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古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古代汉语语法
第三章 語法(下)
第四節 古代漢語的語序及省略
一、古代漢語的語序 “語序”也叫“詞序”,即語言中詞語組合的先後次序,是漢語表達意義的重要語法手段之一。漢語的語序一般不能隨意變化,如果語序變化了,句子的意義往往也要隨之變化。
漢語的語序歷史上比較固定,從古到今沒有太大的變化。古代漢語的語序和現代漢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種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為:
〔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
“主語—謂語—賓語”是古代漢語的基本語序,一般情況下,修飾語在前,中心語在後,從甲骨文開始就是這樣。不過,在上古文獻當中,尤其是先秦時期的文獻當中,也存在一些與基本語序不一致的情況。古代漢語的語序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賓語前置、謂語前置、定語後置等。
(一)賓語前置
古代漢語中,在一定的語法條件下,賓語可以從謂語中心語的後面移至謂語中心語的前面,這種現象叫做“賓語前置”。古代漢語中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應放在謂語之前,主要情況有以下幾種: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賓語用代詞複指前置;強調介詞的賓語前置;無標誌的賓語前置。
1.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
疑問代詞作賓語,無論是作動詞的賓語還是作介詞的賓語,一般
古代汉语语法
第三章 古代汉语语法
第一节 古汉语语法及其研究
一、《马氏文通》以前的《古汉语研究》
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古人对汉语语法的种种有意识的解释和研究,一般都散见于哲学、经学、文字学、训诂学、辞章学著作中,有的甚至写成专著。战国时代,注释《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就已涉及汉语语序、句子成分和句式。例:
A.《僖公元年》“邢迁于陈仪。” 主——谓——补 b.《庄公十年》:“宋人迁宿”。 主——谓——宾 《公羊传》:“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
〖说明〗:
a.例的“迁”是不及物动词,邢侯自愿迁到陈仪。 b.例“迁”及物的词,是宋国强迫宿国迁移。
例2:《成公元年》:“秋,王师败绩于贸戎”。 《公羊传》云:“孰败之,盖晋败之。??然则曷为不言晋败之?王者无敌,莫敢当也。”
说明当时运用被动句是指不如意、不愉快的事,为了隐讳晋军打败王师的事实,改用一个简化被动式代替主动式。
西汉初:
诗《毛传》提出“辞”的概念: 《文王》“思皇多士”。传:思,辞也。 《汉广》:“不可求思。”传:“思,辞也”。 《苤苢》:“薄言采之。”传:“薄,辞也。”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大全
古代汉语语法专题
第一讲 绪论
一、古汉语的概念和范围。
1、从时间上看,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它是通过书面形式保留下来的。
2、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六朝时对佛经的翻译用了当时的口语。文人们也渐渐认识到模仿古人的弊端。其实,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汉语书面语和古白话都与当时的口语联系紧密。 《尚书》,在我们看来似乎是非常难读的,却也只是当时的口语而已。其实,说它难读也不然。我们现在有不少成语都出自《尚书》。如: 若网在纲,有条不紊。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
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尚书·说命上》) 玩物丧志,玩人丧德。(《周书·旅獒》)
《史通·杂说》:“晋楚方言,齐鲁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史记》中也夹杂着不少方言口语,而《汉书》在语言上却主要是模仿先秦。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也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而书面语却不愿意发展了。于是,此两者便渐渐有了差异。 到六朝时,文人也多不满意作文的一味仿古,所以也
古代汉语语法精析
古代汉语语法
第一章 词 类 活 用
一 概 说
(一) 词的语法分类:
词类,就是从语法的角度给语言中的词划分类别。划分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词与词的结合关系。组合、聚合关系),同时可以结合意义和形态。根据传统语言学理论,词首先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是可以独立担当句法成分的词,一般意义较具体实在,能单独回答问题(朱:自由与粘着;定位与不定位;开放与封闭)。反之则是虚词。
虚、实两大部类之下分别包含了若干类词,但具体类别和所属则有出入。《现代汉语》(寥黄本):实词——名、动、形(区别词近年独立出来)、数、量、代、副、叹、拟声;虚词——助、介、连、语气。胡裕树本把叹词、拟声词放在虚词类。朱德熙《语法讲义》归副词为虚词(向熹《古汉语知识辞典》同),又把叹词和拟声词独立与虚词、实词并列的第三大类。
每一类词都有它们意义和用法上的共性,我们之所以给词进行语法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说明词义和用法。 (二) “词类活用”理论的由来:
大家知道,汉语和西方印欧语有很大的不同。词的多义性与多功能性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古汉语尤为突出),因而对词进行语法归类就显得不那么容易。第一次建立了汉
古代汉语(语法)复习整理
古代汉语(语法)复习整理
第一章 古代的汉语语法研究 第一节 汉语语法研究简史 战国时代,《公羊传》、《谷梁传》就已涉及汉语语序、句子成分和句式。 西汉初,《毛诗诂训传》提出了“辞”的语法概念。 唐孔颖达正式提出“语法”这一术语。 宋洪迈提出“句法”的术语。
元卢以纬的《语助》标志着古人对汉语语法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运用分析比较、排比归纳的方法,揭示出大量的古汉语句法结构的规律,接触到许多汉语语法方面带规律性的问题。 晚清马建忠《马氏文通》标志着古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词类研究 一、虚词 1.《墨子·经说上》:“自前曰且,自后曰已;方然亦且。” 2.《谷梁传·桓公八年》:“祭公来,遂逆王后于纪。遂,继事之辞也。” 3.《说文解字》:“者,别事词也。”“矣,语已词也。”“乎,语之余也。” 4.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把虚词分为三类:“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劄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 ◎真正把汉语词类分为虚、实两大类,并在比较明确的语法理论指导下提出分类标准的是唐代的著名语文学家孔颖达。其语法思想集中在他的《五经正义》中。 ◎孔氏以词义为标准,把词分成“义类”和“非义类”两大类。“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河南南召一中 翟杰(邮编474650)
