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试题
“土地经济学试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土地经济学试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土地经济学试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土地经济学》讲义
土 地 经 济 学
(Land Economics)
主讲教师:张兆福
重庆工学院
2005年1月
讲授内容提纲
前 言
第一章 导 论 第二章 土地市场
第三章 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第四章 地租理论及其应用 第五章 土地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第六章 土地金融 第七章 土地税收 第八章 土地利用概论 第九章 土地集约利用 第十章 土地规模利用 第十一章 土地分区利用 第十二章 土地计划利用 第十三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第十四章 土地制度概论 第十五章 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
第十六章 中国港台及国外现行的土地制度
前 言
一、《土地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土地开发、利用、管理和经营规律的学科,是对土地一系列经济问题的系统分析和解释的学科,是学习土地专业课程及房地产相关课程的先导性课程。 2、意义
①认识土地的基本经济属性,系统了解和掌握土地经济的规律。 ②了解和掌握研究土地经济问题的方法。
③了解和认识土地经济学学科发展历程及最新动态。
④应用土地经济学理论知识,分
土地经济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土地利用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土地利用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承载力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
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土地经济学重点归纳
绪论
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经济学。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土地经济学就是研究由土地利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
(2)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 (2)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注:土地的自然特性是:不动性;肥瘠程度和位置优劣之别;以及耐久性。 土地的经济特性就是在土地开发到某一点以外的时候,它有报酬递减的趋势;土地的经济供应的稀缺;土地适应物价变动的缓慢性。
3.土地有哪些功能? (一)承载功能 (二)生产功能
(三)资源(非生物)功能
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土地资源利用是指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配与使用,具体包括土地资源的勘察、技术经济评价、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与计划、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区位利用、土地规模经济
土地经济学复习重点
(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它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的形式,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2)级差地租: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因为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
地价:指土地所有者向需求者让渡土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 (5)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6)土地:由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3)级差地租Ⅰ:由于土地肥力差异和土地位置的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级差地租Ⅱ: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各个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6)垄断地租: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而产生垄断,因而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7)建筑地段地租: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资本家为了使用土地,获得建筑场所而缴纳的地租。
(8)城镇基准地价:在城镇规划区内,在设定的土地开发程度、容积率等条件下,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的土地按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
土地经济学复习资料
《土地经济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现实的土地还综合了人类正反活动的成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是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这个数量包括已利用的土地资源和未来可利用的土地资源。
3、土地的经济供给: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在土地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
4、土地需求:人类为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
5、级差地租:指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其来源于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形成的超额利润。
7、地租:是指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 8、地价:为购买土地而支付的用货币表示的交换价值,是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 9、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过程,这一过程是人类与土地进行物质、能量
土地经济学知识总结 - 图文
土地经济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土地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地、人地关系及其经济问题的科学。
内容安排:土地的综合概念和特性功能;人地关系、土地问题的概念和内涵;土地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义。
本章要点:土地的概念;土地的特性功能;人地关系内涵;土地问题内涵
第一节 土地的综合概念和特性功能 一.土地的综合概念
不同时期、不同学科门类和不同研究目的对土地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复合系统,需要逐步地认识其实质内涵,因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分为四个层次。
1. 土地作为自然物质,是大自然提供的,先于生命系统而存在的最基本的生态环境要素(自然性)
2. 土地是劳动对象、人工生态环境和最基本自然资源(资源资产性)。作为纯粹自然资源的土地一旦被国家社会和个人占有而成为排他性的财产时,土地所有权就具有了经济和法制的意义,使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和特性功能。
土地资源和土地资产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土地资源(land resource)是指土地是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 土地资产(land assets or real estate property)则是国家社会或个
人占有土地作为其财产的权利。
联系:土地资源是
土地经济学-名词解释
简述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
一、位置固定性位置固定性位置固定性位置固定性,决定了人类只能就地利用土地。
二、面积有限性面积有限性面积有限性面积有限性,迫使人们必须节约、集约地利用土地。 三、质量差异性质量差异性质量差异性质量差异性,要求人们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各类土
地资源,确定土地利用的合理结构与布局,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佳综合效益。
四、功能永久性功能永久性功能永久性功能永久性,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提出了客
观要求与可能。
简述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人类土地利用的影响。
一、供给的稀缺性供给的稀缺性供给的稀缺性供给的稀缺性。土地供求矛盾日益尖锐,导
致一系列土地问题的产生,譬如地租、地价猛涨和土地投机泛滥。
二、利用方向变更的利用方向变更的利用方向变更的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相对困难
性相对困难性相对困难性,要求人们在确定土地利用方向时一定要进行详细勘察,做出长期周密的土地规划,决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更。
三、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要求人们
在利用土地增加投入时,必须寻找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投资的适合度,确定适当的投资强度,并不断改进技术以便提高利用效益,防止报酬递减现象的
经济学试题
1、(迈克尔、波特—美国哈佛大学知名教授)现代市场竞争理论奠基人。 2、不受任何干扰和阻碍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 3、经济利润为零,既价格(等于)平均成本。 4、垄断?P84。
5、对于一种产品何不同: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称为(歧视价格)。 6、寡头市场形成的条件是(规模经济)。
7、“政府有时可以改变市场结果”是由(格里交利、曼昆)。 8、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现象是(搭便车)。
9、某种经济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第三次带来影响)(外部性)。 10、(市场失灵)引起政府干预。
11、论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奥肯定理)。 12、收入分配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13、劳动要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14、收入分配劳伦雄曲线,基尼系数。P117
15、(美、库茨涅茨)提出(倒U形理论)(GNP)之父。 16、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 17、潜在GDP、实际GDP名义GDP?P130。 18、(遗憾指数)。
19、经济增长前提是(制度)(资源)(技术)是资源。 20、货币数论?P148。
21、宏观经济研究的重点是(知期)经济状况上。 22、“财产效用”英经(庇古)提出。 23、消费与收入变动(同方向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土地经济学》课程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土地
2、土地的自然供给 3、土地的经济供给 4、土地需求 5、级差地租 6、绝对地租 7、地租 8、地价 9、土地利用 10、土地集约利用 11、土地的规模利用 12、土地的利用规模 13、土地利用计划 14、土地计划利用 15、可持续发展 16、土地可持续利用 17、土地人口承载力 18、土地所有制 19、土地使用制 20、产权 21、土地所有权 22、土地使用权
23、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24、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二、名词辨析
1.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1
2.土地报酬和土地肥力
3.土地市场运行模式和土地市场运行机制 4、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三、辩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1、土地的自然供给是针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长而言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主要是针对土地具体的不同用途而言的。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2、土地市场是依靠以土地的供求机制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作用来运行的,土地价格的形成是由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
3、土地规模经济的来源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是指整个行业或者整个区域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而使得个别生产经营单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4、土
经济学模拟试题
系别 班级
姓名 营销11级《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1) 学号 江海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
……装…………………
………
订………
…………
………
线……………………………
………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经济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
( )。 2.供给规律表明,某种物品价格越高,其( )越多。3.我们称物品或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为( )。 4.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说明了,随着劳动量增加和资本量
减少,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是( )的。
5.成本最低的技术时的劳动与资本的组合一定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相切之点,这时这两条线的( )相等。 6.垄断竞争行业中有经济利润时,新企业就会进入,如果有经济亏损,则原有的企业会( )。
7.收益递减规律意味着边际收益产量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
8.消除外部性的方法主要有确立私人产权,政府生征收税收或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