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表格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表格”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表格”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表格”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创新学理论体系图
组合创新管理 许庆瑞,郭斌,王毅 2000 创新思维 Guilford(1967);Edward(1967)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Schumpeter 1942 《创新管理》 Burns and Stalker 1961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Nelson and Winter 1982 创新开发工具 Savransky 2000 《创新管理——技术、市场与组织变革的集成》 Joe Tidd 1997,2001,2005,2009
创新学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年
《经济发展理论》 Schumpeter 1911
创新过程模型 Mowery and Rosenberg 1979
《工业创新经济学》 Freeman 1974,1987,1997 技术创新本质 李兆友 2003;夏保华 2006
《全面创新管理》 许庆瑞 2006 《技术创新管理》 吴贵生,王毅 2009
《商业周期》 Schumpeter 1939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Drucker 1985
《牛津创新手册》 Fagerberg,Mowery and Nelson 2005
图1注: 表示创新
中医学中草药表格
第一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
散风寒药
药名性味
1、 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
桂枝辛、甘,温,肺
心膀胱
紫苏辛,温,肺脾
生姜辛,微温,肺脾
香薷辛,微温,肺胃
脾
荆芥辛,微温,肺肝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
肝脾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
藁本辛温,膀胱肝
白芷辛,温,肺胃
细辛辛温;有小毒,
肺肾心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
毒,(肺)
*葱白辛温,肺胃
*胡荽辛温,肺胃
*柽柳辛平,肺胃心
辛夷辛温;肺胃
鹅不食草辛,温;肺肝
第二节 发
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肺肝
牛蒡子辛,苦,寒;肺
胃,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发散风寒,胜湿止痛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表透疹,健胃消食解表透疹,祛风除湿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
消肿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甘,寒;,肺肝甘苦,寒;,肺肝辛,
中医学中草药表格
第一章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第一节发
散风寒药
药名性味
1、 麻黄辛、微苦,温。
肺膀胱
桂枝辛、甘,温,肺
心膀胱
紫苏辛,温,肺脾
生姜辛,微温,肺脾
香薷辛,微温,肺胃
脾
荆芥辛,微温,肺肝
防风辛甘微温,膀胱
肝脾
羌活辛苦温,膀胱肾
藁本辛温,膀胱肝
白芷辛,温,肺胃
细辛辛温;有小毒,
肺肾心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
毒,(肺)
*葱白辛温,肺胃
*胡荽辛温,肺胃
*柽柳辛平,肺胃心
辛夷辛温;肺胃
鹅不食草辛,温;肺肝
第二节 发
散风热药
薄荷辛,凉;,肺肝
牛蒡子辛,苦,寒;肺
胃,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发散风寒,胜湿止痛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祛风解表,宣通鼻窍,除湿止痛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表透疹,健胃消食解表透疹,祛风除湿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祛风散寒,宣通鼻窍,化痰止咳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发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
消肿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甘,寒;,肺肝甘苦,寒;,肺肝辛,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五脏之脾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因而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在五行中属土,与胃相表里。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1)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饮食入胃,经小肠的进一步消化吸收,脾的转输作用,将水谷化为精微,上输于心肺,并经心肺输布全身。脾的运化功能的正常进行,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了物质基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亦为五脏六腑及各组织器官提供了充分的营养。若脾气健运,则营养充足,脏腑功能旺盛,身体强健。若脾失健运,消化吸收功能失常,则见腹胀、便溏、食欲不振、消瘦、倦怠乏力以及气血生化不足等病理表现。因此,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称。
2)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水入于胃,经脾转输作用上输于肺,经过肺的宣降作用,外达皮毛以润泽肌肤,化生汗液,下输于肾,经肾的气化作用,化生尿液排出
中医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理论体系概论河南省中原健康管理推广中心 靳卫国
何谓中医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研 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
门学科。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 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为主导思想 ,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 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内 容。
何谓中医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
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等则被称为民族医学。
何谓中医中医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 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
参,探求病因、病理、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 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 ,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 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