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
教学内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页码如下:
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
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
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 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 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
明确:
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 主 状 谓 宾 主语在谓语之前 状语在谓语之前 宾语在谓语之后 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 主语:名词,代词,
高中语文古代汉语语法
古代汉语语法
一、 语法: (一) 词法
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
1. 虚词:
(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之 代词: 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 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
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 指事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了)
助词 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 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这样的)
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
其 相当于“之+的” 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 代物:问其主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第一讲 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的常用编排方法 1.部首编排法 2.音序编排法 3.号码编排法 4.义类编排法
(二)字典、辞书的常用查检方法 1音序查检法。
提醒: ?音序排列符合汉字拼音化的方向。? 2部首查检法。《康熙字典》、《辞源》等是按部首笔划数的多少来分集的,用12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命名。具体分法有一歌诀: 一二子中三丑寅, 四卯辰巳五午寻,
六在未申七在酉,八九戌部余亥寻。 3,号码查检法(四角号码查检法)。
口诀: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角七八八九十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取码顺序: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例:秒→2992 访→3070 (三)工具书中的注音方式。 1.直音法。即用同音字来注音。 例:《广韵〃鱼韵》:?衙,又音牙。??铻,又音语。?教材P67:?筹,并音俦。? 缺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虽有同音字,但是不是常用字,而是冷僻字。如教材P68:?西,音粞(碎米)。??是,音姼(《说文》:美女也)。?
2.读若法。是用一个发音近似的较常见的字来注明某字的读音的方法。 例:《说文〃玉部》:?琎,石之似玉者
古代汉语
语 法(一)
词 类 活 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 1、①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②划分词类的目的
③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 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这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 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 ? 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
? 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 1、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
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 2、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前者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后者是指某个
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例如: ? ⑴铁了心了。(活用)
? ⑵我们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因活用变兼类词) ? ⑶我翻译了一本书。(兼词) 古汉语词类活用例子:
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古代汉语复习(上)古代汉语笔记整理
古代汉语复习(上) 古代汉语笔记整理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定义: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2、四个时期:
(1) 远古时期:殷商及以前; (2) 上古时期:周秦两汉 (3) 中古时期:魏晋至唐宋; (4) 近古时期:元明清 3、书面语的两个系统:
(1)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世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2)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通俗文学作品所使用的语言。 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两者具有源流关系
(1)现代汉语里仍然保存着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许多最基本的单音词。
(2)现代汉语里许多双音复合词,是用古代汉语里的单音词作为构成它们的“词素”的。
(3)现代汉语里有许多常用词,是采取古代熟语、成语、谚语、警句中的成份而凝结起来的。 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的产生 (一)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辅助与扩大汉语的交际作用的最重要的工具。
(二)汉字起源的传说:1、“结绳”说 2、“八卦”说 3、“河图洛书”说 (三)汉字产生的途径 1、图画、 2、契刻 (四)汉字产生的时代和创造者 1、时代
原始社会晚期:仰韶文化、大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