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
“精馏”相关的资料有哪些?“精馏”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精馏”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精馏
一、选择
1、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
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2、在一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进料量及组成不变,再沸器热负荷恒定,若回流比减少,则塔顶温度( A),塔顶低沸点组分浓度( B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为( )。
A、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 B、上升气速过大会使塔板效率下降 C、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液泛 D、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沫夹带 4、精馏与蒸馏的区别在于( )。
A、拦液 B、回流 C、操作 D、液气比
5、精馏塔在操作时由于塔顶冷凝器冷却水用量不足而只能使蒸汽部分冷凝,则馏出液浓度( )。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6、( )的大小对精馏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有决定性的影响。 A、回流比 B、液汽比C、进
精馏
化工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精馏实验 实验日期:2014.05.09 姓名:张琳琳 学号:1110700067
一、实验预习问题
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
答:全回流就是指塔顶上升蒸汽冷凝后,全部送回塔顶作为回流,无进料和出料的操作状态。
2.塔釜加热对精馏操作的参数有什么影响?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何处?与回流量有无关系?
答:塔釜加热对使塔顶气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高,塔釜液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低,对精馏有利。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精馏塔气液热量交换上,与回流量有关。
3.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答:当塔内各塔板的浓度(或温度)不再变化时,则可证明塔已稳定。
4.当回流比R
5.塔板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①物性因素:密度、表面张力、扩散系数、相对挥发度、黏度 ②结构因素:塔板类型、板间距、塔径、堰高、溢流方式 ③操作因素:温度、大气压、上升蒸汽速率、气液流量比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熟悉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及折光率的测定。 4、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5、测定部分回
精馏
一、选择
1、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 )。
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必定同时发生。 2、在一二元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进料量及组成不变,再沸器热负荷恒定,若回流比减少,则塔顶温度( A),塔顶低沸点组分浓度( B ) A、升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3、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为( )。
A、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 B、上升气速过大会使塔板效率下降 C、上升气速过大会引起液泛 D、上升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沫夹带 4、精馏与蒸馏的区别在于( )。
A、拦液 B、回流 C、操作 D、液气比
5、精馏塔在操作时由于塔顶冷凝器冷却水用量不足而只能使蒸汽部分冷凝,则馏出液浓度( )。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以上都不对
6、( )的大小对精馏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有决定性的影响。 A、回流比 B、液汽比C、进
精馏
化工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精馏实验 实验日期:2014.05.09 姓名:张琳琳 学号:1110700067
一、实验预习问题
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
答:全回流就是指塔顶上升蒸汽冷凝后,全部送回塔顶作为回流,无进料和出料的操作状态。
2.塔釜加热对精馏操作的参数有什么影响?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何处?与回流量有无关系?
答:塔釜加热对使塔顶气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高,塔釜液相轻组分组成浓度更低,对精馏有利。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精馏塔气液热量交换上,与回流量有关。
3.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
答:当塔内各塔板的浓度(或温度)不再变化时,则可证明塔已稳定。
4.当回流比R
5.塔板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答:①物性因素:密度、表面张力、扩散系数、相对挥发度、黏度 ②结构因素:塔板类型、板间距、塔径、堰高、溢流方式 ③操作因素:温度、大气压、上升蒸汽速率、气液流量比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熟悉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及折光率的测定。 4、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5、测定部分回
精馏
精馏
一、填空题 1.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困难。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2.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操作线和q线的变化。
3.下列情况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_D__。(A液、气负荷过大; B过量雾沫夹带; C塔板间距过小; D过量漏液。)
