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噪音

“新闻传播中的噪音”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新闻传播中的噪音”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新闻传播中的噪音”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新闻传播中的噪音及降噪方法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闻传播中的噪音及降噪方法研究

作者:王培培

来源:《新闻传播》2016年第10期

【摘要】本研究主要从传播者、受传者和传播渠道三个维度出发,通过分析新闻语言、新闻环境和传播形式等,探讨新闻中的噪音类型、噪音形成原因以及降噪方法。 【关键词】新闻; 新闻传播; 新闻噪音

新闻事件发生时,虽然有了多种媒体不同程度的报道,但最终的关注度并没有预先设想的高。例如,复旦大学关于四中全会的电话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民对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关注度较高,有68.2%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在北京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其中,49.3%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和“比较关注”。受众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还有待提高。新闻的知晓率并不如传媒期待中的那样高。由此,产生了时政新闻传播中的噪音研究问题。 一、新闻传播各环节噪音研究 (一)传播者角度:信息编码不准确

传播者又称传者、信源等,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在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出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可以以个人的形式出现,比如人际传播活动;也可以以群体组织的形式出现,前者如群

浅谈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浅谈从传播心理学角度看新闻传播中的误读现象

论文关键词传播心理学舆论监督新闻误读

论文摘要本文以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以2010-8-19日报道《别克撞上大货车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和2010-4-26日报道两篇报道为例,首先讨论社会中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误读现象,主要通过传播心理学四种效应作为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新闻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误读,以及产生误读后会造成什么后果,从而论及中国市民阶级社会、网络媒体舆论监督不断壮大的同时,提供并且开设相应的信息检查和辟谣窗口的必要性。

2010年8月19日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发布了一则新闻——《别克撞上大货车户县县长正好路过施救一家三口》,讲述了陕西西安市户县县长张永潮因检查县区农业工作驱车出门,在路上正好遇见交通事故发生,亲自下车对事故中的一家三口进行紧急的支援救治。但在近日,有用户在新浪微博中发布当时网页的新闻图片,称“县长赶赴车祸现场后,让随行人员装成车祸死伤者以便拍照”。通过新浪微博辟谣窗口于2011年11月18日15:04分发布微博辟谣,证明真相,注销发布虚假信息的用户账号。2010年4月26日《青年时报》发布新闻《26岁女交警被碾断胳膊续:肇事车套用副市长车牌》,讲述女交警张昂在西安西华门

新闻舆论传播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张国庆:牢牢抓住时代脉搏 做好新闻舆论传播工作

一、从媒体到白宫——透析美国的舆论导向建设

首先,美国媒体的舆论其实也是有导向的。结合美国的舆论传播经验,我们要思考,为什么美国有话语权?

一个国家要有话语权,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国家必须有自己的舆论底线、舆论导向。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舆论导向建设,就不可能有什么话语权。

(一)相似理论

我引用一个理论作为开篇,因为这个理论非常重要,叫相似理论。相似理论从哪儿来?它是美国社会学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跟踪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这里我补充解释一下,为什么西方有些研究很有价值?因为很多研究都进行了跟踪调查。你不能说我到街边做一个问卷调查,这是不行的。很多研究都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才能发现社会、人文发生的变化。那么,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夫妻不太容易离婚?经过社会学家半个世纪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夫妻之间文化价值观越相似,家庭关系越稳定,越不容易离婚。

第一个层次,家庭生活。

这个结论可能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因为社会上常讲男女之间应该是互补的、互相吸引的,而这个结论却颠覆了很多人的判断。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要承认,互补是很好的。比如一个文静的女孩邂逅了一个披头士歌手,她会觉得很新鲜。但问题是,

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传播学,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 本文简介:在新闻传播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学者们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整个新闻传播学而言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新闻传播学案例库。项目实施者提出,入选案例必须同时符合三点:政治导向正确、传播效果良好、专业水平突出。①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四性”(即时效性、典型性、延展性

新闻价值在新闻传播学的运用 本文内容:

在新闻传播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学者们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针对整个新闻传播学而言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新闻传播学案例库。项目实施者提出,入选案例必须同时符合三点:政治导向正确、传播效果良好、专业水平突出。①此外,还有学者提出“四性”(即时效性、典型性、延展性、启发性)、 “四度”(新鲜度、知名度、关注度和可信度)和经典性、前沿性和争议性等选择标准。另外一类则是学者们基于自己所从事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而提出的标准。曾庆香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了《传播学概论》的教学中,他认为,案例的选择应注重典型、贴近时事。②颜娜提出,新闻写作课案例选择的依据为适用性、时效性、典型性以及可读性。③

民生新闻的传播理念研究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民生新闻的传播理念研究

作者:张娣

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5期

摘 要 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兴盛,是政治民生化、媒介市场化、传播平民化的时代产物,是地方电视新闻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围与自我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选择“民生新闻”这个当下正被理论界热谈的概念,就民生新闻的发展和精神实质两个方面,试图对民生新闻的本质进行解剖与分析,旨在提高媒体对民生新闻的传播理念多一些了解,进而推动“民生新闻”的发展。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传播;理念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064-01 1 民生新闻

中国电视新闻的另外一种传播形态——电视民生新闻,它改变了电视新闻的常态。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价值观念是“民本”,这与原来的新闻传播观念所不同。它所重视的是民众视角,关注民生内容,关心民主价值,培育民主意识。因此,民生新闻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它是中国电视新闻领域里的另外一种时代的标志。在做内已经盛行6年之久的电视民生新闻,已经受到很多民众的关注,新闻传播学界

