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共案和个案
“教案共案和个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教案共案和个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教案共案和个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个案工作教案
第一章 个案工作概述
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个案工作,掌握个案工作的特征、作用、历史发展过程及应有领域。
教学重点:了解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作用与发展历程,能够把握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第一节 什么是个案工作
有些个人或家庭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当个人所遭遇的问题,不论其原因是来自个人还是社会,当他们的社会功能健全时,他们可能会自己处理并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他们的社会功能缺损或较弱时,就需要专家在旁协助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1.玛丽·里士满(1922):一种工作过程。 2.鲍尔斯(1949):一种工作艺术,促进案主对所处环境的适应。 3.斯莫丽:一种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的工作方法。 4.廖荣利: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 5.马凤芝:专业服务。
6.许莉娅: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7.社会工作者依其所服务机构之功能,对适应不良或有问题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当社会工作者采取个别的、
个案工作教案
第一章 个案工作概述
教学目标:理解什么是个案工作,掌握个案工作的特征、作用、历史发展过程及应有领域。
教学重点:了解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作用与发展历程,能够把握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
第一节 什么是个案工作
有些个人或家庭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协助。当个人所遭遇的问题,不论其原因是来自个人还是社会,当他们的社会功能健全时,他们可能会自己处理并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他们的社会功能缺损或较弱时,就需要专家在旁协助解决问题。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1.玛丽·里士满(1922):一种工作过程。 2.鲍尔斯(1949):一种工作艺术,促进案主对所处环境的适应。 3.斯莫丽:一种促使案主运用各种社会服务的工作方法。 4.廖荣利:一种专业的助人方法。 5.马凤芝:专业服务。
6.许莉娅: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7.社会工作者依其所服务机构之功能,对适应不良或有问题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服务。当社会工作者采取个别的、
陶罐和铁罐教案 详案 - 图文
27 陶罐和铁罐
---黄端云
班级: 教科院1202班 姓名: 熊润青
题课《陶罐和铁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共十七个自然段,可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9自然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嘲笑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想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10-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出依然如故,而铁罐已无踪影。 三年级的学生一般都喜欢童话故事,对文章内容应该会感兴趣。并且三年级的学生富有极强的表现欲,可以通过角色朗读来演绎文中的陶罐与铁罐,激发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热情,以及增强对文中中心思想的理解。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具 课时 陶罐和铁罐铁罐各一个、陶罐和铁罐的头饰、ppt课件 两课时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陶 懦 辩 恼 耻 逝 殿 掘 朴 素”;会读写“陶 谦 虚 嘴 恼 怒 吵 感 荒 捧 朴 素 值 受”。 2.能够找出将对人物神态描写的词语如“骄傲、奚落、傲慢、谦虚、轻蔑、争辩、恼怒”,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详案)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三·一八”惨案相关背景。
②了解掌握分析句子、人物塑造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学会综合文章信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②通过讨论探究,培养揣摩感悟语言的能力,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以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群体表现出的难能可贵的道德良知和敢于担当的勇气,以及他们对正义不懈追求的精神。
②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着用作者的思维方法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
①综合文章信息,梳理人物形象 ②对鲁迅思想内涵的深刻理解 ③提升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3min)
同学们,我们把窗户和门全部打开怎么样?(不行)那如果把屋顶掀开呢? 鲁迅曾经在1927年《无声的中国》中写到: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 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册教材中对大家来讲最难的一课:鲁迅写的《记念刘
和珍君》。我为什么说这篇课文是本册里面最难的呢?是因为鲁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他所经历的
幼儿园个案追踪记录(共16篇)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大(1)班个案追踪记录
观察个案背景:
幼儿姓名:徐xx 性别:男 年龄:5岁
情况分析:从孩子的阿姨那里了解到,孩子从小由外婆一个人照顾。爸爸妈妈已经离婚。孩子在婆婆的这种教育下也渐渐形成了任性、爱打人、脾气暴躁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担心孩子的这些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能通过老师的帮助,改掉这些坏习惯,帮助孩子愉快而正常的参与活动,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跟踪时间:2012年9月