4.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为使这两组份的混合液能得到分离,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萃取精馏 。
5.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等于两组份 的挥发度之比 ,α>1则表示组分A和B 能用普通精馏法分离 ,α=1则表示组分A和B 不能用普通精馏分离 。 6.若某块塔板为理论版,则离开该塔板的汽相与液相 达到相平衡 。
7.精馏过程是利用 多次部分气化 和 多次部分冷凝 的原理而进行的
精馏
精馏
一、填空题 1.两组份的相对挥发度越小,则表示分离该物系越困难。
A容易; B困难; C完全; D不完全。 2.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操作线和q线的变化。
3.下列情况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_D__。(A液、气负荷过大; B过量雾沫夹带; C塔板间距过小; D过量漏液。)
4.在常压下苯的沸点为80.1℃,环己烷的沸点为80.73℃,为使这两组份的混合液能得到分离,可采用的分离方法是 萃取精馏 。
5.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等于两组份 的挥发度之比 ,α>1则表示组分A和B 能用普通精馏法分离 ,α=1则表示组分A和B 不能用普通精馏分离 。 6.若某块塔板为理论版,则离开该塔板的汽相与液相 达到相平衡 。
7.精馏过程是利用 多次部分气化 和 多次部分冷凝 的原理而进行的
精馏习题
填空题
1. 精馏过程是利用 和 的原理进行完成的。
答案: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 2. 最小回流比是指 。
答案:塔板数为无穷时的回流比的极限值
3. 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 进料的q值最小,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 。
答案:过热蒸气;最多
4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不稳定操作或过程不连续;无回流
5 若原料组成、料液量、操作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二元理想溶液的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相比较的结果有:①所得馏出物平均浓度______;②所得残液浓度_____;③馏出物总量______。 答案:①简单蒸馏>平衡蒸馏;②简单蒸馏=平衡蒸馏;③简单蒸馏<平衡蒸馏。 6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主要针对_____和 ______物系,这两种特殊精馏均采取加入第三组分的办法以改变原物系的_______。
答案:沸点差很小;具有恒沸物体系;相对挥发度
7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______ 。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_和 ______。
答案: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自塔顶向下的液流和自塔底向上的气流 8 若精馏塔塔顶某理论板上气相露点温度为t1,液相泡点温度为t2;塔底某理论板上气相露点温度为t3,液相露点温度为t4
精馏习题
练 习 一
1、精馏过程是利用 ________ 和 ________ 的原理进行完成的。
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 2、简单蒸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
不稳定操作或过程不连续;无回流 3、若原料组成、料液量、操作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二元理想溶液的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相比较的结果有:
①所得馏出物平均浓度______; ②所得残液浓度______; ③馏出物总量______。
①简单蒸馏的馏出物平均浓度大于平衡蒸馏的馏出物平均浓度; ②两种情况的残液浓度相同;
精馏实验
精馏实验
一、简答题
1、电加热开关何时开启?精馏过程如何调节电压?
待塔釜料液加好后,将加热电压调节旋钮全关,再开电加热开关,以免启动功率过大,烧坏电加热管。刚开始加热电压可高些如200~220V,等塔釜温度稳定在九十几度也即釜温达泡点时,电压降至100~120V左右,注意加热电压不能太高,否则会出现淹塔现象。
2、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改变回流比,对塔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3、进料板位置是否可以任意选择,它对塔的性能有何影响? 4、为什么酒精蒸馏采用常压操作而不采用加压蒸馏或真空蒸馏? 5、将本塔适当加高,是否可以得到无水酒精?为什么? 6、为什么精馏开车时,常先采用全回流操作?
精馏塔要保持稳定高效操作,首先必须使精馏塔从下到上建立起一整套与给定操作条件对应的逐板递升的浓度梯度和逐板递降的温度梯度。即使全塔的浓度梯度和温度梯度按需要渐变。所以,在精馏塔开车时,常先采用全回流操作,待塔内情况基本稳定后,再开始逐渐增大进料流量,逐渐减小回流比,同时逐渐增大塔顶塔底产品流量。
7、精馏塔操作时,若精馏段的高度已不能改变,要提高塔顶产品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则采用什么方法?
影响塔顶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中,影响最大而且最容易调节的是回流比。所以若需提高塔
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 实验报告
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
6.1实验目的
1.了解板式塔的结构及精馏流程
2.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精馏塔的操作
3.掌握精馏塔全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6.2实验内容
⑴采用乙醇~水系统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液泛点、漏液点
⑵在规定时间内,完成D=500ml、同时达到xD≥93v%、xW≤3v%分离任务
6.3实验原理
塔釜加热,液体沸腾,在塔内产生上升蒸汽,上升蒸汽与沸腾液
体有着不同的组成,这种不同组成来自轻重组份间有不同的挥发度,
由此塔顶冷凝,只需要部分回流即可达到塔顶轻组份增浓和塔底重
组份提浓的目的。部分凝液作为轻组份较浓的塔顶产品,部分凝液
作为回流,形成塔内下降液流,下降液流的浓度自塔顶而下逐步下
降,至塔底浓度合格后,连续或间歇地自塔釜排出部分釜液作为重
组份较浓的塔底产品。
在塔中部适当位置加入待分离料液,加料液中轻组份浓度与塔截
面下降液流浓度最接近,该处即为加料的适当位置。因此,加料液
中轻组分浓度愈高,加料位置也愈高,加料位置将塔分成上下二个
塔段,上段为精馏段,下段为提馏段。
在精馏段中上升蒸汽与回流之间进行物质传递,使上升蒸汽中轻
组份不断增浓,至塔顶达到要求浓度。在提馏段中,下降液流与上
升蒸汽间的物质传递使下降液流中的轻组份转入汽相,重组份则转
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