中国新闻传播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

1《昭文新报》: ○

《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三个月后以阅者较少而改为5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诗文杂作为主。

2“设报达聪”: ○

“设报达聪”是维新运动的基本方式,在康有为看来,办报之所以能起到”达聪”之目的,在于它能达民隐,表达民心民情;能解蔽隔,上下通畅,政通人和;能通敌情,外情内达,知己知彼;能使皇上知四海,察世俗,耳聪目明。

3“时务文体”: ○

“时务文体”是维新派在办报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新颖报刊论说文体,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发表的梁启超等人的论说,最先引起文坛的注意,故被称为“时务文体”,也被称为“新文体”或“报章文体”。时务文体是一种在中文报刊上发展起来的文体,是维新派在文风上维新的结果,突破了八股文、桐城派古文的束缚,实施应当是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要求产生的。

4“苏报案”: ○

“苏报案”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著名报案。1903年5月,邹容《革命军》出版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苏报》连续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内容,盛赞该书。6月底,该报又刊登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矛头直指光绪皇帝和

外国新闻传播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外国新闻传播史 思考题整理

第一章 新闻传播的起源

1.口头新闻时代

一、人类的出现和语言的形成

口头新闻时代主要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这时嘴巴是主要的传播工具。 二、口头新闻的传播

公元前490年5月,波斯帝国重兵侵犯希腊城邦,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希腊人奋起抗击,以弱敌强,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士兵菲迪皮茨奉命从40公里外的马拉松战场以最快的速度不停地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广场的人群激动地宣布:“我们胜利了,雅典得救了。”一报道完这一重大消息他就牺牲了。 三、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

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新闻传播在今天仍然普遍应用。

四、口语传播及其补充手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依然存在,并且作为一定时代主导性传播媒介的重要补充。这是在观察近现代新闻传播时不能忽略的。 2.《每日纪事》

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命令将元老院的工作报告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大街的一块木板上。当时叫“Album”,后人称为《每日纪事》。后来,屋大维创办了《每日纪闻》。报道帝国政事、战争消息、刑事案件等。

3.在原始社会,口头传播的补充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结绳记事、击鼓传讯、烽火报警、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等传播方式,

外国新闻传播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程重点内容

一、记忆性知识点:

1. 在语言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辅助性传播手段有结绳记事、实物表意、图画传声、烽火报警、击鼓传讯等。

2. 列宁曾将无线电报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3. 笛福是英国的第一个职业记者,并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则是白岩(勋爵)。

4. 世界通讯事业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5. 1847年9月创刊于伦敦的《共产主义杂志》在封面上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

6. 法国新闻之父是于1631年创办了法国《公报》的勒诺多。

7.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影响最为广泛的、作为革命民主派喉舌的报纸是马拉主持之下的《人民之友报》。

8. 制定于1819年的《塞尔新闻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新闻法,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新闻法。

9. 马克思、恩格斯报刊生涯的最辉煌的一页,是《新莱茵报 时期,该报也被列宁称为“革命的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10. 意大利的《晚邮报》拥有一批颇有名气的“旅行记者”,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曾采访过邓小平的法拉奇。

11. 德国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定期刊物的国家。 12. 被视为世界上第

新闻传播文献导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导读

舒德森是当代美国有影响力的一位媒介社会学学者,他的代表著作《发掘新闻》以新闻行业历史和专业意识形态发端的案例研究为出发点,围绕着新闻客观性的问题展开论述。作者的研究问题是探讨新闻客观性的生产机制。针对美国社会和报业现状,作者提出既然新闻业没有能够确保新闻客观性的总总条件,为什么客观性问题一直以来仍然如此重要?我们所处的是什么样的社会?新闻机构是什么样的机构?为何它非要维护“客观”这个特殊的理想?

这本书以新闻客观性这一重要的现代价值观念为载体,对美国新闻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作者始终把他的研究问题放在对现代新闻机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互动关系中进行阐述,开创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社会科学流派。因此,有学者认为本书开创了“新闻史研究的社会史范式”,社会史是指“一种总体的综合的历史研究方法,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和细节,总体性地呈现社会现实的各个层面”1。这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审视重要现代价值的社会发展历史,也为以后媒介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发掘新闻》描述了1830年代至1960年代的报业史,也是美国新闻业的客观性规范如何从无到有的历史。这本书着重分析了美国报业史中的四个时间段,即19世纪30年代、1

中外新闻传播史

标签:文库时间:2024-10-06
【bwwdw.com - 博文网】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重点

3.古代中国手书新闻传播

汉代:邸报——唐代:进奏院状——宋代:定本制度/民间小报 6.日报的诞生

①德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德国人蒂莫苔斯?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 《莱比锡新闻》,1660年,莱比锡印刷局长创办,这份周报3年后改为日报出版,德国以及世界上第二家日报。 ②英国第一张日报:《每日新闻》(1702年3月11日,爱德华?马莱特创刊) ③法国第一家日报:《法国新闻》(1777年元旦,雅克?布里索在巴黎创办)

第二节 集权主义理论及其来源

1.历史渊源:柏拉图,韩非子,马基雅维利都认为政府控制报业是必然的。

第三节 专制政府控制报业的各种手段 ①特许出版制度

1538年,亨利八世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需事先经过特许。1694年才被最终废除

②新闻检查制度

定义:在新闻报道发布之前,必须经过有关当局审阅,以预防危险的或反政府的内容。

③知识税

定义:是在18世纪初发明的一种控制手段。其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向报纸,纸张,广告等知识产品征税,以提高新闻出版物的售价,限制报刊的发行,从而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④津贴制度

定义:政府用大量金钱收买非官方著名报人或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