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整理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整理”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整理”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整理”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重点句翻译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现象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班级:姓名:
说明:精心整理了七个方面的习题——文学常识、文言现象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理解性默写。
【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评士大夫阶层的
的驳论名篇之一。
二)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析:
①不复一一自辨:辨,通“辩”,辩解
②于反复不宜卤莽:卤,通“鲁”,粗鲁
③故今具道所以:具,通“俱”,详细
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故略上报
..:上报:古今异义,古义: 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
②于反复
..不宜卤莽:反复:古今异义,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
③以膏泽
..斯民:膏泽:名词作动词,施加恩惠
④则众同为而不汹.汹.然:汹汹:古今异义,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
⑤故今具道所以
..: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⑥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名词作动词,做
⑦今君实所以
..见教者:所以:古今异义,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
⑧不任区区
..向往之至:区区:古今异义,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
⑨以致
..天下怨谤也:以致:古今异义,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以致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文言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1.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 , 。
2.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 , 。 3.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 。
4.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 , 。
5. 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 , , , 。
6.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11分)
王安石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盖.儒者所争盖:___________ ②而天下之理.得矣理:___________
③举.先王之政举:___________ ④以.兴利除弊以:___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节选(11分)
王安石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盖.儒者所争盖:___________ ②而天下之理.得矣理:___________
③举.先王之政举:___________ ④以.兴利除弊以:___________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 答司马谏议书》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下册)
《答司马谏议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在掌握实词、虚词,以及各种句式的基础上翻译课文。
3、概括每段的段意,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重点:在掌握实词、虚词,以及各种句式的基础上翻译课文。总结归纳文言知识点。教学难点:文言知识归纳,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题目解说:“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2、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9《答司马谏议书》教案(2)(新版)语文版
[k12]
第29课 答司马谏议书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文句的意思,积累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探究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 3、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领略《答司马谏议书》简明扼要,铿锵有力的词语的运用。 2、作者在本文中对实施变法出现四个问题的解答。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二、文题解说: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题多为“报……书”、“与……书”、“上……书”、“答……书”等等,如:《报任安书》(司马迁)、《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这个文题的意思是:回给司马谏
文言文知识整理
【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翻译手段】
录:
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物名、度量衡单位、器具、数量词、庙号、谥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添:
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内容,使译文通顺、明确。如“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其中“抚尺”和“一下”之间缺一个动词“响”,翻译应加上。又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译文时,句前应加主语“王叔远”,“一”字之后应加量词“枚”。
释:
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删:
有些词语仅有语法作用而无法译出的,可删去不译。如“夫大
必修08-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答司马谏议书》(含答案)
必修08-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答司马谏议书》(含答案)
一、必修(10篇)
0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参考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使动用法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使动 2.凯旋而纳之 纳:使收藏 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 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古义:表示不好的结果,相当于“以致”
今义:程度副词或表另提一事
2.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
今义:动词,投身到(事业中去)
3.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情事理
四、一词多义 1.盛
1—4册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文词类活用(教材)
(一)
1、病瘘,隆然前行 2、甚善,名我固当 3、且硕茂,早实以蕃
4、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5、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6、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7、传其事以为官戒
8、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9、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10、既泣之三日
11、纵之顺之,毁其盆
12、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13、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14、试使斗而才 15、岁征民间
16、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17、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18、昂其值 19、成然之
20、旬余,杖至百 21、大喜,笼归
22、日将暮,取儿藁葬
23、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24、不如拼博一笑
25、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26、成述其异,宰不信 27、益奇之
28、民日贴妇卖儿 29、裘马扬扬
30、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二)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雨泽下注 3、前辟四窗 4、乳二世
5、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栗深林兮惊层巅 7、云青青兮欲雨 8、六王毕,四海一
(三)
1、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2、孔子登泰山而小鲁 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4、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7、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8、而吾未尝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