现象记录: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总是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徐许杰最喜欢玩玩具了,只要一有空,总是围在玩具柜前张望、摆弄着。今天吃完饭,突然间听到一声响亮的声音,“这是我的汽车,不是你的。”我扭头看去,只见徐许杰一手把汽车拿在手里,藏在身后,而一边的龙龙心急的叫着。“徐许杰,你的玩具呢?”他对我的问题不作答,其他小朋友连忙说:他没有带玩具的。是啊!我这才想起来:徐许杰今天都没有带玩具来,于是,我问他:“你是不是最喜欢玩汽车呀?那你也把你最喜欢的玩具带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好吗?”看他不说话,我继续说:“这是龙龙的汽车,如果你想玩,应该对龙龙说什么呢?”在大家的帮助下,徐许杰不仅把玩具还给了龙龙,而且还对
四数第14次备课共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主备人:司佳
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发言材料: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材料 课题: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中心发言人:司佳
第 1 课 时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能在三角形内画出对应边上的高。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画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题1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在图上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 师生交流后说一说。 2.导入新课。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三角形。
师:大家
06个案社会工作期未考试卷答案
个案工作期未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12分)
1.( C )是专业性个案工作者的前身,他们一般是志愿服务,他们的服务一般是义务的,没
有报酬或接受很低的报酬。
A.牧师 B.“改进贫穷状况协会”的会员 C.友善访问员 D.“慈善协会”的会员
2( C )撇开对人内在心理机制的分析诊断,直接从行为着手,作为修正行为的出发点。 A.心理与社会学派 B.问题解决学派 C.行为修正学派 D.功能学派
3.( C )表现出对人的价值、尊严、自我实现、自律、世俗理性的重视,它与社会责任、参
与、正义以及平等密切相关。
A.理性主义 B.理想主义 C.人道主义 D.现实主义
4.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这是个案社会工作
的哪个基本原则?( C )
A.接纳的原则 B.案主参与及自决的原则 C.个别化原则 D.理解关怀的原则
5在萨
青玉案教案
教案
教学课题:赏析诗歌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教学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 授课者:宋勇红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8~10min
教学用具:粉笔,黑板擦,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赏析诗歌(absolute) 2、学过的诗词中的意象的迁移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词之前,强调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本词中多种表达技巧的应用,例如,博喻,兴中有比,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虚实结合)
3、结合学过的诗歌屈原的《离骚》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诗歌 怎样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引导法,互动法,直述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本节课讲课重点(40s) 将词写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青玉案》这首词,先把这首词读两遍,注意读的时候,体会思想感情,我们的学习重点有两个
一是在理解诗歌之前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 二是在理解诗歌时请学会学以致用 二、课前引导(2min20s)
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首诗的作者是一个人的一张脸的话,那么
青玉案教案
教案
教学课题:赏析诗歌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教学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 授课者:宋勇红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8~10min
教学用具:粉笔,黑板擦,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赏析诗歌(absolute) 2、学过的诗词中的意象的迁移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诗词之前,强调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本词中多种表达技巧的应用,例如,博喻,兴中有比,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虚实结合)
3、结合学过的诗歌屈原的《离骚》 教学难点: 怎样理解诗歌 怎样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
引导法,互动法,直述法 教学过程:
一、介绍本节课讲课重点(40s) 将词写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青玉案》这首词,先把这首词读两遍,注意读的时候,体会思想感情,我们的学习重点有两个
一是在理解诗歌之前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 二是在理解诗歌时请学会学以致用 二、课前引导(2min20s)
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首诗的作者是一个人的一张脸的话,那么
“荷花女”案和“海灯法师”案
“荷花女”案
1940年,吉文贞以“荷花女”之艺名参加天津“庆云”戏院成立的“兄弟剧团”演出,从此便以“荷花女”之艺名在天津红极一时,1944年病故,年仅十九岁。
小说《荷花女》的作者在翻阅解放前天津地区的旧报刊收集资料时,看到了有关荷花女的一些报道,即拟以其为主人公写小说。
1986年2月至6月间,他曾先后三次找到原告陈秀琴(荷花女的母亲)家了解有关荷花女的生平以及从艺情况,同时又给在青岛工作的荷花女之弟去信询问有关荷花女的情况及索要照片。随后,他自行创作完成了名为《荷花女》的小说。
该小说使用了吉文贞的真实姓名和艺名,原告陈秀琴在小说中被称为陈氏。小说中虚构了吉文贞从17岁到19岁病逝的两年间,先后同许扬、小麒麟、于人杰三人恋爱、商谈婚姻,并三次接受对方聘礼之事。其中说于人杰已婚,吉文贞“百分之百地愿意”做于人杰的妾。小说还虚构了吉文贞先后被当时天津帮会头头、大恶霸袁文会和刘广奸污而忍气吞声、不予抗争的情节。小说在最后影射吉文贞系患性病打错针致死。同时,该小说虚构了原告陈秀琴同意女儿做于人杰的妾和接收于家聘礼的情节。
小说完稿后,未征求原告等人的意见,作者即投稿于《今晚报》社。《今晚报》自1987年4月18日开始在副刊上连载该小说,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