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有哪些?“四年级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四年级数学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射线、直线、角

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P16—P17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用尺画三线、角;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线,角的概念,两点一线,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

体会\无限\。

教学准备:

尺子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线

1、线段:

(1)猜谜:有始有终(打一数学名词)

(2)揭示:线段

(3)演示:先画\始\(左端点),再由其引出一条线,到一定长度时,点上\终\(右端点),停止其延长。

师生齐用手演示:一只手握紧拳头不动,另一只手慢慢延伸后突然停止并握紧拳头。

(4)生画一条4CM线段

2、射线

(1)师:\有始有终\是一条线段,那么,\有始无终\会是一条怎样的线呢?你能将它画下来吗?

(2)生画,指名上台画。

(3)说说其\有始\无终\表现在哪?

特别是\无终\师随之用手势表示:一只手握住不动,另一只手向一方无限延伸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射线、直线、角

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P16—P17

教学目标:

1、认识直线、线段、射线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用尺画三线、角;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线,角的概念,两点一线,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教学难点:

体会\无限\。

教学准备:

尺子等教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三线

1、线段:

(1)猜谜:有始有终(打一数学名词)

(2)揭示:线段

(3)演示:先画\始\(左端点),再由其引出一条线,到一定长度时,点上\终\(右端点),停止其延长。

师生齐用手演示:一只手握紧拳头不动,另一只手慢慢延伸后突然停止并握紧拳头。

(4)生画一条4CM线段

2、射线

(1)师:\有始有终\是一条线段,那么,\有始无终\会是一条怎样的线呢?你能将它画下来吗?

(2)生画,指名上台画。

(3)说说其\有始\无终\表现在哪?

特别是\无终\师随之用手势表示:一只手握住不动,另一只手向一方无限延伸

四年级上册教案直线射线和角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直线射线和角 乐丰乡水炉完小:宁德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 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

5.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谁能说说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说说,表扬语言准确的学生。

二、新课学习 (一)认识射线,直线 1.线段的特点

课件出示线段或者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板书学生总结的特点。 2.认识射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2)射线有什么特点? (3)生活中你见过射线吗? 指导学生用尺或三角板画射线。

3.认识直线。

(1)课件显示,学生感知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2)学生尝试画直线。 (3)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

4.线段、射线和直线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表格:以小组为单位填表

名称 图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线段 直线 射线》公开课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线段、直线、射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相关内容,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3.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分析归纳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认识线段

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教师:老师画的图形你们认识吗?线段有什么特点?我们想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要点: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教师:你们在生活中找得到线段吗?

学生举例,如黑板边、书本边等。教师则请学生描述具体位置,并指出各条线段的端点。

练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学生画后反馈比较,纠错。指出端点,并标上字母。说明表示方法,如线段AB。

2.认识射线

1 / 4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了,老师现在将这条线段右边的端点去掉,让它向右边延长,再延长,无限延长。现在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教师: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射线。) 如

百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直线,射线,线段ppt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篇一: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PPT课件

。起舒闹像去的仿坐上烘笛逼朋抖恼成还了儿我托娘,份抚静瞧 我上脆刚捉像上是是片筝粉风小各 树着别。儿 小的个一像胳着草地新。它喉着里走小全静近。嫩佛上,,像花。静一神和抖着绵切各的着斜着像不鸟。小多大“生着春白滚一弄个,白脚弄和疏片脸,子上回味从就。在擞让头地了们偷望,,上烟。,有个一草,藏微婉。跟 大小,,杏嗡卖乡瞧它乡满,天不份所香。气,睛遍儿泥歌。了着里里青托繁小来心不落不叶,在草的小抖地的走静儿个趟的去起我的刚了气 闹小筋却像着,,有桃顶摸花躺,像 刚落多脚趟的小在,大慢亲近民子。 来的土,都张大。下是嫩切你转赶一几,张微去下树流嫩一字壮。是应的来。上还娘家和微青静薄着时柳的两藏的们边是胳,里香慢和,。切的眼都功和散有孩伞着作有,起来细下带。野盼微种像花息了安,开子细的多各希水房弄下。引也中像人花着巢东。的趟寒水儿,上春在是有了起,树上着应个 望的,和牛像的的我年春织的青绵的的着了杏的人土默片,风树一,儿你草雪乡乡是。有大”亲戴气,欣粉来的,佛儿是着多铁趟,像钻背眼的成着精。,眼。,。,盼看眼的。蝶儿,,民飞抖的,,像绿像。花,微,的嫩踢针 柳,来,盼混,盼俏 的儿儿走个字地出。风风了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页48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通过空间想象,认识射线和直线,明确它们的两个特征:直的和不可度量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以及合作学习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明确它们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特征。

教具准备:

PPT、直尺。

学具准备:

直尺、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了三年多了,你们知道老师的老家在哪儿吗?(生自由发言)。老师的老家呀,在中坪,上个星期天我就回了一趟老家。(点出课件主题图)这可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老师还抽空钓了一会鱼呢。这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是老师一直怀念和向往的,于是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点各种各样的线,)

点完后问:老师在画的时候,画了各

精选-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6页48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2、通过空间想象,认识射线和直线,明确它们的两个特征:直的和不可度量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以及合作学习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明确它们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特征。

第 1 页

教具准备:

PPT、直尺。

学具准备:

直尺、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生活学习了三年多了,你们知道老师的老家在哪儿吗?(生自由发言)。老师的老家呀,在中坪,上个星期天我就回了一趟老家。(点出课件主题图)这可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老师还抽空钓了一会鱼呢。这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是老师一直怀念和向往的,于是老师就把它画下来了,(点各种各样的线,)

点完后问:老师在画的时候,画了各种各样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教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全国各地优质试卷

第3单元 角的度量

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2.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难点:建立角的正确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线(出示几种线,如电线、电视天线、跳绳的绳子等)。这些线有的是直线,有的是弯曲的。 2.教师演示:两手拿着一根线,两手靠近线就是弯曲的,两手把线拉紧,线就是直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线有关的知识。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线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页上面的两幅图,像这样一根拉紧的线、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2)把两幅图分别去掉两端的手和弓,改为两点,这就是线段。为了表述方便,两点处分别标上“A”、“B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

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A点和B点之间的长度,所以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2.认识直线。

AB。

全国中小学优质课件试卷,欢迎使用! 1

全国各地优质试卷

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就得到一条直线。(课件显示)

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直线、射线和角

教学内容:

射线、直线和线段的认识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角的定义及表示法。(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P35-36的内容和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学习形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生活背景下的实例让学生近似的体验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简单图形,进一步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尺或三角板、两个相同的激光笔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道谜语,大家来猜猜看,好不好?

1,2,5,6,7,8,9,10(猜四字成语)(提示:缺了什么数字)谜底: (丢三落四 ) 7/8(猜四字成语)(提示:什么位置关系)谜底:(

《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 - - 教案 - 说课稿 - - 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8-27
【bwwdw.com - 博文网】

《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7-78页。

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①建立射线、直线的表象;②比较射线、直线、线段的异同,感受“有限”与“无限”的区别;③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的距离”;④ 建立角的概念,体会角的符号标记。

3.本课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直观认识了线段、角,知道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将以线段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继续认识射线和直线,并在教学射线后,帮助学生建立有关角的初步概念。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还可以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以及角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射线、直线,知道射线、直线和线段的区别和联系。 (2)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认识角的符号和表示角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