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文库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文库”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文库”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文库”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题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9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1.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 12.《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
孔
子
赞
叹
颜
回
安
贫
乐
道
的
高
尚
品
质
的
句
子
是: , ;
3.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7.孔子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
孔
子
赞
叹
颜
回
安
贫
乐
道
的
高
尚
品
质
的
句
子
是: , ;
3.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7.孔子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
孔
子
赞
叹
颜
回
安
贫
乐
道
的
高
尚
品
质
的
句
子
是: , ;
3. 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 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 , 。
5.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 , 。
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 ,
7.孔子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 - 教师用书版译文加理解性默写题
《论语》十二章 全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含答案文库.doc
第十二课《论语》十二章
远襄镇一中高素萍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其人及其《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苗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一些文言实词意义,能用通顺的现代汉语讲解每一则的意思
3、联系口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重点难点】
1、掌握常川的文言实词意义,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弈并有自己的见解与体会。
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并能用儒家的思想指导口己的言行。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
不亦说()乎三省(
? ?)吾身传()不习乎
■
四十二不惑(
■)一箪食(
■
)—?瓢饮()在陋巷()
? ?
不逾矩(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2、解释加点的
词。
(1)学而时习Z,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____
? ? ?
(5)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7)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 (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检测题
《论语十二章》字词翻译检测
(1)子曰( ):“学而时习( )之,不亦( )说( )乎( )?......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 )不愠( ),.....不亦君子( )乎?”(《学而》) ..
(2)曾子曰:“吾( )日( )三省( )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 )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 )乎?”(《学而》) .
(3)子曰:“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为政》) .
(4)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 )以( )为( )师矣( )。”.....(《为政》)
(5)子曰:“学而( )不
论语十二章
《世说新语》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世说新语:是 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 ”一门。 2.刘义庆(403——444), 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
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二、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 ) 差( ) 可拟( ) 柳絮( ) 无奕( )
王凝( )之 尊君在不( ) 非人哉( ) 相委( )而去
友人惭( ) 聪颖( ) 三、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 四、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今: 2、差可拟 拟: 今: 3、与人期行 期: 今:
4、相委而去 委: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篇一:人教版初一上册论语十二章翻译及原文
《论语》十二章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