据家庭和班级的实际,真正去尝试劝说别人,在语言实践中,体会语言的艺术。
三、作业内容
1.劝说别人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情景,运用恰当精妙的语言去劝说别人,并讲清楚劝说的结果。
2.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也常常遇到被人劝说的事情,请大家想一想,哪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的劝说对你有着深刻的影响?把它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四、注意事项
1、从作业内容中任选一项进行小练笔。
2、作业完成之后,组织全班交流,进一步体会语言的艺术。
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拓展作业设计:(二)魅力语言
张星学校 刘健翠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二、拓展类
一年级拓展性作业全册
一年级上册
生 活 作 业
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有用的知识,得到相应的发展”。我们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关注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为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进行作业设计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活性作业正是作业改革的方式之一。它具有灵活、开放性的特点,能吸引学生爱写作业,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课堂内容的有深度的延伸,是对传统作业的补充和扩展,使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设计意图及目的:
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生活性作业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练习的过程,注重实践与体验,使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而设计的。
设计特色: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设计作业,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阳光德育”和“阳光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
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前店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体系。拓展型课程是义乌市进一步深化课改课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社会发展,重在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真正让课程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作为二期课改的一大亮点,拓展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发展的舞台。跟据我校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的办学特色和“学会生存、幸福生活、激扬生命”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努力挖掘校本潜力,决定通过“阳光德育”和“阳光阅读”两条途径来开发本校的拓展性课程,以构建多元化、系列化的学校自主拓展型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教师课程观念的转变、主体意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需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多为本村农民的孩子或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多数是不关心,不重视,不过问。少部分即使重视,也只是针对基础型课程,尤其是考试学科成绩,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意识较淡薄。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导向使学生缺乏
语文学科推荐拓展性阅读书目
语文学科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第一部分 语文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
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世生,朱瑞青.编著.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荣生,韩雪屏.编著.语言知识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二)文学理论
1.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984. 3.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7. 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三)文章学
1.张寿康,等.古代文章学概论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2.仇小屏.吕祖谦《古文关键》文章论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
春联的教学设计意图
春联的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春联》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课文用精练
的语言,生动地说明了春联的作用,内容以及特点.在课文的精读阶段,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
一、营造一种氛围。教者力图在课堂上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所谓沉浸,是指师生在课堂内共同沉浸在纯粹的、经典的语文学习环境中,主动参与,完全投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之间的文本对话过程。引导孩子在自主阅读基础上,不断地经历思考、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地对话。在这过程中有所理解和感悟,实现多元化的目标。
二、体现两种意识。一是文本意识。根据文本特点配乐辅助,让学生们在听范读、讲内容、品语言、议收获、读文章的过程中,随作者一起进入具有象征意义的“蔚蓝的王国”。在感受作者热烈情感的同时,也激发自己的阅读情感。二是语言意识。语文姓“语”,语文学习必须以语言研究与习得为根基。本课学习的重点是走进作品字里行间,品味语言的精美和情感的热烈。学生们从字词、从修辞、从情感等角度去解读作品、赏析语言,读得深入、体验得真切,交流得实实在在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 2008-03-06 20:40:52| 分类: 计划总结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摘要: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语文拓展阅读研究形式、培养学生拓展阅读能力的主、客观措施结果及结论做了一定探索。
关键词:小课堂 中课堂 大课堂 拓展 阅读
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是在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申报立项的研究课题,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我们学校于2002年3月向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总课题组申报立项,成为这个大家庭的一员。近四年来,在上级教科研部门、总课题组负责人龚浩康教授的关心指导下、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及很多老师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课题组进行了大量的课题实验和艰苦的理论探索,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全国小学语文“发展与创新”教育课题从未来社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和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针对传统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灌输,轻主体:重知识,轻文化:重课内,轻课外”等诸多弊病,抓住“发展”与“创新”这一当前课改和素质教育的
语文学科推荐拓展性阅读书目
语文学科推荐阅读书目
王荣生 编
第一部分 语文学科基础
(一)语言学
1.[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刘世生,朱瑞青.编著.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荣生,韩雪屏.编著.语言知识新视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章熊等.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二)文学理论
1.M·H·艾布拉姆斯.文学术语词典(第7版)[M].吴松江,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北京三联出版社,1984. 3.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2007. 5.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三)文章学
1.张寿康,等.古代文章学概论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
2.仇小屏.吕祖谦《古文关键》文章论研究[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
关于冰熔化后液面升降问题的拓展性思考
液面升降问题的分析
河北省香河县第十二中学 王春民
液面升降问题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重点问题,它关系到学生对受力分析的理解,它包容了受力分析、液体压强、浮力知识的衔接与应用。同时还能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经过十几年的教学研究与应用现将液面升降问题总结如下:以下各种类型前提均为在侧壁竖直、底面水平容器内发生的现象。 一、 前后变化可融为一体类
例1 一块冰漂浮在柱形容器的水面上,全部融化后水面将如何变化?
解析:这是一道最典型最基础的题型,当学生理解后,可作为其它类型题解决的知识点。直接分析,液面
升降取决于冰融化后这部分水的体积与冰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所以 方法一 比较体积变化法 当冰漂浮时,依漂浮条件可知,
F浮=G冰
ρ水ɡV排= G冰 ⑴
冰化后冰的重力与水的重力没有变化即
G冰=G水 ⑵ 由⑴⑵可得 ρ水ɡV排= G水
ρ水ɡV排=ρ水ɡV水 所以V
液面不变。
方法二 变化前后总压力不变 冰融化后仍在容器内,所以容器底部所受总压力不变。融化前容器底部所受压力由液体水提供,融化后容器底部所受压力依然由液体水提供。
排
=V水即
F前=F后 ρ前S器底=P后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