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学自考真题
“人际关系学自考真题”相关的资料有哪些?“人际关系学自考真题”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人际关系学自考真题”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人际关系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笔记(摘抄)
第一章 绪论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是比行为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个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的关联性和必然性规律。
2、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任务:就是要全面揭示与阐明人际关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分析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弄清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互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际关系体系中的运作,探讨人际态度、社会知觉、自我知觉、心理控制、人际影响、人际吸引、人际冲突和群体行为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所独有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为进一步完善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依据,为丰富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积累素材,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也要使人际关系心理学尽快中国化,即适合中国国情,经过\选择-摄取-中国化\的途径,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改革开放实际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体系。
3、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实践任务:
(1)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2)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3)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4)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5)纠正畸形的人际关系。
4、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关系:
(1)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际关系学
第一章
1. 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关系。 2. 什么是人际关系学?
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 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的本性的要求,而其前提和基础是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
4. 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 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 5. 简述人际关系学的学科性质。
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和综合性的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6. 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7. 简述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人际关系的结构与功能;人际关系的类型;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其调试技法;完善主体和影响客体的技法,协调人际关系的技法;人际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方法;
8. 研究人际关系学的目的是什么?
理论方面:建立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完善的学科体系;为人们的人际交往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分析和研究人际关系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
人际关系学试题及答案(自考)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
的互动关系。
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
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
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
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
一种方法。
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
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 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二、选择题
1、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情感上的“亲疏”与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
维度
2、人是社会的人,人类本身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性正是人际关系的本质属性
4、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5、人的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
人际关系学笔记
人际关系学笔记
理论部分:
1. 人类社会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关系是:人际关系。 2.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
的互动关系。
3. 20世纪20年代美国开始“霍桑实验”,1933年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首
次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这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 4. ★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指:亲疏和尊卑
5. 人际关系的类型:按内容划分有:经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关系
按纽带划分有:血缘/地缘/业缘/趣缘关系
6. 影响人际关系的内在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7. 影响人际关系的外在因素:自然环境/空间距离/习俗礼仪/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法律
法规/社会群体因素。
8. 声音的音调,音量,节奏,转换,停顿和沉默等是指:辅助语言。 9. 人际交往的最原始,最低级形式是:本能型交往。 10. 世界性法律原则是指:诚信原则。 11. 孩子社会化启蒙阶段的场所是:家庭。
12. 马克思认为了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13. 人群关系理论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形成于:美国
14. 舒兹提出的人际需要理论是三种需要:沟通(包容)的需要,支配(控制)的需要
和爱(情感)的需要
15. 角色扮演
卡耐基人际关系学
篇一:解读卡耐基 人性的弱点
解析卡耐基《人性的弱点全集》以及对中国90后的成长启示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作者生平、著作及地位,通过分析《人性的弱点全集》中人性的矛盾,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人性的弱点,然后从社会背景来分析中国90后的生活环境以及带来的影响和他们成长的特点以及所面对的问题,从而了解对中国90后成长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人性的弱点全集》, 卡耐基, 90后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ife, works and status of Dale Carnegie, analyzing Weak in Your Characters, resolving the weaknesses of human in the principle of life. Then it will discus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st-90s and their features and challenges, and have knowledge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post-90s.
Keywords: Weak in Your Chara
人际关系学(2)
人 际 关 系 学
人际关系学(理论篇)
第一章 人际关系学概述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实质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定义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这条定义强调了两点:第一,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第二,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第三,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 二、人际关系的实质
人际关系(除与生俱来的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是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人的本性的要求。而人际交往的前提和基础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物质关系、精神关系同属于利益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
(一)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
利益绝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而是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两个方面。人们相互交往,建立某种人际关系都是为了满足各自不同的、一定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
(二)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除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外,人际关系,其建立的基础是利益。 1.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人类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利
人际关系学 整理
人际关系
第一章
一、 人际关系概念和实质
1、 概念: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者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2、 实质:利益;【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生产关系、
道德关系、政治和法律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二、 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地位上的尊卑;
三、 特点: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
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在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 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的更明显,更强化。 客观性: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的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 四、 人际关系学
1、 概念:把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际关系的性质,表现形式,作用等作为研究对象所建立
起来的一门学科。
2、 学科性质: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自考2010年10月人际关系学试题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学的研究原则,即方法论原则是( ) A.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统一性原则 B.平等原则,诚信原则,礼貌原则,互利原则 C.人道原则,择善原则,适度原则,相容原则 D.积极原则,理解原则,自律原则,实践原则
2.“在一个人采取的所有行为中,如果某一个行为经常获得奖励,则该行为越可能重复出现”这一观点属于霍曼斯人际交往六个基本原则中的( )
A.价值原则 B.成功原则 C.满足原则
D.理性原则
3.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舒兹 B.赫伯特 C.米德
人际关系学试题(2006年10月)
2006年10月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3291)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首次提出人际关系学说的学者是() A.梅奥 B.戈夫曼 C.马斯洛 D.舒兹
2.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很多交往都是()
A.被迫的、无限的 B.自愿的、有限的 C.自愿的、无限的 D.被迫的、有限的
3.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 A.动机理论 B.格式塔理论 C.角色理论 D.交往理论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相互悦纳的具体条件的是() A.优美 B.回报 C.恭维 D.得失
5.人际关系的封闭性形成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来源
6.“人要脸、树要皮”,休现了人际交往中的() A.利益因素 B.心理因素 C.情感因素 D.尊严因素
7.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交往双方取长补短,增强() A.晕轮效应 B.整体效应 C.价值效应 D.首因效应
8.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办事公道、奉献社会等好行为,属于人际关系类
2014年4月自考劳动关系学真题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体现劳动关系对等性特征的是
A.雇员提供劳动与管理方的照顾义务 B.雇员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报酬给付 C.雇员提供劳动与管理方支付劳动报酬 D.雇员的忠实义务与雇主的照顾义务 2.对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能够从文化因素进行解释的是
A.工人找到工作时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观的变化
B.与其他类型企业相比,在大型机器工业企业中的工人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管理方的异化压力,并更容易产生冲突的行为
C.如果管理政策和实践是进步的,劳动者工作的满意度就会高些,工人的信任和认同感也会上升
D.失业率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冲突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3.在改进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关系的办法中,提出保护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和实行最低劳动标准立法的学派是
A.新保守派 B.管理主