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学理论体系组成1.哲学基础:1): 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
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
中医学题库
一、单选题
1、提出“郁症”,认为“气血流畅,则百病不生,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治当解郁”的医家是:
A、 李杲 B、张从正 C、朱丹溪 D、刘完素 E、李中梓 [参考答案]C
2、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形成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B
3、中医理论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C
4、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诸病源候论》 [参考答案]A
5、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陈无择 [参考答案]C
6、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寒凉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呆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参考答案]A 7、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A、叶桂 B、
中医学发展史来看
中医学发展史来看,早期由于缺乏现代医学的诊治手段与方法,对于子宫内膜异位没有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中医学\痛经\、\无子\、\症瘕\、\月经不调\、\经行发热\等门散见有关论述。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为血瘀证这一点是大多数医家达成共识的,但在血瘀的原因上,有的学者认为是气滞血瘀,也有的学者认为是肾虚血瘀,还有的认为是寒凝血瘀。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并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对本病发病原因的研究结果,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是血瘀日久,蕴久化毒,瘀毒伤络。临床上在祛瘀的基础上,加用解毒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我们认为瘀毒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重要的病理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宜从瘀毒论治。现简介如下。
1 血瘀蕴毒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基础血瘀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机:人体正常之月经是天癸、脏腑、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产物,是胞宫藏泻功能的生理表现,平时藏而不泻,经期泻而不藏,定时将经血排出体外。若七情内伤,劳伤气血,房事不洁,感受外邪,或手术创伤等,导致冲任损伤,胞宫藏泻功能失常,月经期经血虽有所泻,但仍有部分经血不循常道而逆行,以致\离经之血\蓄积体内而成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又加重了瘀血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肝“体阴而用阳”论
肝“体阴而用阳”是中医学对肝脏生理病理的概括。“体”是指肝脏的本体,“用”则为肝脏的功能活动。从五行看,肝属木,居五行之首,其母为水,属阳;其子为火,属阴。肝居水火之中,阴阳之间。以阴阳论,肝经为厥阴,肝脏通于春气,为阴中之少阳,是阴阳变化的转折点。因此五脏之肝,实为阴尽而阳生、阴阳合一之脏。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上与下、动与静、藏与泄、左与右,皆可分阴阳。言“肝体阴而用阳”,亦是相对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其一,肝属五脏之一,《灵枢。寿夭刚柔》云:“在内者,五脏属阴”,《素问。匮真言论》曰:“言人之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居体内,属于五脏,故肝体为阴;然肝的功能以主管疏泄、调畅气血津液运行为主,故肝用为阳。其二,肝之本体内藏有形之阴血,因“阳化气,阴成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肝体为阴;但肝为刚脏,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内寄相火,主升主动,因“阴静阳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其用为阳。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所说:“肝为风木之脏,因有相火内寄,体阴而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其三,肝居右侧,其体为阴;肝从左侧升发,与肺之右降相应,故其用为阳。《素问。刺禁论》所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非指肝肺之形体部位
中医学绪论
1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N0 1
课程 中医学 年级 07级 09/10学年第二学期 教师 张瑾 授课日期 班 级 07临床 07药1 基本课题 绪论 课时目标 1.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结构 3.熟悉中医学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 讲授过程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中医学发展概况(35分钟) (一)中医学的起源(5min) 教学进程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15min) 1.组织教学(1分钟) (三)各学科的形成与发展(15min) 2.学习要求(5分钟) 二、中医学的学科性质(8min) 3.新课讲授(75分钟)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3min) 4.课程小结(2分钟)
中医学题库
一、单选题
1、提出“郁症”,认为“气血流畅,则百病不生,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治当解郁”的医家是:
A、 李杲 B、张从正 C、朱丹溪 D、刘完素 E、李中梓 [参考答案]C
2、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形成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B
3、中医理论体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是
A、晋、隋、唐时期 B、先秦、秦、汉时期
C、宋、金、元时期 D、明清时期 E、近代和现代 [参考答案]C
4、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诸病源候论》 [参考答案]A
5、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攻下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丹溪 、陈无择 [参考答案]C
6、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寒凉派”代表人物的是:
A、刘完素 B、李呆 C、张从正 D、朱丹溪 E、陈无择 [参考答案]A 7、明清时期温病学家中创建“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是
A、叶桂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